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是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邢元敏、田慧光、孙太利等55名委员日前联名提交了《关于恳请国家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如此众多委员共同提交一份提案在历届“两会”上还比较少见。在小组讨论和接受媒体采访时,代表和委员纷纷呼吁,国家应进一步用好财税政策杠杆,引导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
实体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内容。但是,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的特征日渐显现,这让代表和委员感到十分不安。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过于严重。而中国是一个尚未完成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兴经济体,全面走向虚拟经济无法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化解措施,对经济的稳健运行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造成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趋势有多方面的原因。多位代表与委员认为,融资难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实体经济的发展有赖资金的注入,但是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越来越难,从而纷纷转向虚拟经济。人大代表、安徽丰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杰说,他们集团下属的一家食品企业去年销售额10多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远低于上年的2000多万元,重要原因就是银行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又上浮了30%.
同时,尽管国家十分重视企业税费负担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加以缓解,但总体改善状况不容乐观。一是企业涉税种类多,个别税种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征收现象,小微企业税负较重;二是缴费项目多,粗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就有18个,收费项目多达69个大类。另据了解,相关企业生产成本攀升、社会保险负担较重、创新能力弱等,也是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加剧的重要原因。
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认为,重振实体经济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在财税政策方面,核心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他认为,分税制是解决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收入分配的根本制度。它既要协调上述三者之间的横向分配关系,也要协调中央与地方、各个行业产业链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纵向分配关系。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协调好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在协调其他分配关系方面的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因此,要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在下一步完善分税制的过程中,注意在各个重要环节协调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原主任李妙娟说,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是,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改变地方政府对虚拟经济依赖,消除“土地财政”对实体经济的不良影响,进而让地方政府有稳定的财力保障,将注意力和兴趣点重新转移到实体经济上来。“这是下一步分税制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李妙娟说。
在谈到如何利用财税政策杠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时,很多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建议,应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提高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投资回报,做到既“晓之以理”,又“诱之以利”,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减税为薪”等措施,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治理乱罚款、滥评比和乱收费等,向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设备更新和节能减排等提供所得税减免、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和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表示,中国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以战略眼光,给予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企业税收减负和财政扶持政策引导,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全面引导企业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企业转型创新升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实体经济亟待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当综合运用改革和宏观调控等多种手段,破解难题,释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