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
对外开放30年来,成都GDP年均增长11.8%,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6%,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0.2%。2009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8亿美元,到位省外内资1448亿元,分别增长24.6%和35.5%,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达139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78.6亿美元,其中出口105亿美元,分别增长15.4%和15.5%,成都2010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9个,实际使用外资20.4亿美元,居西部城市第一位。各项开放指标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成都的对外开放,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化步伐方面发挥着持续的重要作用。成都的对外开放,创造了一个内陆城市开放发展的新模式,创新了一条不靠边、不沿海的特大城市持续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正是这样的开放模式创新,为统筹城乡注入了活力,为提升城市地位和影响提供了条件,为开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夯实了基础。
成都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主要是指: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简单的承接产业转移,而是通过人才、科技、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源与能源等多方面进行的开放合作。
这样的模式创新,主要是基于成都这个特大型内陆城市本身的特点而作出的探索。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通常都要经历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适应性的开放阶段。由于先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在一定时期内经历过与国际经济环境脱节的过程,因此实行开放政策之初有明显的门户开放特征,主要是参照国际经济惯例来调整内部的经济运行。成都开放之初产业结构以工农业为主,1978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1.9:47.2:20.9,到2009年为5.9:44.5:49.6。第二阶段是自主性的开放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升,对外开放更多地显示出自身的特征和自主性的选择,更多地考虑协调对外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本国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判断,现在成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成都的对外开放已经到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转折点上。
从适应性的对外开放转向自主性的对外开放,是内部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对开放模式的要求,意味着对外开放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在当今日益开放的世界上,开放方式的选择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全局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生产资源的配置布局和收入分配的平衡关系,开放模式的调整和优化是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条件。
同许多内陆城市开放模式相比较,成都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首先,开放的导向不仅在于产业承接,而是全方位。成都早期开放和其他内陆城市一样,一个特点是生产型的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和积极引进外资等主要是着眼于加快国内生产的发展速度,比如控制国内需求以保障出口,进口商品主要是生产资料,以低工资水平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成都的开放,虽然回避不了同样的路径,但是也相对更早、更主动地扩大领域,拓展空间,在技术、人力、知识、资金、市场、土地等要素市场进行全方位尝试,全纬度开放。而且,其最终导向以提高全域成都所有居民的消费水平为主要目标,进而通过扩大开放来拉动本地消费,拉动全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开放的重心在于借助无形资源提高配置和效率。由于资金和外汇的供给短缺,早期的对外开放重点是引进外部的直接投资,通过扩大有形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提高发展速度。成都的开放模式则更多地是利用外部的无形资源来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比如通过国际间技术交流增强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扩大国际经济交往中加速内部的制度创新等。尤其近几年,成都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注重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注重产业链和集群聚集效应等等。例如,成都将新培育和引进境内外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50家以上,新增境内外知名的金融业配套中介服务机构20家以上,初步形成金融业集群发展态势。这些都为实现成都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开放的途径是双向交流。进入到自主性对外开放阶段,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对外开放形成双向经济交流,与开放初期主要是请进来不同,走出去开始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比如,成都市在继续积极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也积极鼓励本市企业走出去。虽然,成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和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差距很大,但是,成都还是走在内陆城市的前面,走出去的规模不断增大、领域不断扩展、层次逐步提高、范围不断拓展;这样,在国际技术交流中不再只是单方面的引进,本市企业的技术出口也不断扩大;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再以接受外部影响为主,自身对外部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
这样的模式创新,更是基于成都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持续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的理念成为深入全市领导干部和群众的重要理念。一旦对外开放中涉及到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地各级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就能够主动的用统筹思路和视角去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难题。这样无形中就逐渐完善了开放的形态和格局,丰富了开放的内容和领域。
当前,成都开启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伟大实践,这对对外开放的质量再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考虑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每一个项目,能否与成都未来的发展定位和长远目标在深层次融合,不能永远只把对外开放作为一种外部的刺激与推力,停留在追随者的位置上,而是应当把对外开放作为一种机制制度化,从而形成区域发展更强的内生力量。
新形势下,成都全市上下正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扩大开放年的一系列部署,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体制环境,以切实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上一篇: 巴中带动农户增收120万元
下一篇: 巴中投资1亿余元 打造巴城交通干线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