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市:坚持民生财政 构建幸福芜湖
近年来,安徽芜湖市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作为我们神圣的使命,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推动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建设。
我市民生工程从2007年开始已实施五年,五年来,我市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财政累计投入152亿元,滚动实施了58项民生工程。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绩,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是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补差标准从2006年每人每月23元提高到2011年的113元;城镇低保补差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83元,超过省定标准的20%以上;市区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水平从2007年的每人每年1600元、2100元,提高到2011年3700元和4480元,翻了一番多市区五保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2500元提高到4090元。对全市16万城乡低保人员累计发放10.03亿元生活补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从40万人增长到92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年度筹资标准从2007年的每人每年55元提高到230元。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0%,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率超过45%,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病种由8种扩大到23种,住院最高补偿从2007年的5-8万元提高到10-12万元。
二是覆盖领域不断扩大。
民生工程从最初解决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的23项,拓展到着力解决群众“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问题的39项。建立了低保户、五保户、计生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和中职教育到技能培训的终身教育资助体系,实现了均衡教育。建立了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了城镇廉租房、公租房、安置房建设步伐,建设廉租房4.73万套、公租房1.59万套,占全省任务的21%。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近三年市区拆迁改造城市棚户区152万平方米,完成2532户农村困难户的危房改造。
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不断加快。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扩大公共产品供给。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五年来,为全市城乡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117万名学生,共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作业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三免一补”4.7亿元。2008年以来,3万多名中高职学生获得资助。不断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55个项目5万平方米,加固和重建校舍380个项目33万平方米,共完成投资3.6亿元。21万名农民参加了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有效提升了就业者素质。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市级财政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市级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45家、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5个。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就医不出村”。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在加强城市建设的同时,民生工程坚持向“三农”倾斜,涉农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实施了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工程和文化体育等项目,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5年来,建成农村“村村通”水泥路3500多公里,解决了112万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为近千个自然村覆盖广播电视信号,建成4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多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623个农家书屋、318个留守儿童之家。2009-2011年全市10万多农户获得了损失理赔6000多万元,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稳定了农业生产。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实现富民增收。我市提前谋划,率先启动,通过实施全民创业、就业促进、要素激活、民生改善和环境优化五大行动,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61元,较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高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13元,较上年增长17.7%,增幅比上年高6.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经营性收入增长5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21.6%和24.2%。
六是改善民生工作形成芜湖特色。
五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和成功实践,我市民生工程的组织构架已初步搭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项目选择更加注重民意,目标考核更加科学,财政资金投入更加保障有力,涉及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了一些“芜湖模式”,比如,建立了廉租住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三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建、管、养“三分离”的模式,组建了宜居集团公司,对保障性住房实行专业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进行整合,打破城乡限制,统一参保标准,统一报销待遇,建立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相互转接机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消市、区及市辖四县共20家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低保、五保优抚对象保障标准与物价指数上涨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为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林木火灾、气象指数、烟叶和大棚蔬菜等保险新品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市区取消城乡差别,在低保、救助、住房和教育等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上一篇: 安徽财政加强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
下一篇: 安徽芜湖县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展良好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