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秧门
“扯秧啰,扯秧去啰!好晴天哪!”
身为村民组长、憨厚敦实的毛崽站在乡场一石磙上,两手做成“喇叭”,扯开破嗓门大声呼喊。这音量不低于村后樟树上那只“25W”,带着山里人的粗犷、喜悦,飞向大山、飞向天空、飞向田野……
太阳被他叫醒了,东方微微露出曙色,晨雾被他逗乐了,抱了山峰绵绵缠绕。唯独没有人应声:怪,人呢?
“瞎叫什么!人家早走了!”窗口传来打北京回家探亲四叔的声音。
“不可能吧,天还没大亮哩!”
“我一直没睡着,听得清清楚楚。不信,你自己瞧瞧去!”
这不,三叔家大门敞开着;二叔家的厨房还亮着灯。凝神细听,不远处的母秧田里隐隐约约传来哗哗的汰秧水声,间杂着絮絮不止的笑语声。
“这些人……也不邀我一声!”
大组长有些发窘,搔搔头,走了。
——跟他去吧,母秧田里更有一番景象哩!
首先年映入眼帘是:昔日的“赤脚大仙”都穿鞋着袜了。目之所及,大爷、大妈、媳妇、闺女……无不是穿农田靴或农田袜。这农田靴,轻捷保滑,穿脱方便;那农田袜,柔软舒适,走泥如履平地。尽管时值初夏,但山区仍有寒意。穿着它,既可避免水虫叮咬,又可抗寒保暖。这可是农人在改革中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本来嘛,丰收了,手头宽裕了,落后的生活条件该向更高、更新的要求发展了。显然,泥腿子——这个沿用数代的不雅之称,已名副其实从历史的“花名册”里抹去了!
哟,看他们扯秧也是一种享受哩!那轻车熟路、刚柔并兼的动作,简直是一套技巧娴熟,和谐优美的艺术表演。瞧,扯秧,信手自如;绑秧,快如闪电。那纷纷掷于身后的秧把,俨然一队队整装待发的将士……此情此景,很自然让人联想起那抛在空中的绿弧线,那点缀在稻田中的点点绿株和那随风起伏的稻浪……
人们扯秧均有两种方式:一曰“磨秧”,一曰“撩秧”。磨秧者,可坐于秧凳上,双手贴泥,十指齐驱,只见秧杪刷刷摇摆,看不见手。转瞬间,两掌秧合而为一;撩秧者,不可坐,人半蹲躬腰,左手撩住秧杪,右手贴泥抓住秧茎,配合左手,一把一把的拔,很有节奏感。大集体那时有人展开竞赛。结果,“撩秧者”以一分钟七十五把秧的成绩夺冠。当今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人们的技巧当然更是精益求精了。
“茂叔,昨晚该喝了几盅吧?”
“当然,开秧门嘛!”
“淼哥,底肥下了多少?”
“亩田五十斤尿素。”……
“标公,来一段‘薛仁贵征西’怎么样?”
……
这是上块田与下块田的人在对话。虽说他们已是“各自为战”了,但人们仍乐意把母秧田弄到一块。大家边劳作边唠叨,说一阵,笑一阵,既调节气氛,又相互传递信息,惬意得很哩!
“哟,梅婆送茶来了!”有人高声喊。
果真,田埂上,蹒蹒跚跚走来了鹤发童颜的梅婆。她一手提茶瓶,一手拿茶碗和香烟。每年“开秧门”都是她最先送来烟茶。那茶,是香喷喷的桂花茶;那烟,是价钱最贵的“红塔山”。
“喂,孩子们,都来喝口茶吸根烟哪!”
呼啦,年轻人一拥而上,毫不客气的喝个够,吸个够。尔后,有人建议:“春姐,给梅婆打个山歌吧!”
嗬嗬哟嗬哟嗬——一年四季在于春罗 打个秧歌开秧门哟 多谢梅婆请香茶罗 来日五谷哟齐丰登哟……
悠扬、悦耳的秧歌在山间飘荡,太阳也赶紧把霞光洒给大地。晨雾散去了,天地间一片红光……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