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方青竹
秋雨消散,采一束阳光,在这秋意渐远的午后,捧卷在手,日子陶然自乐。可心情并不梨花似雪,隐隐的被笼罩上一层浓雾。
又是白落梅静美的文字,把我从幽幽江南的青石板小巷引进繁花闪烁的旧上海,让我在人间芳菲的四月天,到旧上海那悠长的弄堂,领略了冰雪聪明的林徽因,又读到了绝世才女张爱玲。找寻那位名噪半个世纪的临水照花人,在白落梅时而高潮时而低落的行文中,觊觎了一代才女惊世绝伦一生。思绪穿过时光隧道,在民国年间的上海滩徘徊。乱世硝烟中,仿佛看见张爱玲一袭裹身旗袍和高昂起的头,孤傲而冷漠的眼神注视着落花飞雨的民国。
白落梅凄美婉约的笔调,让我在她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中,似乎被乱世浑浊的硝烟笼罩,似乎遍尝那个动荡世间的五味杂陈。那个红透旧上海文坛的绝世女作家——张爱玲,从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到尘埃里开出的花,再到倾城后的最后一别,写尽了张爱玲的风华绝代,也写尽了张爱玲浪漫孤寂的一生。看完全书,令人心碎的是一代才女凡烟落尽,魂飘异国;更令人纠结疑惑的是,天性聪颖的才女,为何爱上了朝秦暮楚的汉奸胡兰成?更令人费解的是她对爱偏执的注释:“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难道,慈悲是爱么?作为读者,我是喜欢张爱玲的,没有资历,更没有资本去评论她的爱情,只是觉得,一代才女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做法有些超乎常人的想象,疑惑和不解催促我有感慨而发。假如,张爱玲的爱情落入俗套,可能不成其为倾世之恋,也不会令后来的我们绞尽脑汁的猜测了。
张爱玲,民国年间蜚声上海滩文坛的奇才。瘦高的身材裹一袭素锦旗袍,清俊的脸庞,眼神布满了孤傲,高昂着头穿行在旧上海的烽火硝烟中。张爱玲自称:“自己生来就是写小说的人,”也许写小说是她来那个世界的使命,她为文字而生,为文字而活。20岁就写出惊人之作,她像一朵奇葩,绽放在当时的上海文坛。张爱玲对文字的悟性,不需要过多的生活沉淀,沧桑阅历,没有尝遍人间况味的人写出的小说来反而更婉转低回,扣人心弦,这就是灵性的张爱玲。
那一年,她是旧上海文坛一朵奇葩。
原以为张爱玲只有文字是她的知己,寂寞是她的相依,她的爱情绝顶的不入俗流。能夺走她的芳心的一定是玉树临风、儒雅才情、又懂得怜香惜玉、对她爱的死心塌地绝无二心的知性男子。然而,张爱玲的爱情却不如我们所愿,也许,造化弄人,天老爷给了她对文字的悟性,却让她历经了爱情的坎坷。在旧上海文学的殿堂上叱咤风云的她,她的初恋竟给了一个风流不靠谱的胡兰成,一向高傲的张爱玲真就遇到了胡兰成这粒尘埃,并在尘埃里开出了花。
我一直以为,张爱玲是聪颖智慧的,虽没有阅尽红尘甜苦,却能凭想象写出惊世之作,纯属天赋。我原以为,她的爱情该是生死相依相携,因为懂得,才爱得深切,而不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许,在爱情面前,再怎么智慧的人也会迷失,尤其是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具有没落贵族血统的张爱玲对爱情,却没了文人的深思熟虑,没了那份睿智。原以为,能让张爱玲倾心动魄的男人屈指可数;能夺走这位才女芳心的男人非凡夫俗子。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第一个撩动她心扉的竟是个薄情寡意的胡兰成,皆因为,胡兰成说她是“民国临水照花人”。
