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雨老师
和当今人们的漠视书法相比,古人对国粹书法的虔诚和坚守显得那么不同凡响又那么顺理成章,正是那种浓郁的人文气息,滋养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千秋的书法大家。
我们姑且从东晋的一个小故事说起。
东晋太尉郗鉴,地位显赫,官位仅次于时任丞相的王导。根据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基本原则,郗鉴才貌双全的女儿郗璇得匹配一家庭条件优越个人才华出众的青年男子。谁有这等艳福呢?经过细心考察,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多,个个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青年子弟中择一女婿。
一日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好啊,求之不得。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只要未婚,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来到王丞相家。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选婿,个个卯足了劲,精心打扮,唯盼雀屏中选。郗府管家看来看去,“乱花渐欲迷人眼”,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优秀。
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此公就是王羲之,原来他醉心书法,没把相亲的事情当一回重要事情。那天天气也实在太热,王羲之袒胸露腹,喝着好茶,看着边想着法帖。郗府管家见他这般用功,很满意。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择为快婿。因为王羲之,就有“东床快婿”一说,爱好书法真是有无限好处啊!
此后,王羲之和郗璇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由于父母都是书法大家,他们的七个儿子都书艺高超,他俩的幺儿王献之更胜一筹,幼时从他跟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史称“二王”。
提到王羲之,必然要提《兰亭序》。《兰亭序》总计三百二十四字,凡是重复的字儿写法都各式各样,其中“之”字样有二十几个之多,变化迥异,毫无雷同。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历代书法史上被世人称为绝无仅有的珍品,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正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壮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钭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精通书法的唐太宗倡导天下文人、学子临摹王羲之的字体,使王羲之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正宗字体。传说,李世民因为对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非常珍爱,死时竟然将它的真迹殉入昭陵,给后世人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王羲之为了摆脱浮躁和诱惑,故意选择居住山中,临摹钟繇和张芝的正楷、草书达二十多年。因为王羲之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很深,所以他的书法接近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在王羲之的笔下都是圆转自如,出神入化,遒劲秀美。
相隔一千多年后,王羲之书法的真迹已非常难寻,如今我们看到的都是古代其他书法大家的摹本。但,从王羲之的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学贵有恒。这就像我最欣赏的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所说的那句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学书法如此,做好其他事情也一样。
因为爱,因为勤学苦练,我们将创造奇迹,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