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通婚 多路突进
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正在分别寻找银行合作伙伴,谋划合资设立银行保险公司。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两大险商的动作已获中国保监会的支持,后者希望借此摆脱银保合作的低潮,使商业银行由简单的兼业代理提升为保险公司的资本姻亲,从而使保险业迅速做大。
最近5年内,银行代理卖保险的手续费飙升了20倍,由2000年的2‰,上升到目前的4%。高额的佣金让保险公司苦不堪言,推出的银保产品大多赔钱。2004年以来,银保业务出现了低潮,进而影响了整个保险业的保费收入。
而前述两家险商,分别是中国最大财险和寿险公司,它们的暗中诉求介入,与多家商业银行高调进军保险业的表态相互辉映,更印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预言,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期间,大型保险集团有可能与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从事保险销售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
一些中型险商忧心忡忡,因为它们获得试点资格与银行合资成立银行保险公司可能差别不大。一旦银行进入保险业,借助其雄厚资本、发达网络和巨量客户,保险业将面临大洗牌。
银行若直接作为发起人设立保险公司,将违背《商业银行法》,因此,更可能的方式是商业银行通过境外的控股子公司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合资的银行保险公司。
四银行“明修栈道”
具体路径可能是:银行通过境外分支机构作为发起人之一设立合资寿险公司,后者以银行保险为基础商业模式;银行初期持股比例为24.9%,引入多家合资伙伴,使股权的多样化,银行处于第一大股东地位,并签订优先持股协议,政策一旦解禁,银行最高持股比例可达50%以上。
据悉,交行拟以其香港子公司中国交通银行保险有限公司为发起股东之一,在内地合资设立银行保险公司。作为首家对外表示要成立银行保险公司的银行,交行谋划中的“交银保险”的股东名单已基本落实,多家央企入选,方案有待保监会审批。
交行的热情张扬于外,显然,此举有利于分流居民储蓄资金,缓解银行“存差”压力,亦有利于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增加新的利润来源。
紧随交行之后,中行、建行也向银监会递交了发起或合资成立保险公司的申请。一个月前,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阎庆民证实了这则消息:正在考虑银行进入保险行业的要求。
借助于“分改子”,2005年1月,中行旗下的香港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公司成功将其深圳分公司升级为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后者立志成为一家专业的银行保险公司,但囿于外资保险公司的身份,其在内地的业务面临诸多限制。故而,中行有意在内地设立一家合资的银行保险公司。
建行高层则透露,正与监管机构商讨继续扩大国际交易业务和保险业务,这是它成立基金公司、完成在港上市之后的下一目标。
在工行未来的保险公司中,德国安联集团有望分一杯羹。本刊获悉,德国安联集团的高层已向监管层表达了与工行合资成立银行保险公司的想法。目前安联已联手高盛、美国运通与工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拟共同斥资超过30亿美元收购工行10%的股份。工行高层亦在为设立银行保险公司而奔走。
安联的积极态度远胜于比利时富通集团,后者曾把旗下的华比富通银行100%的股权卖给工行在香港的子公司工银亚洲,并持有工银亚洲9%的股本。
记者获知,跟交通银行相似,中行、工行、建行也可能采取绕通香港子公司的做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五”期间金融体制的改革》中说,中国将主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经营组织形式,发展综合类金融业务。这表明未来银行保险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银行控股的子公司作为发起人之一。
两险商“暗渡陈仓”
从目前交行设立保险公司的方案来看,两大中国险商并不在候选股东之列。银行系在设立基金公司时,倾向各拉一家外资和国企入伙。这或许意味着,银行在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时,亦有此偏好。
从目前合资保险公司的经验来看,外资与中资保险公司设立的合资公司几乎已完败,而外资与国企合资设立的保险公司却是如鱼得水,这得益于国企提供的充足资金和大量的客户资源。比如,中意人寿可以从中方股东中石油拉到200亿元的团险大单,创下神话。这是银行的模范。
然而,银行们最终要取得保险牌照,审批权还在中国保监会,因此有评论认为:希望进入银行保险公司试点的商业银行可能不得不考虑吸纳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为合资伙伴。
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均与多家银行有过代理保险的合作,监管层同意银保通婚,现在处于双向选择阶段,尚难以预测最后的结果。在保险资产托管行上,2004年10月中国人保选择了中行,2005年5月中国人寿选择的是工行。这是一张可能的通婚线路图。
有分析说,工行为了获得保监会的许可,可能会考虑拉中国人寿入伙。而2004年中国人保就与中行签署保险资产托管协议,中国人保可能也会与中行谈判合资设立银行保险公司事宜。
目前,中行已明确“将保险作为集团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中行似乎要效仿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下称“苏格兰银行”)大力发展保险业务。2005年上半年,苏格兰银行旗下的苏格兰银行保险公司占据了公司收入来源的21%。
