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北京“营改增”试点没有如业界预计的那样在7月1日启动,财力吃紧或是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税收增速下滑的非常厉害,如果实施"营改增",初步测试一年要少收70多亿元,而财政支出又在加大,吃不消啊!”7月11日,接近北京市地税局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记者致电北京市财政局和市国家税务局,但得到的答复均是,并未接到国务院批复的有关北京“营改增”试点的正式通知,该方案的进展具体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
试点搁置
事实上,北京为推行“营改增”已准备很长时间。
我国“营改增”试点工作启动于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当时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其相关政策,今年1月1日上海正式开始实施。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也是在那个时候,北京就正式提出了申请,虽然递交正式申请所涉及的行业口径与上海一致,改革行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但实际上却同时在多个行业如建筑业等已开展了前期调研摸底工作。
北京市华税律师事务所便受北京金融局的委托,参与了有关金融业“营改增”的调研和立法建议工作。
“应该说从去年11月份,北京市相关部门,包括财政局和国税局、地税局等相关专业人士对相关产业进行了调研,当时有个时间表,今年7月1日在北京试行营改增的政策要出台。”北京市华税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天永日前做客“和讯访谈”时说。
今年早些时候,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亦向媒体证实:北京市确实已经提出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但是具体的方案目前还没有定,现在正在做前期的准备。
刘天永说,目前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已经做了表态,基本上同意,但最终还要征得国务院的同意才能够执行。一些业内人士预计,北京的试点方案将基本效仿上海。
刘天永回忆说,5月23日北京市委常委会议对“营改增”做了讨论,他们主要是制定过渡性、像上海市一样制定财政扶持政策。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官方的表述是,北京市将针对“营改增”研究制定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并将在上海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风险防范,特别是涉税犯罪防范措施,加强针对“营改增”的税务征管衔接。
5月28日,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发布《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非试点纳税人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为做好试点准备工作,使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能够满足营改增业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税申报的要求,北京市国家税务局拟对现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调整。
依据北京市国税局下发通知里的填表说明,对增值税申报中的“上期留抵税额”,统一以2012年6月30日作为区分点。这也印证了,北京7月1日试点“营改增”的猜测。结果是7月过去近两周了依然没动静。
财力吃紧?
至于试点搁置的原因,一些人士猜测,目前北京市自身的方案并不充分成熟,相关的税收征管系统也没有调试好,实现国税、地税征管系统的对接,因为国务院曾向“营改增”试点申报城市表示,若方案报上来能够保证顺利实施,就会批复,但前提是北京市要形成成熟的、可操作的方案。再加上不像上海是国税、地税“不分家”,北京还将面临国地税税收共享比例问题。
不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并不认同上述说法。他在7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北京试点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上述知情人士也认为,北京上报的试点方案与上海基本一致,轻车熟路,并不是问题。
据介绍,“营改增”试点主要在交通运输行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行业适用11%的税率,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7%的税率,其余试点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
上海市国税局此前透露,与原实行营业税税制相比,实施“营改增”改革后,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收负担超过20亿元,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相应减少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支出。
“北京市相关部门根据申报的数据进行了测试,估计试点前后,一年会减少70亿的税收收入。”上述知情人士说。
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北京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186.2亿元,同比只增长了2%,而作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主力军的营业税,累计完成422.7亿元,同比下降2%,而过去两年,这些数字都是保持两位数增长的。
雪上加霜的是,卖地收入锐减。今年北京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060.6亿元,如果按照去年的相同比例核算,即土地出让金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91%,那么需要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入为965亿元,但上半年实际上仅完成了144.88亿元。
“北京试点方案还要重新调整,至于开启的时间窗口不好判断。”上述知情人士称,在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时,又要加大财政的民生支出,财政刚性支出占比加大,对于面临转型任务艰巨的北京来讲,财力吃紧是个绕不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