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

2002-10-31 14:45 来源:《当代财经》·蒋尧明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三个层次,其有用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用户决策目标,提供个性化的合计信息,以实现有用性的质量特征;通过提供两种甚至多种属性的会计信息来兼顾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使成本效益原则比传统条件下得到更好、更充分的体现。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及质量特征 
    
  要正确地把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首先应弄清楚质量的基本涵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TCl76/DIS8402《质量保证一词汇》中这样认为:  “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内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英国标准BS4778《质量保证名词术语汇编》对质量下的定义是:“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特征和特性,能满足给定要求能力的总和。”我国国家标准GB6583.1—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对质量的定义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上述对质量的权威定义虽然在措辞上略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通用的质量概念,对会计信息、产品质量下—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即“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而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产品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 
    
  然而,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上述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还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产品质员是受到产品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的。具体地说,在使用时间方面,当时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会因报告时间的延误而失去本来应有的价值;在使用地点方面,不同的区域、因技术因素、人文因素、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等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在使用对象方面,因使用对象的目标和用途及专业判断能力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会有不同的要求;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会使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随着改变,即从偏重某一质量特征转为偏重另一或另几个质量特征;在市场竞争方面,原来认为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产品,会因为竞争对手的出现而使人们改变对适用性的评价,从而对会计产品质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揭示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本质: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征和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结合。 
    
  根据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本质认识,我们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一有用性(适用性)。J·M朱兰博士认为“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称为‘适用性’。  ‘适用性’这个概念通俗地用‘质量,这个名词来称呼”,它概括了质量特征和特性的全部涵义。SLAC N0·2也认为“对(用户)决策的有用性(适用性)应作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如果没有有用性,就谈不上从信息中获得足以抵偿该项信息所需成本的利益”。有用性的含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即对不同用户决策目标的适用性;②产品包含的各质量特性之间的相互适应性;③对不同用户职业判断能力的适用性;④对不同用户使用上的经济适用性;⑤对社会的有用性。当然,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适合用户需要,关键取决于其是否相关、是否可靠,是否能被用户理解、接受,这又构成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主要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所谓相关性通常是指与用户决策相关的特性。美国SPAC NO.2指出,会计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方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同时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这是大部分文献所肯定的结论。但笔者同意斯坦普(StamP,1979)的观点,即决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相关性的具体形式和标准会随使用者的价值取向和参照系的不同而明显存在差异。相关性不是会计信息固有的属性,而是使用者对使用信息所作的一种价值判断。因此,在传统条件下,会计信息不可能具有对所有使用者都适用的相关性,最大限度体现为对主要信息使用者的相关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反映所要反映的对象,它至少应当包括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五个方面。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固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是一切质量特征的基础,但当它与相关性发生矛盾时,相关性就显得相对重要,这是“用户至上” 思想的反映。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清晰、明了,能被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的使用者理解和认识。 
    
  应当指出的是,众多会计文献把可比性也作为主要的质量特征之一,目的是增强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主体面临的将是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增长的外部经济环境。具体表现为:商品价格、利率、汇率变动激烈,反复无常;知识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产品和设备会很快过时,所占的市场和边际利润会在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枪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现,使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波动频繁;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使资金流动轻型化,交易手段多样化;知识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随机性及爆炸性,迫使企业必须随机应变.以满足个性化市场的需要。知识经济的高风险性更使一个企业可以瞬间成立,也可以瞬间解散,而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国别之间的巨大差异,更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名存实亡。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可比性不应成为会计信息固有的质量特性,但在当前的中国,强调可比性仍有现实意义。 
    
  第三层次:限制性和辅助性质量持征——主要包括效益大于成本原则,各质量特征之间相互协调和平衡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审慎原则等。 

  二、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现 
    
  (一)根据不同用户决策目标,提供个性化的会计信息,以实现有用性的质量特征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会计信息的提供是通过编制标准化的、通用的财务报告来实现的,不同的使用者提供相同的财务报告,并使之标准化、程序化,这种报告模式是基于以下基本假设:(1)不同信息用户对信启、的需求是大量的、稳定的、同质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对信息提供者来说是已知的;(2)满足这些信息需求的办法是用标准化的格式来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报告对于报告单位、审计人员和监管者是经济的、实用的和方便的,能够给他们带来规模效益。同时,标准化也简化了财务报告程序并有利于保持不同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为对一些人而言,可比性对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另外,标准化使拥有有限资源的监管者和准则制定者更能有效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 
    