最近5年内,银行代理卖保险的手续费飙升了20倍,由2000年的2‰,上升到目前的4%。高额的佣金让保险公司苦不堪言,推出的银保产品大多赔钱。2004年以来,银保业务出现了低潮,进而影响了整个保险业的保费收入。
而前述两家险商,分别是中国最大财险和寿险公司,它们的暗中诉求介入,与多家商业银行高调进军保险业的表态相互辉映,更印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预言,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期间,大型保险集团有可能与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从事保险销售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
一些中型险商忧心忡忡,因为它们获得试点资格与银行合资成立银行保险公司可能差别不大。一旦银行进入保险业,借助其雄厚资本、发达网络和巨量客户,保险业将面临大洗牌。
银行若直接作为发起人设立保险公司,将违背《商业银行法》,因此,更可能的方式是商业银行通过境外的控股子公司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合资的银行保险公司。
四银行“明修栈道”
具体路径可能是:银行通过境外分支机构作为发起人之一设立合资寿险公司,后者以银行保险为基础商业模式;银行初期持股比例为24.9%,引入多家合资伙伴,使股权的多样化,银行处于第一大股东地位,并签订优先持股协议,政策一旦解禁,银行最高持股比例可达50%以上。
据悉,交行拟以其香港子公司中国交通银行保险有限公司为发起股东之一,在内地合资设立银行保险公司。作为首家对外表示要成立银行保险公司的银行,交行谋划中的“交银保险”的股东名单已基本落实,多家央企入选,方案有待保监会审批。
交行的热情张扬于外,显然,此举有利于分流居民储蓄资金,缓解银行“存差”压力,亦有利于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增加新的利润来源。
紧随交行之后,中行、建行也向银监会递交了发起或合资成立保险公司的申请。一个月前,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阎庆民证实了这则消息:正在考虑银行进入保险行业的要求。
借助于“分改子”,2005年1月,中行旗下的香港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公司成功将其深圳分公司升级为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后者立志成为一家专业的银行保险公司,但囿于外资保险公司的身份,其在内地的业务面临诸多限制。故而,中行有意在内地设立一家合资的银行保险公司。
建行高层则透露,正与监管机构商讨继续扩大国际交易业务和保险业务,这是它成立基金公司、完成在港上市之后的下一目标。
在工行未来的保险公司中,德国安联集团有望分一杯羹。本刊获悉,德国安联集团的高层已向监管层表达了与工行合资成立银行保险公司的想法。目前安联已联手高盛、美国运通与工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拟共同斥资超过30亿美元收购工行10%的股份。工行高层亦在为设立银行保险公司而奔走。
安联的积极态度远胜于比利时富通集团,后者曾把旗下的华比富通银行100%的股权卖给工行在香港的子公司工银亚洲,并持有工银亚洲9%的股本。
记者获知,跟交通银行相似,中行、工行、建行也可能采取绕通香港子公司的做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五”期间金融体制的改革》中说,中国将主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经营组织形式,发展综合类金融业务。这表明未来银行保险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银行控股的子公司作为发起人之一。
两险商“暗渡陈仓”
从目前交行设立保险公司的方案来看,两大中国险商并不在候选股东之列。银行系在设立基金公司时,倾向各拉一家外资和国企入伙。这或许意味着,银行在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时,亦有此偏好。
从目前合资保险公司的经验来看,外资与中资保险公司设立的合资公司几乎已完败,而外资与国企合资设立的保险公司却是如鱼得水,这得益于国企提供的充足资金和大量的客户资源。比如,中意人寿可以从中方股东中石油拉到200亿元的团险大单,创下神话。这是银行的模范。
然而,银行们最终要取得保险牌照,审批权还在中国保监会,因此有评论认为:希望进入银行保险公司试点的商业银行可能不得不考虑吸纳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为合资伙伴。
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均与多家银行有过代理保险的合作,监管层同意银保通婚,现在处于双向选择阶段,尚难以预测最后的结果。在保险资产托管行上,2004年10月中国人保选择了中行,2005年5月中国人寿选择的是工行。这是一张可能的通婚线路图。
有分析说,工行为了获得保监会的许可,可能会考虑拉中国人寿入伙。而2004年中国人保就与中行签署保险资产托管协议,中国人保可能也会与中行谈判合资设立银行保险公司事宜。
目前,中行已明确“将保险作为集团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中行似乎要效仿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下称“苏格兰银行”)大力发展保险业务。2005年上半年,苏格兰银行旗下的苏格兰银行保险公司占据了公司收入来源的21%。
上一篇: 英国央行表示英国经济存在某些复苏迹象
下一篇: 四大理由支撑 美元年内强势不改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