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绥宁县农业综合开发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整齐规划的农田、水流清澈的沟渠、笔直平整的机耕路、洁净宽敞的庭院、机器轰鸣的收割场面,构成了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金秋时节,走进绥宁县武阳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处处皆能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带来的新变化。
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该县立足山区实际,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从改善农田水利、生产运输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入手,突出重点、围绕产业搞开发,走出了一条“规模开发、连片治理、科学投入、建管并重”的新路子,促进了生产条件改善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地增肥,路整平,基础条件改善了
“路渠四通八达,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我们制种更方便了,收入更高了。”9月20日,在绥宁县武阳镇万福桥村,村民们一边机收杂交水稻种子,一边抓紧晴好天气晒稻种。
在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不撒“胡椒面”,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经过规范化、模式化的中低产田改造后,项目区基本上都实现了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和土地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据统计,从1995年起,该县已建成了19个土地治理项目区,改造中低产田18.81万亩,实施了2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共投入各类开发资金2.24亿元。2009年至2011年,该县整合国土、水利、农业、移民等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5600多万元,实施武阳镇万福桥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建成1.1万亩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改造了八村二场农村基础设施和1.5万农业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上规模,重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
“这里成片的油茶林有1500亩,7年后,每年可为农民创收270万元。”在绥宁县唐家坊土地界油茶种植基地,县农综开发办负责人指着长势良好的油茶林告诉我们。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该县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全力实现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
该县坚持“开发一方、兴业一片、富民一乡”,推行土地治理与产业建设相结合,夯实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该县创新山区项目建设模式,实行项目区山上田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效益。绥宁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杂交水稻制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围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做文章,优先开发适宜制种区域。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新增杂交水稻制种适宜面积5万多亩。同时鼓励土地治理项目区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项目,使玫瑰花和油茶项目得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立项。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县建成6.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4.2万亩笋竹基地、7500亩油茶基地、2000亩青钱柳基地、2000亩玫瑰花基地、7000亩马尾松纸浆材基地等一批优质丰产农产品基地,年新增农产品4380万公斤,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纯收入4680万元,使12.5万农民受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新增370多元。
严管理,强监督,农业筋骨强健了
今年,在绥宁县唐家坊镇农综开发验收工地,省市领导看到坚固耐用的渠道里流水哗哗高兴地说:“这才是功在当代的富民工程。”在农综开发中,该县始终坚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真正让农民做主,打造好这一惠民工程。
该县将建设过程中的立项、实施、验收等重点环节进行公示,及时公布项目投资额度、建设进度、建设标准等重要信息,让项目区群众人人了解。让农民代表参与项目实施“全程监督”,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作为监督员,参加项目的设计、招标、监理、验收等项目管理工作全过程。开发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户专款、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制度、统一记账方式、集体审批,确保资金管理规范。
如今,在绥宁县各项目区:路宽了,各种大小车辆开到家门口;渠通了,汩汩水流不断涌向田间地头;地壮了,测土配方让贫瘠土地吃上了“营养餐”;山绿了,大片“绿色银行”保农增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绥宁昔日的荒山秃岭、滩涂洼地,被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大手笔描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