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达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10-10-28 20:05 来源:达州市政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十年光阴弹指,十年成就辉煌。踩着时代的鼓点,达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进了第十个年头。翻开1999年至2010年的达州发展史,看到的是达州市委、市政府带领660万达州人民用勤劳和智慧铸就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这十年,是达州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十年;这十年,是达州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为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十年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170亿元增加到682.7亿元,增长3.1倍,年均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52亿元增加到23.41亿元,增长6.65倍,年均增长20.9%。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2亿元增加到545亿元,年均增长32.8%,十年累计完成投资2058亿元。

  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带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力促进了全市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十年间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为主导向现代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型,三次产业结构由43.9:22.6:33.5调整为26.1:45.3:28.6。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扶持下,我市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总量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54.4亿元,是2000年46.9亿元的16.1倍,年均增长36.2%。工业化率较2000年提高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倍、实现利润增长33.9倍。

  经过十年多的努力,我市构建完善了以煤-电-冶-化-建为主链条的工业体系,以达钢、达州电厂、海螺水泥、达竹煤电为龙头的冶金、电力、建材、煤炭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气势磅礴。先后建成了120万千瓦火电装机、1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装置、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及一批重点化工项目,已经成为国家“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

  不仅如此,我市还从无到有,成功搭建了“1+7”园区发展格局。截止2009年底,全市园区建设累计投资达142.3亿元,入驻项目102个,竣工投产项目14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7.35亿元,利润总额14.17亿元。

  目前,一批甲醇、烯烃、天然气、硫磺化工等世界顶尖化工技术项目陆续落地,美国雪佛龙、以色列凯丹国际、中石油、中石化、贵州瓮福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达州。2009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39户,比2000年净增241户,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户,超10亿元企业3户,1亿元以上企业达190户。

  为了提高老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我市通过政策争取、减免税收、融资担保等方式帮助企业实施技改扩能。十年来,全市共实施技改项目1896项,投入达410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就达235个。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年均新增产值已达25亿元以上。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业一直没能做大做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破解农业大而不强的难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十年来,我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正朝着优质高效的方向稳步前进。

  十年间,全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全面加强山、水、田、路综合治理,共改造中低产田土1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整治山坪塘18万口,新增灌面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20平方公里,极大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52.5万亩,只比1999年增长了0.5%,粮食总产量却达到296万吨,比1999年增长2.8%。

  我市依托茶叶、苎麻、黄花、粉葛、中药材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到2009年底,全市共建成一乡一业专业乡镇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00个,建立各类国家、省级优质基地县累计30个。目前,全市已拥有优质粮油基地230万亩、苎麻50万亩、水果52万亩、中药材19万亩、茶叶22万亩、油橄榄7.8万亩、商品蔬菜25万亩。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8.5万亩,设施农业1.2万亩。

  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的思路推动农业,加快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共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8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50家,带动农户52.5万户,初步形成了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如今,“灯影”牌牛肉、旧院黑鸡(蛋)、“巴山雀舌”牌茶叶、“天源”牌油橄榄等一个个带着达州商标的名优农产品已经走出达州,走出四川,受到了全国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四川省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标30个,有机食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30个,无公害农产品46个。同时,达州还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和“中国黄花之乡”。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经过十年的风雨历程,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有了质的变化,旅游总收入增长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4倍,销售额上亿元的商品市场达11个,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等均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已经成为秦巴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中心。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暖阳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