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反思2011年税事

2012-1-10 8:51 姚长辉 【 】【打印】【我要纠错

  专业性比较强的新闻报道一定要掌握专业知识,不能说外行话;作非正面报道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把握好舆论导向,这才是负责任的媒体人应该做的。

  征税是个技术活,干起来不容易。所以,税收工作者有必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这一年真的有点累,需要应对的事情太多了”、“负面东西多,头绪有些乱”、“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记者听到的类似感慨太多了。说这些话的人大多是税务系统的各级税官,也有曾参与税收政策调整与制定的人士。

  套用“多事之秋”这个成语,2011年可以称作是税收工作的多事之年。

  “馒头税”“月饼税”之类提法有误导民众之嫌,媒体有必要注意准确性与导向性;同时,也反映出税收宣传力度亟须加大。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本来就没有什么“馒头税”。当馒头作为一种商品来卖时,它自然而然进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因为所有商品都要依法缴纳增值税。“月饼税”也是同样道理,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获得的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等形式在内的所有收入,都要视作应税所得而计入征税范围。这样,由供职单位发给职工的月饼,显然属于职工福利待遇的一部分,将其视作个人应税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乃依法征税,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有些媒体对这种依法征税之事既“惊”又“怪”,一时间把民众对税收的负面情绪搅得沸沸扬扬。就此,媒体人有必要进行认真反省。

  这类有哗众取宠、误导民众之嫌的报道,大多出自不具有税收基本常识的媒体人之手。也许是某个媒体人平时没有税收知识的积累,偶尔听到比较“雷人”的提法或说法,结合当时社会舆论的热点热议,禁不住“眼球效应”的诱惑而萌生撰文念头。但新闻的生命是事实,是准确,诸如“馒头税”“月饼税”之类的提法首先就不是事实,不准确,那为什么还要大肆宣传,反复宣传呢?试想,如果“馒头税”的提法成立,那卖饮料的缴了饮料税,卖煎饼的缴了煎饼税吗?这税那税如果都存在,那我国的税种不就多如牛毛了吗?如果人人都觉得对单位发给职工的月饼征收个税不通情理,那么假定免了此项税收,对单位发给职工的所有实物都免税,即使经济实力充足的单位发给职工电视、汽车或房子作为福利也都免税,这样就合理了吗?

  作专业性比较强的新闻报道一定要掌握专业知识,不能说外行话;作非正面报道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把握好舆论导向,这才是负责任的媒体人应该做的。广大民众不是专业人士,面对铺天盖地的不恰当宣传没有去伪存真的能力,这样难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以致于给相关部门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所以,媒体人一定要把握好舆论导向问题,对民众、对事实负起责任。

  与此同时,一个重要问题也摆在了有关部门的面前,即税收宣传力度亟须加大。

  对繁多的税收知识和政策,不做大量的宣传是行不通的,而且,宣传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对此,相关部门可谓动了不少脑筋。比如,从1992年起,国家税务总局就规定每年4月为全国税收宣传月。到目前,全国税收宣传月已连续搞了20年,达20次。每次税收宣传月都有主题,国家税务总局作为活动组织者,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请各行各业纳税人及财税界、法律界专家学者开座谈会,曝光涉税案件,进行网上在线访谈,举办网上税收知识竞赛及税收公益广告大赛、税收短信征集大赛等。各地各级税务机关更是大张旗鼓地组织税务人员进工厂、进学校、上街头,发放宣传资料或现场解答纳税人问题。电视形象直观,互联网、广播电台传播快捷,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方便实用,动漫、公益广告、短信、漫画以及文艺节目艺术性和观赏性强等各种宣传媒介的优势,均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笔者以为,改变单一的你宣传、我接受的方式至关重要。

  无论你活动组织得再形式多样,再声势浩大,都难免有劝人缴税的嫌疑,而劝人缴税总是招人烦的。我们要想办法让纳税人知道他所缴纳的税款,是如何用在了他自己身上的;我们还要让纳税人体会到缴税的乐趣和享受。据说,韩国政府在每年的3月3日“纳税人节”前后,都要召开模范纳税人表彰大会,向他们授予勋章,并颁发“诚实纳税证”。而一旦获得“诚实纳税证”,纳税人便可在国营停车场免费停车,免费利用机场贵宾室;我们的税务干部还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用心、用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去感动纳税人,去赢得纳税人的肯定与支持。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优质服务是最好的税收宣传。

  减税面、减税力度都很大,但仍时受微词诟病,说明利益相关方有待沟通。政策制定者“只做不说”做法受到挑战。

  2011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措施,密度之大前所未有,受惠面之广也是多年少见。

  比如,自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使申报缴纳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纳税人减少了6000万人。

  再如,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积极迅速贯彻落实这一减税政策,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至月销售或营业额20000元的最高标准。从纳税人受惠面看,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后,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将无需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达63%以上。

  还有,2011年,为进一步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国家还在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以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方面出台了多项税收减免政策;支持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惠及对象包括应届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等。

  上述政策惠及民生,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政府实行结构性减税的信心与决心。然而,就是在减税面、减税力度如此之大的环境下,仍时不时会出现对税收政策以及税收工作的微词和诟病,这一方面说明了税收的“天性”就是招人烦之外,也反映出相关各方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记得去年2月23日车船税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二次审议时,社会各界对车船税改革争论不休。车船税的调整方案本来形成于2010年。当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第一次审议之后,将车船税法(草案)在网站上公布,公开征求意见。仅仅过了一个月,就收到了近10万份书面意见。其中,要求对草案进行修改、降低税负的有53137条,占54.62%。尽管二审稿已经对原草案做了大幅调整,排气量在2.0升及以下乘用车的税额已经被降低,但不少人仍旧不愿意“买账”。按说,将车船税法(草案)在网站上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已经显示了政策制定者倾听民意的态度,二审稿又积极对原草案做了大幅调整,降低了排气量在2.0升及以下乘用车的税额,也表明政策制定者的诚意,在这种情况下仍出现诸多不肯定的声音,有关方面完全可以站出来引导舆论,充分说明这项政策为什么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原因及意义。而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多年来坚持“只做不说”的原则,对敏感问题敏感政策一概回避,殊不知你不说,意见相左的人却一直在说,大说特说。质疑之声反对之声多了,民众言行就会受到影响,最后影响到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若在早些年,政策制定者“只做不说”没有太大关系,因为税收话题还没有引起太多民众的关注。而近几年来,民众的税感急剧增强,再加上网络传播相对自由迅速的影响,民众对税收的关注度可谓空前高涨。这样“只做不说”这一好的传统便受到了挑战。笔者建议,政策制定者大可以该说就说,遇有质疑之声反对之声时,及时反映,迅速“出招”,引导舆论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

  一位税制专家说过这样的话:谁都知道什么样的税制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不一定最适用,因为税制定下来是要执行的,而执行时要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所以,出台的税制经常是次优,甚至是再次优的。这是专家们的无奈,需要纳税人理解。

  一位政策制定部门的处长跟记者发过这样的感慨:出台一项涉及民众的税收政策太难了,不说日复一日的加班,考察,光是草拟的文件摞起来就有一层楼那么高,既要考虑政策意图,又要兼顾财政承受能力,还要顾及民众感受,在诸多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真的很难。这是税收工作者的肺腑之言,很少有人听到,笔者愿意让更多的人听到。

  关于税,有这样一句经典之言:“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这是英国经济学家科尔贝说的,这话告诉我们,征税是个技术活,干起来不容易。所以,税收工作者有必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Alice
相关热词: 反思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