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和财务风险管理实务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使得现行财务会计已不完全适应于当前的会计环境了。
现行财务会计理论是产生并发展于工业革命时代,主要服务于制造企业,即将原材料、设备、厂房等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生产出各种可供销售的商品和提供各种劳务。此时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赚取盈利的过程进行反映,强调的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算出企业的经营收益。收入实现是整个赚取盈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点,正是在这个时点上,企业完成了将各种生产要素转化为收取现金或者其他金融工具的权利。由于生产要素项目的价值取决于其在生产经营过程或收入实现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在历史
成本会计模式下,通常以历史成本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作为计量基础。简要地说,现行的传统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为主线,强调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准交易)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传统财务会计理论都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符合。企业所涉及的资产或负债项目除了传统的生产要素项目外,只是一些简单、初级的金融工具,如现金、应收、应付款项和简单的债券、权益证券等。这些初级金融工具都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能够按取得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在
资产负债表内加以确认,并且它们的价值波动不大,有些波动可以通过表外披露的方式揭示,采用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处理这些金融工具并没有多大问题。
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制造业在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业为主的服务行业。人类正进入了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金融市场中,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企业整个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会计界已经无法再回避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的冲击了.下面我们就以最主要的期货合约——利率期货合约为例,来具体分析现行财务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局限性,说明现行财务会计理论无论是在会计确认、计量方面,还是在损益列报方面,都难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作恰当处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确认原则的冲击
现行财务会计只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活动或准交易活动进行确认,不对未来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反映。利率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以事先协定的价格买卖某种与利率相关的商品或资产(即各种债务凭证)的标准化合约。在签订时,交易双方除支付少量交易费外,并无实际交易活动发生,只是针对未来交割债务凭证交易规定了买卖双方在合约有效期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它是一种尚未履行或处于履行中的合约。按现行交易确认的标准,利率期货合约的签约时难以满足确认的条件,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加以披露。而表外项目常常为使用者所忽略,它对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是无法和表内项目相提并论的。利率期货合约随着利率变化会带给企业数倍的风险和报酬,其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如此巨大.又是报表使用者不该忽视的。为了调整和平衡因未来经济条件变化而暴露的风险,现代动态财务风险管理常常通过签订反向合约或其他衍生金融交易来实现或转移利率期货合约中的部分风险和报酬。由于现行财务会计理论过分看重资产的所有权,认为除非与资产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才能终止确认该项资产,导致在资产负债表上可能确认一项企业已不具有控制权的资产项目。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计量原则的冲击
现行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以交易中发生的实际现金流量作为入帐依据。利率期货合约在签订时交易双方只需支付少量的交易费,在签约后, 利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等于标的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和协定价格间的差额,而作为标的资产的各种债务凭证的市场价格,会随着利率上下波动,不时发生变化,利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也随之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会出现负价值。如果仍然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该项利率期货合约,势必难以反映利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会掩盖企业因从事利率期货合约业务而遭受的巨额风险和报酬。
另外,现代企业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动态风险管理策略来降低或转移金融风险,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未来风险变化情况进行仔细和持续的监控,适时提供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信息,以避免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金融工具的历史成本,不但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决策间缺乏相关性,也不利于对企业的财务结构、金融风险、财务弹性以及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作出评价。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动态风险管理实务不再允许按历史成本计量衍生金融工具,要求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作出改进,以适应动态风险管理的需求。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损益列报的冲击
诚如前述,现行财务会计遵循的是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将企业会计的主要任务视为对赚取盈利的过程的反映,强调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收入的实现成为整个赚取盈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点。利率期货合约作为一种虚拟资产,其公允价值用利率变化而变化,损益的产生并不需要发生生产经营活动,只需作出购买、持有的决策即可,使得损益实现不再成为其盈利过程中最为关社的事项。另外,利率期货合约从签约到最终到期履约,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或一段时期,不象传统交易那样,一次或经历一个时点即可完成,在其持有期间内任何公允价值的变动都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交易来加以证实。所以现行财务会计认为,利率期货合约因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未实现”的,且其波动性较大,出于可靠性考虑,可对其不予确认,致使当前
财务报表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所谓“资产负债表外损失”风险。现行实务表明,如要客观、公允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必须及时地反映其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这是现行财务会计难以做到的。
综上所述,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的整个会计处理循环——确认、计量和报告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使得当前国际会计界也达成了对衍生金融工具应该采用与传统非金融性资产或负债项目不 同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