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建设开放的陕西“东大门”
从地理位置看,渭南不但是陕西的“东大门”,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大门”。
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素有“关中粮仓”之称的渭南,以“做强园区、做美城区、做优景区”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实现了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十个翻番的辉煌成就。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陕西东大门”战略决策的提出,又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由“量变”向“质变”跨越带来了重大机遇。
涌动着勃勃生机,蓄积着发展的“能量”,酝酿着新的“升级”。渭南,正从地理概念的“东大门”,向陕西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形象展示等深层意义上的陕西“东大门”迈进。
“短腿”变“长项”,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的蝶变
今年50多岁的沙川花是渭南市辛市镇里仁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以前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城里人那样,按时上下班。如今,她不仅在渭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而且,他们家5口人就有4人在企业里上班。
沙川花说,原来地里只种苞谷和麦子,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现在进了工厂,全家四口人一月的收入就有五六千元!沙川花一家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
与其他市区相比,渭南突出的“短腿”是工业基础薄弱。渭南市国资委在2005年成立之际,全市没有一户大型企业,21户中型企业都是省属下划企业。这21户企业总资产只有15.39亿元,总负债却高达25.95亿元。
为了变“短腿”为“长项”,五年来,渭南市在“工业强市”战略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机械、食品、建材、医药和轻纺等八大优势行业为主、“重化工”特征明显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据统计,五年间,渭南市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1和6.4个百分点,二产提高7.5个百分点,表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使渭南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正在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151.31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476.6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8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40.1%提高到2011年的46.33%,五年提高了6.2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五年间,渭南新建和改造了陕西华电蒲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市新丰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陕西拓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342个,增加值由2006年的140.72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431.3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8.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34.86%提高到2011年的41.93%,五年提高了7.07个百分点。
借力发展,求“增量”到求“质量”的“招商经”
在今年2月1日召开的渭南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传来喜讯:2011年,渭南市招商引资实现逆境上扬,增量提质,全年到位资金329.9亿元,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招商引资工作综合排名一举跃升到全省第三,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生动的数字背后蕴含着艰辛的努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借助外力谋发展。
在加快实施“工业强市”的过程中,5年来,渭南市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以交通、水电和市政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劲引擎。
2007-2011年五年,渭南累计投资完成总量达到2714.15亿元,投资规模由2006年的159.69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912.9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44.01%。2008年全社会投资达到333.59亿元,两年实现了翻一番,2010年达到742.25亿元,四年实现了翻两番,近五年来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创渭南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出奇制胜?
渭南市首先实施“走出去”战略。他们主动出击,与全国各地的各种商会取得联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手举办各种招商活动,把渭南推介到全国各地。其次是“请进来”。全市先后组织了粤商进渭南、浙商进渭南、长三角知名企业进渭南、上海民营企业家进渭南等几十场专题推介活动,邀请2000多名客商来渭南进行了实地考察。再次是“巧借力”。相继组织参加了第十二届厦洽会、陕泰经贸合作周、2008欧亚食品合作论坛等招商活动。今年十六届西洽会上,渭南市共签订合同项目310个,引资1250.1亿元。
在“增量”的同时,渭南市招商引资最大的亮点是“提质”。
仅去年,全年586个在建项目中,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81个,到位资金148.75亿元,占到总到位资金的45.08%,其中投资5到10亿元的项目39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42个。三一重工、沃尔玛、人人乐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也在去年正式落户渭南,中国海外、大唐集团、中航动力等15家央企也先后来渭投资。
目前,全市形成了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精细化工、有色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和一些特色鲜明的经济板块。潼关的黄金勘探及开发、华县的精细化工、华阴的休闲旅游、大荔的涉农加工、韩城的煤化工、澄城的光伏产业,蒲城、富平的建材业及煤化工,卤阳湖的通用航空,高新区经开区的装备制造、电子科技目前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
民生为大,“实力渭南”到“幸福渭南”的脉动
“以板式多层(6层)为主,穿插布置点式、板式高层(12、18层),形成高低错落、密度适中的空间景观形象;在新区内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沿城镇主次干道布置宾馆、体育场、图书馆、电影院等,中部设置1所8班幼儿园及文化站、卫生所等多种公共设施建筑……”这是渭南市华县瓜坡镇《新区建设模块的方案》的蓝图。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曾是人们对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容,如今,渭南农民也能像城市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幸福家园。
多年发展使渭南的“腰包”不断鼓胀。五年来,全市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44.39亿元提高到2011年94.42亿元,五年实现了翻一番,年均增长16.3%。
渭南市委、市政府认为,从更高的层面看,当今区域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建设的竞争,而是更突出地表现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综合竞争。只有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才能提高民众福祉,保证民众的幸福和尊严。
为此,在“家底”日渐丰厚的时候,渭南市着力调整支出结构,注重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保以及十大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
43岁的尹淑梅是临渭区社区低保户,全家四口人,丈夫是环卫工人,自己无工作,一对双胞胎女儿上中学,全家在所租的十几平方米房屋里生活,经济来源靠政府救济和亲戚朋友的帮助。社区得知情况,不仅将尹淑梅一家纳入了低保范围,还送给她们3000元的救济金。她说:“全家对生活的信心越来越足,是党和政府给的政策好!”
据统计,渭南市财政支出由2006年的40.62亿元扩大到2011年197.34亿元,五年年均增37.18%,其中社会保障支出由2006年的0.47亿元扩大到23.32亿元,年均增长118.3%,增幅最大。
同时,教育支出由2006年的9.76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48.37亿元,年均增长37.7%;医疗卫生支出由2006年的2.02亿元扩大到18.54亿元,年均增长55.8%;农林水事务支出由2006年的3.18亿元扩大到35.94亿元,年均增长62.4%。
截至2011年,渭南市在十大领域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8.1亿元。
“若不是镇上的卫生院,我可能命都没了。”40多岁的临渭区桥南镇农民曾玉凯说。2010年,曾玉凯因不幸传染上了布鲁氏菌病,四肢疼痛、疲乏无力,不断出汗,致使无法外出干活,在黑诊所一直被当做感冒治疗,为此还卖掉了家中小型磨面机进行诊治,仍未见效。在该镇卫生院得到改建增加了新设备,并重新培训了医务人员之后,他的病在家门口得到明确诊断,仅花了300多元就痊愈了。他说,病好了,心也宽了,剩下的就是欢欢实实地挣钱去。
有钱了花在百姓身上,花在未来发展上。这是渭南经济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一大根本。
华岳挺立,渭河流淌,鲤鱼跃龙门。素有“陕西东大门”之称的渭南,如今提出了“全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的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崭新的渭南,一个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必将呈现在秦东大地上。
上一篇: 陕西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区建成开放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