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质感
手头有一台单反135相机,一个长焦头,一台放大机。这些宝贝曾与我如影随形,用B门将庐陵大道夜行的车灯拍成“灯河”,用长焦捕捉过新闻现场的瞬间,定格过立在狗尾草上的蜻蜓,扩洗过大幅的黑白照。
如今,它们静静躺在一个角落里,伴随着手握调焦环旋转的惬意,卷片发条松紧自如的手感,光圈百叶清脆的开合声,揿动快门时钢片弹起悦耳的“咔嚓”声……
在数码横行的年代,许多摄影人仍念念不忘胶片机把玩在手中的质感,全数码相机成为最可恨之物。一系列愉悦视听及触觉的感受、体现水准的精细动作,已然化作半导体芯片内的程序,只残留食指按下快门的最后一步。因为只要结果,于是失去了在过程中享受的质感。
看重效率和结果损失了过程的体验,看重标准忽视了个体差异的体验,看重工具忽略了直接的感观体验,这些体验蕴含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是为生活的质感。
曾在一个工厂刻意参观一位师傅操作机床,看一截钢材在他手中变成一件器具的过程,冲撞、切削、打磨……。专注的眼神、精细的动作、协调的手法,和画家作画的神志没什么两样。于是看到了劳动的快乐,有了想体验这种快乐的冲动。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对生活和劳动的质感体验。过去,到工厂车间、去乡间田野,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也经历磨炼和挫折,这未尝不是一笔可预期增值的财富。而如今,课堂的知识、校园的环境、程式化的教学隔离了成长的质感,间接而标准化的知识集装在教育和应试工具里,与数码相机里写入控制芯片,被千万遍克隆的程序何其相似。
注重对生活质感的体验与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有关,科学的现代化兼顾生活的效率和质感。城市里过滥的人造景观,服务场所过度的人为服务,餐厅里过于精美的食物,以及少数先富一族畸形的生活方式,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却滋生了“文明病”的困扰。一些新兴的游戏和运动,却舍本逐末地让远离本色生活的现代人寻找人造的体验。
对生活质感体验的需要其实如同对营养的需要,摄取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更让人对自然、对社会,乃至对自我,拥有健康的人文精神。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