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这个夏季不平静 低谷回升短期上涨能否持久
我们对糖这种白色晶体的记忆许多来自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蔗糖(C12H22O11)。生长在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的蔗糖,和生长在北回归线以上北极雪线以下的甜菜,共同构成了全球每年数以千亿的白糖产业。
从2005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进入上涨空间,如石油、有色金属、大宗粮食作物等。而白糖价格在全球范围一直处于低谷,各大期货交易所糖价的短期上涨行情,比砂糖在嘴里融化的速度还快。
现在市场上的糖价比最高价时低了85%;而石油却处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价位。是继续低价出售糖,还是借助高企的油价将它们制成乙醇汽油卖个好价钱?后一种结果很可能导致生产商减少市场上糖的供应量直到价格开始回升,而这种变化最终将影响到中国人的饭桌。这个漫长的故事可以用三个词串联起来:巴西、石油和中国。
美国酒精和巴西糖
目前,巴西白糖的全球贸易市场份额已上升至40%多。据来自巴西UNICA(圣保罗产糖联盟)消息,2007/2008榨季巴西中南部甘蔗产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2%,这也差不多是巴西全国增产的比率。考虑到巴西目前境内生产乙醇的利润要高于生产白糖利润,既是按最低的45%的甘蔗用于生产酒精,2007/2008榨季巴西食糖产量也会略低于上年。但是,巴西食糖产量的下降对国际供应减少的影响微乎其微。据国际糖业组织(ISO)预测,新榨季中印度、泰国、中国、巴基斯坦等其他主要产糖国的糖产量将在2006/2007榨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这足以弥补巴西可能的减产所带来的影响。
从基本的供应方面可能支撑糖价上升的因素不是很多,但以上只是局限在对于白糖传统用途的分析之上,如果加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因素,情况可能会发生彻底改变。
用到汽车油箱里的糖越多,餐桌上的糖当然会越来越少。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大幅上扬,国际市场上的投资者转而开始对国际酒精价格和白糖产生了较高的预期。确实,国际酒精市场的两大主产国和进出口贸易国美国、巴西有关酒精消费需求的声音都异常高涨,并带动了相关品种价格的上涨——玉米。为了说明“原油——酒精——白糖”的价格关系,我们把两国的相关酒精的关系粗略概括一下:
首先,美国是世界第一大酒精生产国、巴西是全球第二大酒精生产国;
其次,美国是全球第一酒精进口国,进口酒精的数量一半以上来自巴西;巴西是全球第一大酒精出口国,出口酒精的60%目的地国是美国;
再次,美国生产的原料是玉米,巴西生产酒精的原料是甘蔗。美国、巴西都是将酒精用作燃料汽车使用的。
总结了上述的关系可以发现,美国、巴西在酒精问题上的影响因素是异常的相互依存,关注巴西白糖生产,就需要关注巴西的酒精价格,也需要关注美国玉米酒精价格,而玉米酒精价格是否与原油价格走势相吻合,决定了美国对巴西酒精的进出口贸易。因此,理性的观点不能简单认为原油价格上涨,酒精价格就必然上涨,白糖价格也一定会得到支撑。
石油、玉米、酒精和糖
那么目前,巴西、美国的酒精价格是怎么样呢?
2006年6月中旬,国际油价创出近80美元/桶新高时,玉米酒精大幅上扬,但甘蔗酒精则走势疲软,导致这种原因的主要是2005年9月后生产酒精的利润远远高于生产白糖,于是造成其后的酒精生产过剩。
同时巴西在2006年3月初调整了汽车用无水酒精的添加比例,由原来的25%下调到20%.随后,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和美国境内玉米酒精生产的急速扩张,玉米酒精的价格也大幅下跌,直至9月下旬,才在玉米原料价格上涨后,支持了酒精价格的回升,即便如此,近期的原油价格上涨却也没再次带动玉米酒精价格的上涨,美国境内对玉米酒精产能过剩的声音悄然展开,当然,巴西对美国出口酒精的增幅也是导致玉米酒精疲软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巴西国内甘蔗酒精价格大幅上扬,在换算成玉米酒精报价单位后,超过玉米酒精价格。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2007/2008榨季生产酒精的用蔗比例短期内将会提高,另一方面却也抑制了巴西国内酒精的出口。毕竟巴西对美国酒精出口的依存度相当高,如果不继续增加出口,仅靠国内消费,巴西的酒精产能是过剩的。
因此,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需要带动玉米酒精和甘蔗酒精价格同时上涨,才能支撑国际糖价上扬。单一某一酒精的上涨不能长期维持酒精价格高位运行,也很难说会带动白糖价格上涨。目前国际市场上玉米价格伴随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在石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桶之上的时候,玉米酒精价格在美国CBOT 、CME等交易所纷纷走出牛市行情。根据以上我们推断,在石油价格未来持续牛市的行情下,玉米酒精和蔗糖酒精将纷纷维持上涨趋势,而这将挤占食糖的原料并给白糖价格的上涨带来持久动力。
中国的胃口越来越好
中国不断增长中的需求对于国际白糖市场永远是个利好消息。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产糖和消费国,从鲁菜到粤菜再到川菜都离不开白糖,这种最基本的需求刺激着更多的消费和进口。
虽然中国人均糖消费量只有7千克(世界平均水平是30千克,美国为45.3千克/年),但是如果乘以13亿中国人,那将无论是谁都无法忽略的数字。尽管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中对于糖的需求不是那么的迫切,但是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骨子里幸福生活的标准还是“甜蜜蜜”的。来自中国糖业协会的数字显示,自从2004年消费量突破1100万吨糖之后,这个数字就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里。经过简单的观察可以发现对于糖的消费和中国的收入水平分布一样从东到西逐渐递减,但总体需求直线上升。
对于糖需求结构性的改变中国与全世界一样,都是因为 “石油价格”,但总体来说中国白糖的价格主要依靠人口的增长和收入提高这两项刚性需求来支撑。至于替代石油的乙醇酒精来说则不是那么敏感。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从决策层开始甚至不会同意用玉米来生产酒精,这就更不用提甜菜和甘蔗了。虽然中国有改善环境发展替代能源的需求,但是中国需要更多的玉米等作物来作为牲畜饲料去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鸡肉、牛肉和其他动物蛋白质的需求。所以对于淀粉糖、白糖的替代,以及乙醇生产对于白糖的供给的影响在中国是不需要考虑的。
中国目前2006/07年制糖期生产已进入尾声,除广西、云南还有少数糖厂尚未停榨,其他糖厂均已停榨。截至2007年4月末,本季全国已累计产糖1169.76万吨,其中,甘蔗糖1044.87万吨,甜菜糖124.89万吨。相比产量的增长,消费量能否大幅增加?
五月国内糖市已经在孕育变局:产区货源充足,销区需求潜力旺盛,夏季用糖高峰即将来临。6月上旬是中国糖市未来价格走向的重要时间窗口。多头手中柄持国家3500元/吨 、广西地方政府3600元/吨收购价的令牌,空头手中有全球与中国糖产量创历史新高之武器,郑糖期货主力月份也是多空大增仓,决战的导火索将是中糖协于6月初公布的5月份全国糖消费数据。
从长期来看,像很多农产品一样,中国的食糖供需在未来将持续存在供需缺口,而进口则成为了惟一弥补的手段。但是持续增长国际需求和石油价格导致的新能源革命,正在冲击着中国食糖供应安全。今年食糖价格的短期上涨行情是否会持久化和普遍化,并在每年形成新的结构性行情,这才是我们最为应该关注的趋势变化。
上一篇: 徐枫:人间极品女人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