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击垮安然的财务游戏

2006-06-28 14:11 来源:工业企业管理·管洲

  2001年10月,世界16强企业,美国能源巨擘安然公司宣布,“由于会计工作的错误”,他们在最近4年的收支平衡表有严重错误,赢利数量减少5亿多美元。此消息一出,股民大举抛售该公司股票,其股票价格大跌。在这种形势下,安然公司在12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个昨天还属于世界500强又是美国第七大公司的大企业,竟然在两个月内不得不破产、带给世界又是一场不小的“安然门”震撼。

  从已经披露的资料看,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安然公司在具体的经营运作中所运用的一套财务游戏更是令人瞠目,本文重点对其财务运作方式进行分析。

  一、掩盖资金来源渠道的“表外融资”

  据称安然公司发明了一套复杂的财务系统,而且它的运行技巧使得华尔街的专家们也难以了解,但由于安然公司股票这些年一直增值,股东获利丰厚,便没人去深究安然财富爆发的原因,其中猫腻连素以严管闻名的美国证监会也几无察觉。安然公司雇佣了一批高水平的律师和会计师,其高超的财务运作技巧使安然成为违背法规而不被抓住的行家。安然公司前CEO杰夫瑞·司基林,就安然的成就曾夸口说,“人们为资产工作,现在我要变过来,让资产为我工作。”

  实质上安然是通过由自己人掌握的合伙企业,运用暗箱操作所谓的表外融资,降低其经营财务中的负债额,也就是通过财务游戏欺骗公众。

  表外融资是一种风险极高的创新型的衍生融资方式,是将公司的某些交易在资产负债表表外处理,而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在成熟资本市场上,表外融资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带动了资产证券化(ABS)的兴起。特别是近几年,金融市场上又出现了以表外业务为主的金融工具创新浪潮,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表外融资,企业的融资既不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表现为资产增加,也不在负债方表现为负债增加。企业不仅可以改善负债比率,优化资产结构,还能扩大资金来源,突破当前预算规模的限制。

  对于资产大量固化的企业,可以通过表外融资的方式盘活资产。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一种“出售回租”的方法来实现:由企业首先将固定资产按约定价格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然后再从租赁公司将设备回租回来使用,这样,企业可以将租赁资产显示在出租人身上,承租人既可使用租赁物件,还不显示负债,并可与融资租赁公司共同分享税收优惠带来的好处。

  安然公司使用各种想象力十足的财务操作及积极的会计方法,成功地变成全美最大的能源业者。在公司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安然为了避免资产和债务迅速上升,利用大量表外融资手段来解决财政膨胀。这样也使得公司财务逐渐失去了透明度,投资者渐渐不清楚安然的赚钱模式,全然不知安然在膨胀中潜藏着深度危机。

  安然将许多与关联企业签署的合同极为秘密,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 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的财务游戏完全丧失信心,也成为最终埋葬安然的主因。众所周知,导致投资者对安然公司丧失信心的主因是其难以理解的信息披露,以及被确证的财务谎言和大量的表外负债。

  二、超高风险的“套期保值”

  安然从1994年起开始其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项目,安然拥有多个大型海外能源项目、宽带通信企业,还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安然提供所需的融资,套期保值或风险控制手段。然而正是这些本欲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运作手段,由于安然公司在与关联企业的高风险幕后交易中大量非正常使用,使安然风险放大导致其最后破产。

  最典型的案例是LJM资本管理公司。这家安然关联企业由当时安然的财务总监安德鲁·法斯托牵头建立并自任总经理,主要业务是投资管理等;安然在 LJM1和 LJM2基金中分别投入了1600万美元和 3.94亿美元的资本。2000年中开始,安然最新重大项目宽带公司的前景日益暗淡,安然公司管理层甚为担心。此时,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建议,要求关联企业LJM2为其宽带业务等资产的价值提供担保。于是,安然与LJM2签订交换合同,条件为: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升值,LJM2将分享溢价;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贬值,LJM2必须弥补安然贬值部分;安然可以立即从LJM获得12亿美元现金,但如果LJM2发生清偿危机,安然将打入价值为12亿美元现金或等值安然股票。