胡兰成,“在乱世的上海滩并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但是却让群芳嫉妒,失意春风的无情的赏花人。他是一粒微尘漂浮不定,一个自负浪荡的文人,一个携妓逍游的汉奸”。竟是这样的人,拨动了才女张爱玲的心弦,让她不管不顾的去追逐,在她看来,只要胡兰成的爱,她不在意他是否有家室,更不在意他和其他女人有染,爱的决绝,爱的死心塌地。在茫茫人海,浩浩红尘中,胡兰成就是她要找的人,愿意与他执手相持,同看星辰,共赏秋月。
更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慈悲到了极度,不在意胡兰成的背叛,竟然出资帮助逃亡中的胡兰成的小妾。在她离开的时候,竟然为胡兰成慷慨解囊。三十万稿费,能买回胡兰成那份不安分的心吗?也许是我这个凡庸之人理解不了一代才女爱的境界。但我认为,爱,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平等的,相互的,慈悲不等于爱情,施舍更不是爱情,爱情必须相互懂得,相互珍惜。绝世才女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倾城之恋,一段伤心之恋,看得让人愤愤参杂着心酸。
一九四四年的上海,春意迟迟。胡兰成不经周折要到了张爱玲的地址,静安寺路赫德一九二号公寓,胡兰成叩响了紧闭着的门扉。仅把一张字条递了过去,张爱玲看到了胡兰成三个字,顿时眼睛一亮。不顾姑姑的的劝说,第二天如约而至,闲谈五个小时,对张爱玲来说,见了胡兰成,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相识恨晚的味道。
张爱玲举世无双,骨子里散发着高雅的贵气,没落贵族的家庭带给她一股忧郁与孤傲,她的才情又岂是凡庸女子所能及的。而胡兰成一如一坛储藏深久的陈酿,走过四季风华,看过人生起承转合,老成持重。两个人貌似没什么共同点,完全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出身的人,能撞击出爱的火花,而让张爱玲为之绽放青春,为之凋零。也许是张爱玲孤寂了二十几年的心,需要一份幽深来慰藉,也许是她在胡兰成的身上找到了零星的父爱也不得而知吧,胡兰成是一杯毒酒,她不由自主的品尝,不能自制的一饮而尽。
那一年,她成为“临水照花人”。
按说,三十八岁的胡兰成得到了二十四岁的张爱玲的爱,他该用一生去珍惜,去呵护。可是,一纸婚约上,胡兰成还堂而皇之答应张爱玲“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而张爱玲,“爱他低到了尘埃里,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了花”。实际上,胡兰成真的给张爱玲安稳和静好吗?没有,这个口是心非的男人,既有政治野心又有很重的花心。一方面跟随汪精卫奔仕途,另一方面,沾花惹草,遍撒情种。在武汉,他揣着的情书,忘记了上海滩张爱玲对他的殷殷思念。又去勾引年轻单纯的小周护士,不知小周为他为流了多少胭脂泪。逃亡的路上,胡兰成就像万花丛中的秋蝶,即使踉踉跄跄也不忘采撷花粉。范秀美,是他逃亡路上的又一朵被采摘的野花。
张爱玲在乱世中就爱上了这样薄情的人,在她看来,也许没有对错,“它与千万人当中,遇见了所要遇见的人”,每个人对爱情的追求不同,就像是去商场买衣服,有的人喜欢鲜艳的大红色,有的人却喜欢深沉庄重的黑色一样。《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认贼作父,作恶多端,娴熟善良的穆念慈却偏偏爱杨康爱的死去活来,不离不弃,天荒地老,应了那句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张爱玲选择了胡兰成,她觉得那个世上能读懂自己的只有胡兰成一人。一句,临水照花人,让张爱玲为之倾倒,为之绽放,为之萎谢。红尘中如果有前世因果之说的话,那么,张爱玲前世就有负于胡兰成,此生,用青春来偿还吧!
