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2 00:00 来源: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穆怀远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抵销企业集团内部会计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额而编制的会计报表。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本文拟就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汽车公司)的实践谈些看法。
一、要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
编制合并报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确定合并会计报表应合并被投资企业的范围。即明确哪些子公司应当包括在合并范围之内,哪些子公司应当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以上(不含50%),或虽占该单位注册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超过50%的企业比较好掌握,而对于低于50%的企业,就应当根据协议、章程的规定,将持有半数以上表决权、半数以上投票权,有权任免董事会等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企业加以合并。企业集团应根据装团规模等一些实际情况来确定合并范围,而确定这个范围的目的,是能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经济信息。
二、要统一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报表决算日、会计期间和记帐本位币。
三、要统一企业集团内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当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所采用的会对政策不一致时,母公司就要规定统一的会计政策,但当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对整个集团影响不大时,也可直接利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四、要采用权益法核算
权益法核算是合并会计报表具有真实性的最重要的基础。企业集团无论规模大小,都不可能只有一级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也不可能是全方位的,而采用权益法核算,能够把各级干公司的真实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从而为合并会计报表提供基础。
五、确定合并抵销内容
确定合并抵销内容是一项具体操作。目前的合并会计报表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及合并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为主,主要的抵销项目包括以下七项:(1)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2)内部债权债务项目;(3)内部存货项目;(4)固定资产项目;(5)盈余公积项目;(6)财务费用项目;(7)内部投资收益项目。这些项目在加总的过程中会产生重复因素,必须通过抵销处理使合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这些抵销项目中,第(1)、(2)、(3)、(5)项目比较普遍,且(2)、(3)项目需要在平时做大量的基础工作。为此,笔者就第(2)项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及第(3)项内部存货项目加以说明。
1、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从会计处理上是相对简单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比较复杂,因为在汽车工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频繁,有时业务量很大,往来科目随时变动,双方还会发生时间性差异。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内部报表的形式。把发生关联交易的子公司设计在一张报表上,按月上报,通过计算机汇总,及时掌握动态,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基础工作进行监督。如果月末双方上报的数据差异很大,母公司应立即督促双方单位对帐,查找原因。
母公司期末根据汇总数做抵销分录
借:应付帐款
贷:应收帐款
2、内部存货项目的抵销
内部存货项目的抵销最为复杂,要分部进行,随每一个步骤做好基础工作。
(1)确定期末存货结存率
期末存货结算率=期末存货合计/本期购货合计
这里,本期购货合计需要逐月统计,可以要求子公司按月上报,或设计一个内部报表。
(2)计算内部存货结存金额
从某一销货方取得的内部存货结存金额=期末存货结存率×从该销货方本期购进金额
(3)计算存货中的内部销售利润额
存货中的内部销售利润额=从某一销货方取得的内部存货结存金额×该销货方的销售毛利率
(4)汇总确定存货内部抵销数
即将集团内部发生的各品种存货所含的内部销售利润额加以汇总,得出存货内部抵销数。
(5)计算确定内部销售收入抵销数
这个数据无法在期末一次计算得出,需要在平时做一些基础工作,仍然可以通过内部报表的形式逐月汇总。
(6)计算确定销售成本
前面,我们已经计算得出存货抵销数,销售收入抵销数,就可以根据借贷平衡关系得出销售成本的抵销数,据以作出分录,借: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成本,贷:存货。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是逐年合并,就要考虑期初数,用期末减去期初确定本期抵销数。
除此之外,还有盈余公积、投资收益等的抵销,基本可以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一次性计算得出抵销数,但在平时需要随时监控各个子公司的变化情况。
总之,合并报表一定要本着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的原则,才能为母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及时提供信息,同时维护母公司利益。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