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德县“十一五”期间蔗糖产业取得新成效
一是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永德县的蔗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覆盖8个乡镇、83个村民委员会、836个村民小组、26480户农户、109250人直接受益的农村经济骨干产业。从产业化建设体系上看,永德县现有制糖企业四家,日处理甘蔗能力10000吨,其中:康甸公司4000吨,永甸糖厂2000吨,大雪山实业有限公司2000吨,麦坝糖厂2000吨(正在建设当中)。按150天榨期计算,排除各种因素影响外,年处理甘蔗能力150万吨左右,生产规模与原料供给相适应,生产加工能力充足。从农业生产角度上看,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34.19万亩,其中:水田蔗5.4万亩,水浇地蔗2.05万亩,旱地蔗26.74万亩,比“十五”末甘蔗种植面积26.4万亩增加7.79万亩。从工业生产角度上看,“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实现甘蔗农业产量529.56万吨,比《十五》末的295.75万吨增加233.81万吨。实现甘蔗工业入榨量466.03万吨,比《十五》末的246.49万吨增加219.54万吨。共生产白砂糖53.97万吨, 比《十五》末的30.15万吨增加23.82万吨。生产食用酒精3.79万吨,比《十五》末的2.36万吨增加1.43万吨。共实现销售收入160301.69万元,比《十五》末的76110.03万元增加84191.66万元。上交税金17064.04万元,比《十五》末的10382万元增加6682.04万元。全县共有蔗区道路6458.949公里,其中:永康榨区共有蔗区道路2461条,里程3832.358公里;永甸榨区共有蔗区道路622条,里程1558.4公里;大雪山榨区总里程为1269.9公里。
二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永德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甘蔗种植主要是以旱地蔗种植为主。针对这一情况,“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省、市对蔗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永德县紧紧围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科技兴蔗战略,由数量增长变为质量增长,大力发展水田蔗种植,使甘蔗种植向优势区域的水田发展。
三是优良品种得到大力推广。长期以来,永德县的甘蔗存在着品种多、乱、杂和早、中、晚熟搭配不尽合理的现象。为切实抓好全县良种推广扩繁工作,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十一五”期间,通过各部门的多方争取,先后建成永康镇端楞坝100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永康镇送吐村350亩百亩核心区、永康镇鸭塘村1200亩千亩展示区及永康镇忙况村11600亩万亩示范区,解决了永德县多年来无试验示范基地的问题。并先后从云南省甘蔗研究管理所及外地州引进云引42号,赣蔗18号,湛引8号,福农15号,云瑞99/601,粤糖55号等4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通过试验示范,部分甘蔗优良品种适宜永德县蔗区广大面积推广种植。既增加了甘蔗品质繁殖倍数,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又解决了甘蔗品种滞后问题,加速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四是积极引进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增强。“十一五”期间,永德县通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甘蔗生产基地建设等相关项目的实施以及制糖企业对蔗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了蔗区农田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农田地水利设施、机耕道路、排灌沟渠的建设力度,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抵御自然灾害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实施科技兴蔗,科学种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永德县始终以良种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广与之配套的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解决了甘蔗生产栽培管理粗放、广种薄收、低产低效现状。同时,推广甘蔗规范化栽培技术、农田机械化作业、蔗稍作种、蔗种消毒、深沟板土、双芽稀植、地膜覆盖、化学除草、配方施肥等适宜永德县蔗区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通过提高甘蔗种植、管护技术,08/09榨季使永德县蔗糖生产创历史新高,农业产量达125万吨,县内工业入榨量达107.29万吨,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末100万吨目标,成为全省超“百万吨”县之一。
下一篇: 云南乌木龙乡着力改善民生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