“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更强调战略层面之方向调整,扩大民生、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医疗教育改革等等,落实到地方,均须有财政系统的配合和调整。本报特推出财政厅长访谈系列,从财税角度解析各省对宏观政策的落实。
20日上午10点,中国第一家施行“离岛免税”政策的免税店在三亚正式开业。至此,海南在实现“离境退税”和“离岛免税”二级跳之后,也正式成为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台湾地区妈祖、金门两岛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实行“离岛免税”政策的地区。
“离岛免税不会减少央地的财政收入,对财政收入而言,反而是个增量的概念。免税的同时增加了其他的税收。同时也会拉动海南旅游业发展和GDP的增长。”
19日晚,在筹备三亚免税店启动仪式的空暇,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吕勇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针对外界对海南省和中免集团争夺海口免税店经营权的传言,吕勇表示,将来可能成立的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会和免税店经营合作方协商一个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
在谈及“十二五”财政收入目标时,吕勇表示,房地产不是海南未来财政的增长点。
“离岛免税”对税收是一个增量概念
《21世纪》:在“离岛免税”方面,与日韩以及香港比较,海南有何特点?
吕勇:实施“离岛免税”,海南借鉴了日韩的经验。
传统的免税都是只针对离境旅客的。离境旅客在买了免税商品后是在境外消费,实际上没有进入海关。离境享受免税政策是很正常的,因为它不需要关税保护,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把离境改为离岛,这个特点就变了。商品购买者是在国内消费,已经享受了关税优惠的待遇。所以实行“离岛免税”就必然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也就是作为特殊政策给一个地区,来带动这个地区在旅游业等方面有所发展。
对购物进行免税只是一个方面,主要的还是吸引游客来旅游、度假、休闲,带动当地旅游业产业链的发展。
《21世纪》:通过“离岛免税”拉动购物消费不是主要目的?
吕勇:对于海南这个地方,购物再多又能怎么样?无非是增加一些商品零售额,其直接效应不会有多大。
关键是它能够吸引游客到海南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1世纪》:免税后对央、地税收是否会有影响?
吕勇: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假如不实行这个政策,这一块的消费或许就没有。所以实行“离岛免税”后,对税收而言就是一个增量的概念。
看起来好像是免了税,但是免了税的同时还有其他税收增加,所以总体来说对地方财政收入是增加的。
《21世纪》:“离境退税”中,中央和海南省在退税中分担的比例是怎样的?
吕勇:在“离境退税”店的商品都是含税的,在离境时退掉的只是增值税。和对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一样。由于国家鼓励出口,对出口企业有出口退税政策,企业产品通过海关出口以后,它在国内交的增值税部分得到退税。这两者相当于一个是批发出口,一个是零售出口。
而在增值税退税环节上,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一个机制。目前上下级结算,中央负担92.5%,地方负担7.5%。
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呼之欲出
《21世纪》:海口免税店建设进展如何?
吕勇:三亚免税店由中免集团投资建设的。目前隶属于国资委的中免集团是惟一经国务院授权、在全国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公司。
海口免税店正积极准备中。因为实施离岛免税政策是实行特许经营的,而目前免税这一块是国家高度垄断的行业,必须由国家赋予特许经营才可以做。
目前海南省政府已经向国务院提出了成立省级国有免税品公司、赋予免税品特许经营权的申请,待国务院批准以后,有了特许经营权的这家海南省国有企业就可以经营免税店的业务。
海南拟成立的这家省级国有免税品公司或叫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
我们一方面是在申请政策,同时也在准备硬件环境,比如说在机场已经开始进行装修,按照免税店的布局进行装修,包括现在准备合作的企业也开始组织货源,商业谈判,双方进行协商,达成一个合作的协议,这些都在做。
一旦国家赋予了特许经营权以后,有了这个牌照,有了这个资格,就想尽快实施。
《21世纪》:海口免税店建设时间表能不能透露一下?
吕勇:我们没有设定时间表,就是为了使它尽快完成。但有很多的情况不是由我们地方政府能把握的,我们只能够不断向中央提出意见和建议,尽快来完成我们的准备条件,尽快实施。
“十二五”民生投入1300亿元
《21世纪》:“十二五”在财政支出方面,海南有什么措施?
吕勇:在宏观调控方面,我们都会跟着中央的步骤来安排地方的工作,会按照国家政策来调整我们的理财思路。
海南省也出了财政“十二五”规划以及配套的重点民生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海南省财政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支出预算将重点安排以下方面:
首先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农村各项民生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接轨。
其次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海南省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增长幅度将不低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各级财政新增财力55%以上用于民生。海南省制定出台了《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2011-2015年)》,计划投入资金1300亿元,实施教育、就业服务和农民增收、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保障性住房、公共文化体育等六大民生工程以及其他与民生建设相关的重点项目共21类73个。
还有就是加强生态省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未来财政增长点不靠房地产
《21世纪》:2010年海南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1亿元,增长52.1%,增幅居全国第一。今年你们又提出要在“十二五”间,财政增长率年平均率保持在20%以上。海南如何做到?
吕勇:2010年,在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旅游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保持较高增幅带动下,海南省第二产业税收增幅为32.1%,除房地产外其他第三产业税收增幅为28.8%。
这说明,2010年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海南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不仅仅依赖房地产业税收快速发展的带动,更重要的是海南省积极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去年我们的财政增长率在全国居第一,增长了52.1%。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
因为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实际的执行结果是31.6%,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都认为海南在“十二五”期间要比“十一五”发展得会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虽然目标定得比较高,但我们很有信心实现这个跳跃式发展,使海南尽快摆脱欠发达的局面。
《21世纪》:海南的信心在哪里?
吕勇:按照“积极稳妥,争取可及”的原则,我们预计今年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325亿元左右,增长20%。
对今年财政收入形势的判断,我们并没有预计今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点是依靠房地产业发展拉动,而主要是从投资(建筑业)、工业、第三产业其他行业(旅游业)三大板块税收实现增长进行分析预测的。
随着国际旅游岛各项建设的实质推进以及经济环境不断改善,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会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近年来新增的中航特玻、英利太阳能基地、洋浦下游化工产业链、大甲醇等项目将在今年产生税收,投资(建筑业)和工业税收均预计增长40%。
同时,随着“离境退税”、“离岛退税”等政策落实和实施,必将促进海南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发展,第三产业其他行业(旅游业)税收预计增长35%,海南省财政收入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21世纪》:2010年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1亿元,其中,房地产业税收对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的贡献率为38.4%。现在国务院正调控房地产,加之海南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海南如何摆脱“土地财政”依赖过重的问题?
吕勇:房地产调控去年已经开始了,当然会对我们有一些影响。
虽然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在海南占比较高,但接下来的财政收入也不完全靠房地产来推动,像临海工业,尤其是资源,加工化工工业、重点工业项目,这一块也会给税收产生很大的贡献。
房价调控对海南而言肯定会有影响,房地产及相关产业所产生的税收增量肯定会受一些影响。但我们还是有信心完成今年的目标。
《21世纪》: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市政债推出事宜。海南有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吕勇:地方能不能发债的问题,现在国务院专门做了规定。而目前对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国家也进行了专项审计,目前审计还在进行中,大概五月底就会结束。
国家已经连续三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每年2000亿元的中央代发的地方政府债中,海南连续三年分别获得的额度是29亿、25亿、29亿,都按国家规定,用在基础设施、民生等建设上。
地方债确实是我们需要的,通过债务资金的发展,打好海南的基础设施,创造软硬件比较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海南投资创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海南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