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市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近年来,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始终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路径,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构建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集中解决了一批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加快了全市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一、技术创新作用日益显现
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从本质上看,是技术创新能力强弱问题。其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抓好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攻关,至关重要。近年来,绵阳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是分不开的。
一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我市构筑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省级技术中心为骨干、市级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6户,省级技术中心35户,市级技术中心56户。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拥有国家及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达到19个,在海外设立开发机构11家,与其他组织联办开发机构115个。
二是是关键共性技术逐步突破,产品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全市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省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部分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被突破,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创新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如长虹集团在画质改善芯片、PDP显示模组列驱动芯片、APOLLO芯片、积木式ASIC高速验证加速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九洲集团掌握了密钥管理和算法、CA同密技术、控制字传输技术以及数字调制/解调等关键技术;东材公司在新型N-P协同无卤阻燃苯并恶嗪/环氧树脂合成技术、纳米材料改性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据统计,近三年,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共实施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48项,开发成功新产品、新技术2813项,拥有发明专利676项,主持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68项。
三是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明显增强。近几年,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实现了技术创新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目前,多数企业都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建立了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具有绵阳特色的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入股、人才培训、成果孵化等模式,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年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销售收入1%以上,部分企业在产品上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2011年,全市技术中心所在企业85%以上都开展了经常性的产学研合作,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48项,占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的7.8%,大大弥补了企业自身研发实力的不足,为企业开辟了广泛的技术创新源,为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技术超前开发提供基础应用研究,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并通过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培养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企业人才。
四是通过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针对我市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的特点,我市搭建了一批专业化高水准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一是依托绵阳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加强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以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大力整合社会科技资源,积极开展技术、信息、人才、质量、政策的咨询和培训;二是依托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创新中心,深入挖掘国防科技资源,全面推动军转民科技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进一步深入推进技术创新
针对新形势,准确地把握我市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引导重点产业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绵阳“科技创新策源地”,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任务。全市近阶段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主要紧紧围绕绵阳“2+4”产业和“两化”互动发展的新目标,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以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为主体,以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为抓手,以建设产业链创新联盟为突破口,以培育持续地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突出四个重点,抓好五项工作”来开展。
一是突出四个重点:
1、支持自主创新。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方向、路径和对策,“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以核心技术能力建设支撑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掌握行业发展话语权,保持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绵阳产业竞争优势。
2、强化突破关键。聚焦有限目标,集成优势科技资源,瞄准国家、省和市“2+4”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实现重点突破,提升绵阳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3、推动创新联盟。搭建起科技成果对接市场需求的有效平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充分对接,推进“2+4”上下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价值提升,支持由技术中心企业牵头、大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用充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4、着力示范引领。着力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实力和产业化实施能力,打造一批具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通过解决示范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探索我市高新技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抓好五项工作:
1、提高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
--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大力开展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推荐和认定工作,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使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
--实施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专项。重点围绕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省“7+3”和市“2+4”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支持优势龙头企业建设较为系统的研发设施、工程研究试验设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等综合性基础设施。
--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原材料、研发集成、产品配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大力推动我市技术中心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工作,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等产业创新联盟。
--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完善评价考核管理机制、奖励和淘汰机制,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创新环境,提高运行质量。
--建好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平台。依托绵阳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开展针对我市扩权县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重大产业化、能力建设、创新成果转化项目的咨询和包装。深化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开展“电磁制热节电技术”、“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医疗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技术”推广。
2、大力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重大产业技术专项。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做大、做强、做长和做深“2+4”产业,以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为重点,紧抓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优势资源集成度高的重大产业技术项目,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关键性、原始性和领先性的项目,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战略和名牌战略。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重点支持一批主持和参加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的企业以及获得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的企业。
--实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先导性、突破性、市场性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支持传统优势产业重大技术应用创新,推进我市产业向高质、高效和高端发展。积极引导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我市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优势企业选择我市未来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和目标,通过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发明专利,制订一批行业标准,努力构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加快自主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施工业设计专项。重点支持符合我市“2+4”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平台(能力)建设和工业设计专项技术研发,加快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创新设计能力和优势。
3、拓展重大技术装备创新能力
--围绕国家和省装备制造产业及相关细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任务,大力支持省“3+9”工程重点产品链、我市特色优势的“军民融合”、“两化互动”和“国产化攻关项目”装备、关键基础配套件创新研制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发展。
--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专项。突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和产品,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能力。
4、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加强对我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资源调研,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机遇,推进工作前置化,提高捕捉新商业机会和差异化发展的能力。
--抢占物联网在RFID芯片、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关键软件和制造工艺的制高点。大力推进智能电网、食品溯源、智能电梯、智能水务、智能医疗、智能物流和智能交通等7大重点示范工程。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