  然而引发安然危机的关键之一,是安然并没有事先确定承诺发行股票的数量,而仅是保证所发行的股票价值等于12亿美元。这里的风险是,如果安然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它将被迫发行更多数量的股票来凑足相应的价值,更加稀释原有股东的股票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由干安然股票跟宽带资产的价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其结果是,如果未来这部分资产价值继续下跌,安然股价受到压力时,因这种担保导致的股票稀释反而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安然投资者的风险陡然加大。 LJM2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 “受益”4.5亿美元。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价值减少。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做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是安然玩的又一个财务游戏。

  这些支付使LJM2本身的资金陷于枯竭。按照上述协议,安然必须发行价值12亿美元的股票充实LJM2的资金。不幸的是,安然股价也在直线下跌,到2001第三季度已跌至40美元以下。安然决定不实施新股发售计划,于是只好依靠出售资产套现,赎回LJM2中其它投资者的投资,使 LJM2成了安然的全资子公司。这样一来,安然原来没有合并进财务报表的亏损,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财务报表时,称为了中断与“某一关联企业”的财务合约而出现1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用,同时也从“股东权益”项下扣除12亿美元。这12亿美元是履行与LJM的责任。此消息引起激烈的市场反应,也是安然下沉的开始。

  从美国企业经营的相关法律看,安然与LJM的这类关联交易,本身并不一定违法;工业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合约来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已成常见行为,这类保险型的合同其实是一种金融工具。基金投资者可从安然的资产升值中得利,但也承担相应的损失。这种“互换”也使安然得以“熨平”自己的盈利波动,使之不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从而不轻易令华尔街“失望”。由于LJM中安然的股份不足以引发合并报表,安然及其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都声称其行为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但是,即使对这些“衍生工具合同”的风险披露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安然也是明显利用了会计上的漏洞,把风险隐藏在背后,安然在实质上承担了全部的风险。

  安然称发现了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但实际上,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子隐藏债务的财务游戏。

  为了扩张企业,安然需要大量融资,但又不想增发股票或直接发行更多负债,以免摊薄股权或降低债信评级。在许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安然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利用关联企业来隐藏债务。

  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一般采用母公司理论,在母公司理论下编制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是将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而被控制的标准是母公司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50%以上(不包括50%)的权益资本。

  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它虽然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仍然无须合并其报表,所以,虽然在实质上控制了所设立的子公司和投资项目,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反映出来。

  三、利用“信托基金”隐藏债务

  安然隐藏债务的另一种手段是利用“信托基金”。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分别称为“马林”(mariin)和“鱼鹰”(Whitewing)。在“马林”中,安然将自己在英国和其它地方的水厂资产剥离给基金,让后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信托基金通过发行债券融来的资金进入安然,安然却无须将这些债务计入公司报表内(因这是用水厂资产“换来的”)。但是,安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用股票或现金赎回“信托基金”。安然的如意算盘是在“信托”存续期内尽量使相应的资产增值,在信托赎回时出售该资产来支付债券。但不幸的是,安然的英国业务并没有升值,当“马林”信托基金的赎回期在2001年7月来临时,安然须用可转换优先股或现金来补充。

  “鱼鹰”信托基金以同样方式发行? 24亿美元的债券,作为抵押的资产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气传输系统、为欧洲电站设计的涡轮机组、在欧洲各电厂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资产。如果这些项目最终的价值超过了负债的金额,安然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由于采用“表外融资”方式,因此这些资产和负债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没有反映,这些“额外”的盈利很可能给人们一种假象:安然用了很少的资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从投资理论角度分析这类信托基金,可以把“马林2”和鱼鹰基金拥有的资产和债务看成是一种套期保值策略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空头”策略,它把债券卖给投资者;第二部分是“多头”策略,包括来自安然的水厂等资产抵押和安然增发股票的担保。但是,这些水厂资产本身与安然股票的价值相关性非常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多头”方就是安然股票。

