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己 累积梦想
古人云:三十而立,转眼参加工作已经十余年,蓦然回首,而立之年已汽渐渐逝去,但自己到底立于何地呢?少年时的理想安在?难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无情地消散?难道再没有能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此平平淡淡地过着一生?感慨时光无情之余,对自己的一事无成只能苦笑几声作罢,我不怨天尤人,却也不想继续浑浑噩噩。就这样在困惑中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后,上级提出的“三个一流”的“三师”考试闯进了我的视野。
于是早早的报了注税的五门考试课程,2009年3月拿到了崭新的书本和相关应试指南,便开始的我的注税复习过程。由于从事税收工作已十多年,对于税一、税二、税务代理的课程学习来说是相对轻松的,而自己的专业又是会计,尽管会计相关法规、制度已经过多次改革,但凭借自己的会计基础,所以对财务与会计的理解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相关法律课程只要花点时间背背就行了。抱着这种轻松而自信的心态,6月下旬结束了我的注税五门考试,然而当考完最后一门时,我才知道,自己太大意了,由于自己从未有过这种连续两天长达十二个半小时的考试经历,考到后几门时脑子一片空白,以前记得的不知道忘哪了,特别是相关法律,平时记得清清楚楚的,等到考试时总感觉每个答案都是对的,我知道,这次考试我要栽了,等到成绩下来时,一切在预料之中,相关法律以三分之差未过。
然而,就是这次备考注税相关法律的学习,使得我对法律颇感兴趣,再回想起以前香港影视作品中看到法官们的睿智、律师们的机敏时,对法律的向往之情便油然而生。考完注税后身心疲备的我整整让自己好好休息了十余天,在这十余天的时间里,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着这次考试的狼狈,我在思考着总结着这次考试不利的原因。6月底的那个晚上我同往常一样,吃过饭便习惯性打开电脑,漫无目的地操纵着鼠标。突然一条信息吸引了我:2009国家司法考试从即日起开始报名…… 我的第一反映就是:我要报考!可我行吗?对法律知识可谓一窍不通,也从未系统地接受过法律方面的培训。再看看司考的相关信息,从2002年到2007年司考平均通过率仅仅13%而已,2008年起允许在校大三、大四学生报名参考,当年加上放宽地区的通过率也只达到了25%。司考尤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些法学专业的高才生、甚至有着硕士头衔的法学精英都对司考有着较深的恐惧感,我一个门外汉能通过这所谓的全国第一考吗?就这样在矛盾中度过了很少见的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继续着我的矛盾心理在网上搜索司考相关信息,当我看完了一篇名为70岁老人连续17年参加司法考试的信息的那一刻起,我要参加司考之心已决。
等我抱回了厚厚的一套复习参考书,看着这一大摞书,再看看书中对司考的相关介绍:200多个法律文件,13000多个法条,500万字辅导教材。那种退却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何苦呢,500万字的阅读量,就算每天看5万字,还要整整一百天啊,自己衣食无忧,干嘛还要给自己增加烦恼呢?自己年纪也老大不小了,记忆力以及身体条件都无法与学生相比,还要去参加什么司法考试?但另一种潜在的冲动旋即占了上风:凡事不努力怎就知不行?人的目标难道就是衣食无忧?记忆力、体力这些仅仅是借口而已,并非是不可克服的困难,最难战胜的只有自己!人生能有几回搏?平时总觉得自己如何如何,关键时刻拼一回,把自己的真功夫都拿出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参加一次司法考试,全身心地投入一次,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检验。
等到我静下心来,司考留给我的时间只有70天了,粗略地翻看了一本参考书后,在我看来十分神圣的法律终于慢慢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其实法律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涉及面相当广泛,不象其他领域那样专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行为规范,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都包含其中。从这个角度讲,对于参加工作十几年,有一定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我来说是一种优势,但也有非常明显的劣势:作为一名在职人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复习中,所以时间上便吃亏不少。有人说司考录取率之所以非常低,并非是考试本身如何难,而是参考人员中大部分人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之中,若单以全天候备考人员计算,录取比率会远远不止于此,其实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深知,十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我,要想参加考试就必须打破这种旧有的生活习惯,既然决定参加考试,就必须竭尽全力,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我努力过了,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于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为自己订立了如下三项学习原则:
