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运昌
随友采访河南省中医二附院刘爱华教授,了解她一边从医,一边创办“国学馆”的同时,也让我逐渐明白当今社会,有一批不送孩子到公立学校就读的家长,他们热衷于送孩子就读“国学”,把子女送到私立国学馆就读。所谓私立国学馆,缩小了说,就是旧社会“私塾”的称谓,小孩子跟着教书先生,摇头晃脑地朗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个人看来,那些所谓的国学文章,曾是中国文学史上鞭笞的“八股文”,莫大的讽刺就是“范进中举”,他中举之后,疯癫不省人事。
再说,我们都明白,学国学的人,为人处世比较敦厚,或者说是厚德。当今社会,人人都在争名夺利,都想把下一代培养成具有狼性特征的人,谁愿意把子女培养成小绵羊一般的厚德之人?如羔羊一般温顺的孩子,如果他们将来和狼群为伍,遇到“五虎争食”的场面发生,他们还在一边温顺,不是被对方吃掉,就是没有食物可吃。可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这么理解的,他们说:“如今的孩子上学,回到家中,他想不起来给父母亲倒一杯开水……”还有一位大学任教的孩子母亲振振有词:“我们也考虑过,让孩子学国学,受儒家思想的浸染,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羊的个性,手无缚鸡之力,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立足,怎么和狼性的社会群体去抢夺食物,怎么去生存?我们这样想过,也曾想为此退缩。但是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思前想后,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就是唯分数是问的教学思路,限制了孩子很多自由学习的空间。尤其可恨的是,教育的失败,败就败在道德教育的缺失。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没有思想道德的人,他踏入社会,怎么去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能不开着豪车撞人,怎么能不提着一把刀,把自己的亲生父母,亲生姐妹杀害?!究其原因,这就是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我想让孩子多学一些国学,让他学的彬彬有礼,能与人和睦相处,知道尊老爱幼,也不想让他学一个高智低能的人,踏入社会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怎么做人……厚德载物,是做人的根本。”
家长送孩子就读国学,自然有家长的道理,当然不存在什么伤害。孩子不懂事,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当然是家长主动,孩子被动。
这些孩子就读国学馆,不按照年龄分班级,只按照他们个人所学的国学知识,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接触国学馆的文化课程。到国学馆的学生,他们所学皆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诗经》、《尚书》、《周易》、《礼》、《春秋》,还有一些四书五经之外的古文书籍。国学馆的讲学方法,考虑到孩子的解读能力,主要就是让孩子死记硬背。有些孩子,看上去七八岁,能把四书背得滚瓜烂熟,可以用“倒背如流”形容。因为我们无论是从哪一本书的哪一页提问,孩子都能不假思索的背诵出来。如果是没有见过这样被培养出来的孩子的人,看到孩子背诵古文书的一幕,他可能会误认为他们是神童。其实这些孩子的确付出了很多,尤其是有些家长管教的严格,孩子吃饭前先背一篇课文,晚上睡觉前也要背诵一篇课文,甚至是骑着自行车,在送孩子上学的道路上,也需要背诵一篇课文……
刘爱华教授从医几十年了,晚年独爱国学,从医不忘开办“国学馆”,开学的那一天,我拿着相机,抓拍几个场景,潜意识疑惑,崇尚国学热的家长和孩子,他们对国学为何这么热情?当时不理解这些家长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权衡一下利弊:其一,学国学的孩子,在全面应试考试的门槛前,一定是弱势群体,他们弱于在校就读的学生。在应试考试方面,将来考学不占优势。其二,传统的国学思想,将来是可以把孩子培养的彬彬有礼,厚德载物,就是知书达理,“腹有诗书气自华”类型的人,不像有些在校的学生,他们拥有很多知识,却不懂人之常情,薄情寡义,甚至发生化学博士害死丈夫的事件。在国学馆读书,他们所学的知识同样受到限制,面对应试的教育体制不占优势,但是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可以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谦谦君子。可是这样的谦谦君子,他们将来踏入社会,怎么去面对社会中具有狼性群体的人。当今社会,遇事没有几个人会谦让,都是把脑袋削尖了,千方百计投机钻营,这个社会谁让谁呀!
我带着一个疑问,试探着和一个孩子的母亲交流。一位孩子的母亲十分愉悦地讲了一个案例。她兴趣盎然地说道:“我们前段时间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在一个景区遇到一个瀑布,我问孩子,你看这个瀑布像是什么?孩子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然后他问,‘这李白写诗,为何要写成三千尺,怎么不是三百尺。为何是落九天,怎么不是落九十天。’我认为孩子学习国学,不但可以加深自己修养,也让孩子学会了思考。当时,另几个孩子哇哇乱叫着跑过来看瀑布,其中一个孩子感受到了瀑布的美,但是他可能是没有读过国学的书籍,站在很美的瀑布前,十分惊讶地来一句,‘哇靠,这瀑布真他妈漂亮!’”
这一位母亲说到这里,她面容露出喜悦之情,分明是对自己孩子抱以赞许的自信。她还补充一句:“纵观我的孩子和他们孩子对瀑布的形容和感触,我感觉孩子的国学没有白学……”
这一位母亲诉说孩子们对瀑布的形容和他们各自的表现,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当然,前一段时间,我与一位高中学校的校长在一起交流,谈到当今公立学校的教育体制和传统私立国学热的悄然兴起的差异和取舍之间,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我们的下一代孩子?该校长直言不讳地说,公立学校的教育体制,毫无疑问存在弊端,但是学传统国学文化知识的孩子,如果没有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支撑,他们将来长大以后,肯定是建设不了高楼大厦……公立学校的教育体制需要完善,私立的传统国学仅是一部分人的选择,相对来说,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过去的时代,文化人为了从传统的国学中解脱出来,为此也付出了很多,甚至是很大的代价。
生活就是这样,一定的量变,就会引起质变,社会上的一切变革,让人触摸不到头绪。曾经流行的,我们可能要抛弃;曾经抛弃的,我们若干年后,可能又如获至宝。
读传统国学的孩子,在过去算不得什么,只要读书,就是私塾,就是四书五经。但是在当今社会,他们逆大流,择小溪而前行,堪称他们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传统国学的悄然兴起,暴露出公立学校的不足之处。选择传统国学的一部分人,无论是家长或者是学生,都是拿着彼此的青春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