  其次,认为编制和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报告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其理论依据源于程序理性,而不是结果理性是会计所可能实现的统一目标(Seal,1993)。当人们就会计规则制定权进行谈判并作出合约安排时,人们实际关注的不是这一安排能达到一个什么样完美的结果(实现目标),而在于这一安排是大家(至少是大多数)共同认可的,是遵循大家都能接受的决策规则与程序作出的,这是程序理性的思想。根据西蒙(Simon,1978,1979)的解释,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它强调的是行为机制(程序)的理性,而不是注重结果,结果总是一定行为程序的结果.只要保证了行为程序的理性,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西蒙还认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从而也就无法按照实质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采用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不确定性程度,因此.应以程序理性替代实质理性(结果理性)来进行经济学研究。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都遵循了程序理性思想,即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应是各方均能接受的,而不论按此程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能否确保某一(些)目标的实现,能否满足信息用户的真正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它自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据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定权安排进行加工处理,若是,那就是“真实”的。正因如此,尽管依据德国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在美国人看来是“荒唐”可笑,哪里谈得上“真实”二字,但在德国人眼中却是“真实的反映”,反之亦然。 
    
  然而,随着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知识因素和网络技术的加盟,促使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发展;生产的最终目标是提供满足不同使用者特定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而不是提供标准化产品;顾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参与可提高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可能性。标准(包括会计准则)不再是生产的唯一依据甚至最终日标,而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结果理性思想将成为指导思想,即在由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于达到既定的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它强调结果的符合目标性,而不在意产生这一结果的行为程序。 
    
  正是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招致了对现行会计报告模式的批评,主要表现为:(1)标准化信息是以高度综合为基础的,而每一次综合过程都以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为代价。(2)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偏好是不同的,提供标准化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信息过剩或信息不足。(3)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式下得出的结论,也不利于确定不同信息的价值,从而使报告信息失去应有的灵活性。(4)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标准化报告抹杀了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根据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针对性的会计信息,这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并最终影响财务报告的生存价值。因此,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势在必行,而网络环境则为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实现提供厂条件。 
    
  1.网络交互技术为用户参与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提供满足用户特殊需要的个性化会计信息提供了技术保证。网络交互技术一般具有双向交流、即时交换、建立一对一的信息联系和多点、多层次、多环节介入的特点。(1)双向交流:即会计信息不仅可从供给方流向需求方,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向供方提出修正要求,供方据此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2)即时交换: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交流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就能保证供给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需求的变化。(3)建立一对一的信息联系:信息用户通过因特闷、局域网直接进入企业信息网络(数据库),并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库资料的调阅、分析,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随着数据库的完善,各种高级别的财务分析软件的开发应用,用户调用和分析数据库信息变得更为容易和便捷,这将大大推动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满足,从而完全实现一对一的信息交流:(4)多点、多层次、多环节介入:信息使用者可在会计数据收集之后的任何一个信息处理层次节点介入,按照自己特定的要求选择未经加工、经过初加工、深度加工、完全加工的信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编制完成的财务报告。这种多点介入可以通过介入授权,对不同资格、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用户开放不同层次的数据库来实现。 
    
  2.数据库技术在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为企业充分、快捷、有效地提供会计信息,满足用户个性化决策需要奠定了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物,具备数据结构优化、低冗余度、高独立性、易扩充性、数据使用的非过程性以及数据共享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管理、维护海量信息。而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发展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更大规模的信息资源控制措施。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将分析决策所需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环境中分离出来,把分散的、难以访问的操作数据转换成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而建立的一个大的数据库,其中存储了公司所有业务数据库的数据,如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中获取的综合数据等。 
    
