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增速下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个值得肯定的成果。经济结构调整中所产生的“阵痛”,不仅需要企业和民众来承受,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同样需要分担。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仅比去年同月增长6.9%,增幅同比回落高达20.3个百分点。在这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仅为2.6%,增幅同比回落达到23.3%。
税收出现增速下降,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个值得肯定的成果。
我国前两年税收强劲增长,是建立在GDP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的,但我国的GDP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来完成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暴露了诸多的弊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再也不能拖延。因此,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振兴内需方面,并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主动将今年的GDP年增长目标调低到7.5%,各省也相应调低了这一指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税收出现增速下降,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以投资来给予保证的,这种模式也使我国税收有了稳定的来源。但是,税收的过快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尽合理的税收结构来保证的,特别是在保证就业与消费上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中小企业,承受的税赋之重已经影响了它们的持续经营。
因此,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也在积极地进行税收改革,期望减轻中小企业过重的税赋压力。在这方面,上海自今年1月1日开展的“营改增”试点可视为税务部门的一种努力。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已有12.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试点企业的税收负担由此减轻20亿元。
很显然,如果上海进行的这一试点向全国推广,那么,它将引起全国范围内税收的进一步减少。但它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大量的中小企业可以由此减轻负担,轻装上阵,从而增加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为国家提供具有长远来源的税收。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这其中既有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动性作用,也有国内外市场持续疲软所产生的被动性影响。而经济增速减缓的直接结果当然是国家的税收会减少,但政府更应看到的是在这种经济增速减缓背后企业面临的困难,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央行做出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决定,显示了央行以微调货币政策来释放流动性的态度。但是,对于目前的广大企业来说,由于投资的减少,因此它们可能并不急需货币政策的松动,而是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这种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税务部门进一步减税,让企业能够切实地减轻负担。简单地说,经济结构调整中所产生的“阵痛”,不仅需要企业和民众来承受,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同样需要分担。
(上海财经评论人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