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梅山湾两岸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正式审定发布。梅山湾两岸的清晰定位,标志着宁波从三江口时代走向滨海时代,梅山建设由此进入快车道。
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谁抢占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先机,谁就获得了未来发展的话语权。
2011年3月1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批,时隔两月,《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公布,而这,意味着宁波“蓝色引擎”的正式启动。
在宁波海洋经济的蓝图中,梅山是重中之重。它距国际主航道不到50公里,承载了全球60%至70%的集装箱运输量、全球60%以上的国际货物贸易量,是主要国际中转港的集中地。
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梅山的动向更加备受关注。2010年10月,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被列入《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成为省级战略层面统筹规划的14个重点区块之一。至此,梅山保税港区(产业集聚区)的内涵已不仅局限于梅山岛这个小岛,更包括了春晓、上阳、郭巨片区,四大发展片区的规划范围从当初38平方公里拓展到240平方公里。
梅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来临了。
梅山产业集聚区,不仅是个区
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接下来应该如何定位?梅山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冷静思索。
梅山把自己放到国际坐标上去审视发展的方向,将国际自由贸易港迪拜、新加坡、鹿特丹作为追赶目标,高起点、高定位、国际化的目标与视野让梅山注定与众不同。
“与国内其他保税港区不同,产城融合是梅山的特色,也是梅山的亮点。新规划立足北仑广阔的腹地,有效发挥了保税港区的支撑力,同时兼顾宜居、宜业、宜游。”宁波市规划局梅山分局副局长赵宇说。
作为宁波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六大城市新区之一,滨海新城开发建设五年来,累计开工建设重点城市配套项目40余项,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核心区形象正逐步展现。
梅山的磁场效应
为了保证梅山保税港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顺利开展,2011年底,宁波市和北仑区对体制和机制再次进行了优化整合,实施“北仑统筹管理、保税港区管委会承担开发建设等职责”的管理体制,为企业投资运营创造了有利的政务环境和商务环境。
保税港区优良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和保税港区特殊的功能政策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各类要素集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前来落棋布局,与此相关的链上企业跟随而来,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数字显示,截至今年10月,梅山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累计引进各类企业22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205亿元。根据规划,今后五年,梅山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努力将梅山保税港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国保税港区和全省产业集聚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