爱情,没有谁对谁错,这是广泛流传的理论。就张爱玲而言,凭她的睿智,她的洞察力,阅人应该入木三分。乱世之中,她那样令人高山仰止,当时的上海文坛璀璨的明星,不知道有多少痴心的男子醉倒在她裙裾之下,甘愿为她肝脑涂地,行色匆匆仰慕她的男子数不胜数?那么,为什么她甘愿为那样一个薄情郎卑微到了尘埃里,附上了韶华,萎谢凋零,远走异邦呢?这也又是张爱玲的不同凡响,惊世骇俗。她企愿与这个人同度山河岁月,生死挈阔,可最终只是一厢情愿,尘埃里的花,花开无果,她被丘比特利剑穿透心窝,流血不止;被胡兰成这杯毒酒,醉的昏昏然不得苏醒,更是张爱玲扔给后人永远也揣摩摸不透的爱情悬念。
“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于陌陌红尘中,偏偏是胡兰成这么一点点无情的星火点燃了她。看似美的相遇,浪漫的邂逅,美的誓言,曾经以为可以“同修同渡,同缘同相,同见同知”,曾经以为给她安稳的现世,岁月的静好;可一盏茶尚未凉尽,就情缘已尽,自燃枯萎。爱情,对于张爱玲,既是懂得,又是慈悲。纵然,凡夫俗子,理解不透一代才女的爱情境界,体会不到她那个高度,但是,对她的爱情慈悲,却不敢恭维,也不敢赞同,浪漫不是爱情的全部,安稳踏实,才能让爱情延续。我想,张爱玲的粉丝们绝不愿意看到爱的那么辛苦,那样的纠结,那样的没有安全感。
爱情是陪伴,爱情是守候,爱情是懂得,爱情是忠贞不二。忠诚,是爱情的精髓,是爱的全部,如果对爱的人一纸承若,字迹未干时,转眼成了爱情的徒叛。无论爱情的叛徒以何种理由出现,都为之不齿,裹着华丽外衣的欺骗,遭人唾弃。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可谓真真切切,从精神到经济,都付给了胡兰成,就连胡兰成的妾都得到了她的慈悲施舍。爱是奉献,不是索取,挚爱亦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好像张爱玲是这句话最完美的倡导者,也是她对爱情的高度诠释。
那一年,她在深秋的凄凉、萧瑟中凋谢。
“爱是一句永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平民百姓的爱情故事在沧桑岁月中似小溪缓缓而流,平淡,平静,平常。而一代才女张爱玲的爱情却走过上海幽幽的弄堂,飘散在香江两岸,日月潭边,洒落在异国他乡。作为她的粉丝,深深地为她一生孤寂,凄凉魂散异邦而心酸。
沿着她的足迹,纵观她的一生,幼年缺失父爱,没落破碎的家对她后来对待爱情的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才思敏捷,喜爱文字的人来说,她“时而冷若寒梅,时而媚似海棠,时而淡若清风”,于万千隐藏在内心,不轻易透露。但骨子里透着一股罗曼蒂克情调。她渴望得到天长地久的爱情,同时又不顾世俗的牵绊,去寻找一份风花雪月。以至于,她在美国的文化营里,遇到了年长她三十岁的頼雅,頼雅的一袭白衣白衫,谈吐优雅,立刻让张爱玲为之倾心,并四处奔波,赚稿费,为頼雅求医问药。她认为能挽着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的雅士的胳膊,有了心依靠,有了灵魂的寄托,可是頼雅并没给她坚实的肩膀让之栖息,只不过是恶况之下相互取暖而已。
一代才女,带着她满腹经纶,客死他乡,身边无一个亲人朋友,一星期后被人发现,她的案头还堆放着书稿。她说:“红尘路回牟一望,或是擦肩而过的人,到来世还可以相遇。”作为她的粉丝,真不愿她在来世遇到的还是那个负心的男子,更不愿她对不值得爱的人施舍、慈悲。企盼这朵冷艳的玫瑰不再是开在尘埃里的花,而是被细心的浇花童子百般呵护、宠爱,从蓓蕾初绽到妍丽馥郁,再到零落成泥,把一炉沉香留给后人。惟愿她真正享有岁月的静好,伴她共度下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