第一,抢时间。作为一名税务工作人员,除了节假日外白天时间都得上班,既不能全天候脱产复习,也不能进京参加什么司考补习班。只有将下班后变电视、电脑相伴而眠的旧习惯该掉,将休息日与亲朋好友聚会的时间抽出,安排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小时,将能用于看书的时间全部挤满。在我准备司考的七十天里,始终坚持了平均每天必须达七小时的复习时间,除了工作整个时间安排下来,留给我每天休息的时间只有五小时。
第二,减应酬。参加工作十几年,在工作生活中接触、结交了很多朋友,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应酬,这占去了我的一部分精力,也是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这些社会活动时刻在动摇着我备考的决心,为了司考我大大地减少了应酬次数,除非工作、生活中必须的应酬外,其它一切谢绝。
第三,拼意志。本来这算不上什么原则性策略,但司考的过程是拼体力和耐力的过程,更是拼意志的过程,所有复习计划如果没有这一条的支持都会半途而废。这对于一个有家有业,非为生计而考试的我来说,也许是最重要的。每当有朋友相约时,便会自然生出一种想法:就去一次呗,几个小时妨碍不了备考大局;每当苦读到困倦时,便会产生一种心理:睡觉吧,这样读书也许效果更差呢;每当必背法条忘记时,也会自我安慰一番:自己记忆力差,忘记一条半条未尝不可。如此种种,若没有过硬的意志力,就会听之任之,最终这些星星点点将汇成大错。
两个多月时间过的很快,在这期间我不止一次的有过气妥、心情烦躁想放弃的念头,然而在这个时候总会有这样的言语在我的脑海里显现:可以做失败者,但绝不能做颓废者;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也许有很多人已经倒下了。就这样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艰苦准备,终于走完了自己的司考之路,为期两天共十二个半小时的考试过程我觉得很轻松,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时,我知道,我成功了,我战胜了我自己。在成绩下来的那一刻,我很平静的看了看我的分数,超过了全国统一分数线25分,尽管在预料之中,但我还是用心去慢慢品尝着自己成功后的喜悦。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是家人在身后默默的支持、奉献的结果,这更是同事的帮助与理解的结果。能从42万大军中杀出重围,作为非法律专业的在职人员来讲,并非易事。然而过了司考并不代表什么,它仅仅是代表通过考试而已,但作为奋斗的目标,当我实现时还是非常兴奋的,最起码它给了自己以信心,给了自己挑战下一个新的目标——参加CPA考试的信心。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到了2010年3月,由于我注税考试今年只剩下一门相关法律,所以于3月底报考了9月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中注协的新规,从2009年起CPA新考生必须先通过《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六门专业考试,发专业合格证书,然后再参加综合考试,通过后再换发全科合格证书,俗称6+1考试。在报名前我就查了注会考试的相关资料,对注会有了初步了解,可以这样说,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考师应该是国内难度最大的考试之一。这从以下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创建于199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9次考试,目前全国仅有15.4万人获得了全科合格证书,注会考试新规规定,六门专业考试五年内成绩有效,通过专业阶段的考试之后,在五年内可以参加综合考试,也就是要获得CPA全科合格证可能的最长时间是十年。由于有了去年考试的经验,加之对注会考试的初步了解,所以今年对CPA考试不敢掉以轻心,从3月份就开始的漫长的复习之路……
到了6月初,离注税考试还有二十天的时间了,于是我把备考的战场转到了注税中的相关法律上,由于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法律基础,这次复习起来十分的轻松,在考场上做题也是游刃有余,8月份成绩下来时,我以109的分数通过了注税中了最后一门相关法律知识,结束了自己的注税考程。但我来不及喜悦,因为留给我备战CPA的时间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截止目前,我仍旧在坚张的复习着CPA相关课程,尽管我在CPA课程的复习上已经花了整整六个月累计一千两百个小时,但我不知道今年我能否再次的战胜自己,实现自己的考试目标,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多少年才能够拿到CPA全科合格证书目,但我会坚持,直到拿到CPA全科合格证书的那一刻。因为我不会忘记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朋友、我的地税团队给我的关心和支持,是他们给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投入学习,是他们给了我鼓励,给了我去战胜困难的自信。我不会忘记我的妻子,这两年来是她独揽了家务和对儿子的教育,一直在我身后默默的给我支持,我不会忘记我的父母、我的儿子,在我学习的日子里是他们用这世上最伟大的无私的爱原谅了我这个不合格的丈夫、儿子、父亲。我更不会忘记我的梦想、我的职责,只有拥有了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才能为广大的纳税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的为构建和谐地税献计献策。正因为这些,我会坚持,我会一直风雨兼程,勇敢的去实现心中最初的梦想。
上一篇: 一个大龄考生三年注税路
下一篇: 坚持就是胜利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