  数据仓库对信息的组织与控制方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严怡民,1999):(1)面向主题(Subject-orienled1)。数据仓库将数据信息按照主题来组织。主题域在数据仓库中体现为一系列相关联的表,共同的键值将同一主题域内所有的数据联系在一起。(2)集约化(Intcgratcd)。不同来源的多种数据一旦进入数据仓库,就必须按照统一的结构与编码规则重新组合,因而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信息具有一致性的特点。(3)非挥发性(None、volatile)。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主要服务于信息分析和管理决策,需要长期积累而成,通常被大量加载和存取,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修改。(4)时间变量(Time、variant)。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键始终包括有时间元素。数据内容为一系列过去变化的快照(SnaP—shot)。数据保存的时间通常是五至十年,具有作历史比较和趋势分析预测的长期数据基础。 
    
  数据仓库的建立离不开四个重要方面:对数据来源的分析;对数据转化与综合过程的定义;构造数据仓库;提供用户赖以从数据仓库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工具。具体步骤为:(1)确定终端用户的需要,为数据仓库中存储的数据建立模型。通过数据模型,可以得到企业完整而清晰的描述信息。(2)深入分析企业的数据源,记录数据源系统的功能和处理过程。(3)利用现有系统的信息,确定从源数据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所必须的转化/综合逻辑。(4)生成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类似于传统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它描述了数据的转化与综合逻辑,定义了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5)生成物理的数据仓库,并从各种源系统中获取数据装入数据仓库之中。(6)生成必须的终端用户应用软件,或通过其他方法为终端用户提供查询工具,以便终端用户从数据仓库小获取所需的信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只是把计算机运用于数据管理而产生的——种新的技术,它仅是会计信息系统凭籍的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因此,对于数据库的基本要素和管理对象——会计信息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会计流程中的原始凭证确认,统—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这方面的工作也将成为以后广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 
    
  3.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将在企业数据库与用户使用终端之间架起直接沟通的桥梁,并最终满足用户对会计信息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建立数据库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储存数据,更重要的是为内外用户分析、运用数据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因此,为不同用户设计一个能满足其多功能需要的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是网络环境下实现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最直接的方式。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会计信息服务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个性化的用户界面或接口。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及其重要的数据,系统有效地组织页面,并传送到用户的浏览器;准确而有效地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并记录用户动作,以供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分析之用。这里的用户界面应该是逼真的、易于理解的,并且应与多媒体、超媒体技术相结合,可听可视,除了满足用户对文字数据资料的要求外,还能通过语音说明、生动的图像、视频新闻的形式全方位反映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特别是财务活动。 
    
  (2)信息库。包括会计信息库和用户信息库两部分。前者主要依据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注重于对信息的分类、组织、维护、检索等。后者主要包括有关用户个性特征的信息,个性特征数据结构设计是这部分的关键问题,决定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的优劣,也是实现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 
    
  (3)信息判断与搜索。这是系统中信息流控制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系统前端传来的信息需求,判断需求指向的是已存在的信息,还是不存在的信息,抑或那一层次的信息。对已存在的信息可直接调出并推向用户浏览器,对不存在的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并判断如经适当可行的处理即可提供的,就进行处理并提供,否则,作为遗留习题申请特别处理。 
    
  (4)提供方便的财务分析模块。网上的财务信息不是简单的纯文本意义上的传统财务信息,它应是特定协议标准格式如超文本格式(HTML)的电子报表,所有数据只要点击都可以被随意移植利用。网上的电子报表按照一定的协议标准格式编制,目的是为了能有相配套的财务分析软件把这些电子数据按用户所设想的分析方法或直接采用网络所提供的财务分析软件加工出用户想要的信息。在整个披露网络上,如果要作比较分析,便可以便利、迅速地调入公司的同期或者历史的财务资料,或其他同行资料,表中某一数据连结着其他相关数据,可以按需要调出,也可按访问权限使用。 
    
