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晚成
我想全面但又简略地评论一下司马迁。特别对于他的“错误”,人们往往由于对他的崇敬而不愿谈及。但我想,指出他的“错误”,特别是他的“错误”和他的成就的关系,也许更能让我们崇敬他而不是崇拜他。
常言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司马迁对于这句话,也许会有百般滋味。
言论构不构成罪体?在古代无疑是构成的。李陵投降后,“主上惨怆怛悼”,司马迁此时进言,“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这是据实直言,还是不顾“忠君爱国”道义的无耻之言?是出于侠义心肠的辩护之词,还是为了安慰“主上”的巧言?——复杂得无法判断,但总可以痛惜地说是——言语不谨慎;即他的腐刑是言语不谨慎招致的。人往往是,在行动方面容易做到谨慎,在言语方面就不容易做到谨慎。好多人就是仅仅因为说话得罪了人,甚至招致祸患。只有在思想方面才可以大胆。
司马迁会不会想:他是“一失言成千古恨”?
一个“巨匠”,却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所以人们提到司马迁时,因为崇拜或崇敬心理,总不愿意指出这一点。但是,像常言所说,谁不犯错误呢?——这还不够——谁不犯“低级错误”呢?“低级错误”就必然降低个人的名誉、减低世人的崇敬吗?
关键在如何对待“低级错误”或耻辱。
同样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在受腐刑前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又说:“(《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后来他终于完成了《史记》,成就了他的历史地位。他如果在受腐刑前后自尽,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历史地位,他只会是一个说话不谨慎而致祸的史官而已。可见,在他的人生价值的追求中,成就最重要。
司马迁会不会也想:如果我当初真的自尽了,就真的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然,如果没有腐刑,他的《史记》也许更快更早地完成了。腐刑让他人生成就的光荣添上了悲剧色彩。
对于司马迁,可以这样总结:一个人的人生中有耻辱并不可怕,只要他能“知耻而后勇”,做出成就,他的命运就可以完成“华丽转身”。
当然,他的耻辱有些特殊。“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即使再大的人生成就,也不能让他释怀。现今的时代应当不会有这样的耻辱了。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世人要谅解那些有耻在身而徐图成就的人。他们虽然不一定能做出司马迁那样的成就,但他们的灵魂与司马迁的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