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高新区:快速崛起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宝鸡高新区紧紧围绕打造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这条主线,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整合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搭建创新平台,依靠创新驱动,使这里正在成为我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园区,成为引领宝鸡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火车头。
创新——数字见证成果
2011年,宝鸡高新区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与2006年相比,园区经营总收入由277.31亿元增长到1152.72亿元,增长4.16倍;工业增加值由81.15亿元增长到322.18亿元,增长3.9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3.96亿元增长到228.08亿元,增长4.23倍……主要经济指标五年来平均增长33.56%,发展速度持续处在国家级高新区前列。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宝鸡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比“十五”末提升了16位,上升至第37位。其中,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跃升至第23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跃升至第33位。
数字是最能见证和说明宝鸡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成果。这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延伸的是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艰辛历程;这每一个数字指标的上升变化,都是宝鸡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成果的最好印证。
回顾宝鸡高新区自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20年间走过的风雨历程,创新始终是宝鸡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正是因为有了创新,宝鸡高新区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国家级高新区的位次不断前移;正是因为有了创新,宝鸡高新区才能引来法国施耐德、德国保富铁路、国家核电公司、台湾华新丽华、蒙牛乳业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兴业;正是因为有了创新,宝鸡高新区才赢得了“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钛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个又一个国字号招牌的青睐,才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宝鸡高新区。创新就是宝鸡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创新——激活发展动力
宝鸡高新区多年来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旋律,自觉担当创新引领发展的历史重任。特别是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以来,宝鸡高新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按照“精干、高效、协调、有利于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管理体制,科学设置管理机构,积极构建适应高新区快速发展的运行机制。市上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把高新区放在优先发展和引领发展的突出位置,把高新区作为宝鸡未来关天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核心区。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市上在高新区范围内建立健全了工商、财政、税务、公安、海关、商检、城市执法等服务机构,并调整优化了高新区发展空间和管理体制,从发展空间、经济实力、管理协调等方面为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宝鸡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与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创新政策文件,对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新区每年还将财政收入的5%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至去年底科技创新基金总额已达到近4000万元,设立了孵化专项、人才专项、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和重点项目专项,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创业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及自主知识产权奖励扶持政策、风险担保补偿政策等,较好地支持了企业创新创业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同时,宝鸡高新区还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有:宝鸡汽车及零部件中小企业网络化创新服务平台、宝鸡中小型钛企业网络化技术服务平台、钛材料应用技术创新孵育中心、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宝鸡钛谷新材料研究院、中国钛材交易中心等创新平台;建立了由25家科技中介机构组成的中介服务体系;在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上,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引进了民间投资担保机构,建立了高新区科技创新基金;在智力信息平台建设上,宝鸡高新区建立了宝鸡高新网、科技创新网、高新人才网,搭建了政府、企业、大学、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网络;在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上,宝鸡高新区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联系平台,推进企业与大院大所交流互动,目前,已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西安4所高校在宝鸡高新区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和联合实验室,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分别设立了宝鸡高新区分院。园区企业研发机构占到全市的80%,包括企业办科研机构79家、各类企业技术中心60余家、工程技术中心30余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5个;在创新孵化基地建设上,投资上亿元建成了科技创业园和科技创新园。建立各类孵化器6个,在孵企业400余家,在孵项目450余个,累计毕业企业120余家,转化科技成果150项,初步形成了基地外初级孵化、创业园内重点孵化、创新园中扩展孵化的多级孵化体系。目前,宝鸡高新区已集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4万人、研发人员8900余人。
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的不断汇聚为宝鸡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5年来,宝鸡高新区累计获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新产品、科技攻关等项目150余项,省级火炬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13115”科技创新工程等900余项,申报专利1230多项,获准专利授权1020余项。去年,在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中,宝鸡高新区的23个项目通过省技术专家评审获准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项目主要分布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5大领域。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良好,特别是新材料和石油钻采领域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尤为突出,彰显了宝鸡高新区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
目前,随着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创新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全国4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在宝鸡的成立,以及宝鸡高新区钛专业孵化器大楼和汽车零配件创业孵化基地的相继建成,宝鸡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由此带动的产业发展水平正在大幅提升,正在迈向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期。
创新——造就“多个之最”
创新,为宝鸡高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造就了宝鸡高新区在全世界、在亚洲、在中国、在西部的“多个之最”。