  “马林2”基金的“多头”是安然股票,“空头”是固定收入的债券,两头的风险特性千差万别,这种“套期保值”策略不可能把风险“对冲”掉,余留的风险仍然很高,而所有风险实际上都由安然承担。多头首先是水厂资产,这些资产没有流动性,其价值不易估算,风险特性难以估测;而空头的一方是流通性好的债券。用流动性差的资产去“对冲”流通性好的证券的危险性已昭然若揭,因为这种对冲只会给基金操作者带来“不流动性”风险。“不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波动不大时不会成为问题,但在市场动荡时可能造成致命性打击。这也是安然的“套期保值”策略失败之处。作为华尔街多年的宠儿,安然公司通过以上种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的稳定性与其股价表现绑在了一起。反过来,股价的表现又取决于公司每个季度的盈利能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测。由于太多地使用自己的股票提供担保,安然更加有动机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制造利润,以推动股价。安然为了躲避监管,尽量利用会计体系内在的缺陷,并多次作误导性陈述。安然通过制造概念,使投资者相信公司已经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的领域(如宽带通信),然后业绩上作“配合”,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

  使安然付出很大代价的也包括它与关联企业签订的许多复杂担保合同,这些合同常有关于公司信用评级,资产价值,安然股价的条款。这些条款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但实际上相关性极高,一旦某项条款触发,其它合同及相应条款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安然的这种根本性的系统风险使它在能源市场波动太大时,这些因金融杠杆而扩大的系统风险迫使各条款相继触发,要求安然在恰恰没有资金时以现金清偿巨额债务,引发清偿危机。

  四、安然破产的警示

  公正地讲,在安然的发展史上,安然有很多世界级水平的战略和运作。比如安然进入发电领域并成为领导者,就是利用美国能源市场开放,英国能源市场开放和第三世界国家能源市场开放的机会,成功地将它在天然气上积累的核心竞争力推向动力和发电领域。当安然仅仅排在美国天然气制造商的第13位的时候,它就有战略远见地建立了美国最大的天然气输送系统,输送量达到英国国内消费总量的五分之一。该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交易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鼎盛时期其年收入达1000亿美元,雇佣2万多员工,其业务遍布欧洲、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安然就破产了,其公司市值由峰值时的近800亿美元缩水至2亿美元,罕见地蒸发掉99%,公司诚信荡然无存,投资者财富烟消云散,令人叹息。

  从安然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企业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人类几千年来操守的价值公理中获得。

  一旦公司的管理层产生错觉,认为是可以凭一些聪明领袖的能力成就企业的辉煌,将自己放在超越价值公理的位置上,自我造神的结果必然是自我的毁灭。

  导致安然破产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安然公司的财务技巧不高,而是安然公司缺乏市场诚信企图利用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透过法律漏洞虚报盈余,掩盖巨额债务。安然通过由自己人掌握的关联合伙企业,透过会计准则漏洞实施“表外融资”、“套期保值”等手段,掩盖其经营中的巨额负债,欺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

  中国有一句古诗:天若令其亡,必令其疯狂。没有内心对价值公理的谦卑,就会放纵个人对权谋和地位的迷恋,以为可以靠高超的骗术或权术来创造奇迹,结果便是自我毁灭。

  回望中国,对那些习惯权谋,习惯制造概念在股市或市场创造奇迹,习惯自己是绝对权威的某些企业家来说,安然的倒下可以说是一个大的提醒,“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企业经营上,若超越诚信规则,游戏规则,蔑视价值公理,那么最终品尝的就是违背规则而造成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