在创新驱动下,宝鸡高新区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油钢管生产基地。宝鸡钢管在高端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我国最大的石油钢管、石油焊管制造企业宝鸡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的小口径钻井用连续油管、X100以上大口径输油管等一大批重点装备成功打破了美国在世界上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先后为我国180多条重要油汽输送管线工程建设提供优质钢管600多万吨,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研制的X80大口径螺旋缝埋弧焊管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使宝鸡高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钻采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形成了以钻机、泥浆泵、测井车、工程车等钻采专用车辆为主的系列产业群和完整工业体系。区内的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石油钻采装备研发制造企业,2007年11月,该公司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二台1.2万米特深井钻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了同类陆地钻机设计制造的国家,为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树起了一座丰碑。该公司主导产品陆地钻机和泥浆泵产量连续数年位居世界首位,四千米以上陆地钻机占国内油田陆上在用钻机总数的50%以上。2009年,科技部批准建立国家火炬计划宝鸡石油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使宝鸡高新区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电子仪器及设备生产基地。在以长岭纺电、恒鑫纺机、宝成新纺等为代表的纺织行业专用设备领域,已形成了高速并条机、棉精梳机及数字电子清纱器、纱线实验室仪器、棉纤维检测仪品、纺机配套电控设备、化纤长丝实验室仪器、织物实验室仪器、网络及软件产品等多系列多品种的产品格局,代表专业技术领域的国内最高水平。
创新使宝鸡高新区成为亚洲最大的真空灭弧室生产基地。宝鸡中压输变电设备产业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真空灭弧室、断路器、开关柜等产品优势突出,宝光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真空灭弧室生产基地。以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为龙头建设的“宝鸡高新区中压输配电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灭弧室、真空断路器、铁道电器成套设备、中压开关成套设备、绝缘类配件等产品,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建成国内最大中压输配电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投资10亿元的主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
创新使宝鸡高新区成为亚洲最大的磨齿机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机床制造基地。以秦川股份和宝鸡机床集团为龙头,宝鸡高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20%以上,磨齿机年产销量占全国市场70%。宝鸡忠诚机床集团连续三年在全国行业排名前列,陕西关中工具公司、陕西渭河工模具总厂的复杂刀具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使宝鸡高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研发基地。区内现有钛、钨、钼、钽、铌、锆、铪等稀有贵金属研发生产企业多达300余户,形成了钛材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钛锭、钛板、钛棒、钛粉、钛丝等产品生产装备、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均处国内第一,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宝鸡国家钛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部和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材料),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钛材及深加工)。2011年底,宝鸡高新区钛材料及产品产量已占到国内生产总量的85%,约占世界钛材总产量的22%。基地龙头企业宝钛集团在研发、制造、检测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销售收入达108亿元,占据全国高端市场95%的份额。宝鸡市市长上官吉庆表示,以钛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该市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要加快打造“中国钛谷”。随着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和宝钛集团投资26亿元的国家核级锆材研发及检测中心暨核级锆材生产线项目落户宝鸡高新区,填补了我国核级锆材生产空白,宝鸡高新区正在向世界著名、国内一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钛材及稀贵金属交易中心目标迈进。
创新使宝鸡高新区成为西北最大的专用车辆生产基地。陕汽集团跻身全国重型卡车前5强,宝石特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首位,陕汽宝华公司的中卡产销量处全国前列,法士特开发生产的新型变速箱产销量占国内15t以上重型汽车市场的90%以上,“银河”牌系列消防车和合力叉车的产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第四,“新星”牌警用装甲车被联合国维和部队指定为专用采购车,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科技部批准设立宝鸡国家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再造科技新城
2012年4月1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并必将载入宝鸡高新区发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随着宝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俊昌的一声令下,备受各界关注的宝鸡高新区科技新城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宝鸡高新区打造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进入了冲刺阶段。
面对关天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宝鸡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建设宝鸡高新区科技新城规划。位于宝鸡市区东侧的科技新城,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是以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为基础,以生态和人文环境建设为特色,融研发、服务、生产、居住、游憩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城市副中心。科技新城主要围绕“一心、两轴、三区”规划展开建设,“一心”即中心服务区,由核心区的办公、会展、旅馆、文体中心以及外围的居住、文教和科研孵化区组成:“两轴”为科技新城的发展轴线高新大道和生态景观轴线伐鱼河:“三区”是指位于科技新东西两翼的产业组团和南部浅山区的旅游服务组团。
科技新城以创新、生态、人文为规划理念。创新,即体现高新区科技新城的发展动力和核心建设理念;生态,即适应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趋势;人文,即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发展的“两宜”新城,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目前,科技新城正全力加快水、电、路、气、暖、通讯、绿化、生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产业接纳能力;同时把培育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科技新城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科技新城将集中力量发展研发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构筑具有创新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现代石油钻采传输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速铁路装备、航空安全装备、中低压输变电和机床工具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科技新城还将以建设“文化产业”为指导,大力培育创意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广播影视、传媒、动漫、视觉艺术、工艺与设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实现文化输出产业多点突破,并将在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方面谋求新突破。目前已储备总投资约190亿元的17个科技项目。
市长助理、宝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卓宇介绍,到2020年,科技新城将成为文化发达、科技繁荣、环境优美、居住25—30万人的西部一流高科技生态新城。
创新——引领率先崛起
回首五年,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春风的吹拂下,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号角鼓吹下,在宝鸡加快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热潮助推下,宝鸡高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宝鸡高新区将以建设科技新城为抓手,进一步激活创新要素,凝聚创新力量,突出创新网络建设、创新系统完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集群培育四大重点,发挥引领、带动、辐射、支撑作用,实现从生产加工型园区向科技创新型园区转变,从单纯的开发建设向为企业成长提供良好服务环境转变,从特色产业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副市长、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琳表示,到“十二五”末,高新区将实现营业总收入3000亿元,区域生产总值1000亿元,成为宝鸡市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示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创新增长极,国家钛材料、石油钻采、高速铁路装备、航空安全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引擎区,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上一篇: 江西乐平市强化“两个统一归口”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
下一篇: 陕西彬县:一座幸福城市的崛起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