  (5)提供报告生成器。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它选择具体的信息项目,类型和表达形式。主要内容包括:①设置报告框架。框架列有会计系统中与要素模块相应的信息项目,框架中的项目与含有多种会计方法的对话框或序列框相联,以便信息使用者选择他们需要的会汁方法来处理其选择的信息项目。②原始设置。在报告生成器中,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作为原始设置放置于对话框架或子对话框中。如不进行任何选择,使用者可以得到一份通用的和标准的财务报告。⑤选择项目。除原始项目外,报告生成器还提供选择项目来满足使用者的不[司信息要求。这些选择项目可以是会计准则和法规、会计计量和估价方法、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类型、报告的频率、范围、使用的语言、报告的形式等。提供选择项目可以增强交互性相对话特征,既能满足使用者的特殊信息需求,又可减少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负担。④网上帮助。可以来取三种方式:专业自动显示技术概念解释;在对话框中提供环境敏感帮助;一个全面的包括如何应用更复杂的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目录(肖泽忠,2000)。网上帮助可以避免用户的“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被“信息海洋”包围,有利于及时寻找淹没于“信息海洋”中的有用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4.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对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会计信息有用性特征显得尤其重要。在网络环境下,任何有用的会计信息,只有通过信息通道及时、足额、安全地传送到用户手中,被用户所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而现代信息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汁算机系统存在固有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严怡民,1999): 
    
  (1)信息可存取性。在知道存取码和得到有效的口令后,非法者可以进入系统,存取系统中的信息,并可按他的需要将其复制、删改或破坏。 
    
  (2)软件脆弱性。软件前期基本上是迎合硬件发展起来的,操作系统的设计着重于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对于安全只作为一项附带的条件加以考虑。因此,在操作系统中不安全的缺阳相当多,使入浸者有不少空子可钻。 
    
  (3)存储介质的不安全性。存储介质易受意外损坏、也易被带出。另外,在大多数汁算机操作系统中,删除文件时仅删除了文件名,释放了相应的存储空间而文件内容仍保留在介质上,这样就会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或被偷取。 
    
  (4)通信与网络的弱点。通信线路易巡受物理破坏,易被搭线窃听,串音易引起传导泄漏。网络规模越大,通信线路越长,这种弱点也随之增加。 
    
  (5)电磁泄漏。计算机内的信息可以通过电磁波形式泄漏出去,任何人都可借助不复杂的设备在——定区域范围内收到它而造成信息失密。 
    
  (6)渗透问题。在通用性设计思想指导下,计算机系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公用服务和资源共享,这样虽然扩大了用户群,方便了用户,但同时也为入侵者提供了渗透的途径。 
    
  计算机系统固有的脆弱性给信息系统安全构成三方面的威胁:(1)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如水、火、风的破坏,以及环境的影响,这些危害有的会损害系统设备,有的破坏数据,甚至会毁掉系统和数据。(2)偶然灾害构成的威胁。如硬件设备故障,突然断电或电源波动大,以及各种误操作的人为错误。(3)人为攻击的威胁。如竞争者非法窃取机密情报,内部人员的非法访问,黑客的攻击以及其他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等。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不[司威胁,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行政管理控制,即主要是对信息系统的人事责任方面进行有效管理控制。主要措施有:一是严格把守职员甄别程序;二是职责分离.主要是防止个人对关键数据的管理权力的垄断;三是工作转换,主要是防止某一职位工作时间过长,当进行非法篡改系统程序时,别人难以察觉;四是设置存取控制权,对于不同管理层次的数据,应规定相应管理人员的存取权力;五是配置支援设备,即当出现故障时有应急的系统和设备。 
    
  (2)网络安全技术控制。代表性的安全技术有:一是数据加密,即通过密码技术达到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真实内容;二是容错技术,是为防止网络上的某个元件失效而设计的—‘个幸免于该故障的方案;三是端日保护与主体验证,其基本的安全要求有:用户标识与验证、有关安全的记录与报告、限制对网络的攻击、保护传输信息等;四是防火墙技术。 
    
  (3)文件和数据库的备份安全措施。保留文件和数据库备份是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工作,有效的备份可以减少恢复系统的费用,否则信息系统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4)建立电子商务的权威认证中心(CA)。它通过自身的注册审核体系,检查核实进行证书申请的用户身份和各项相关信息,并将相关内容列入发放的证书域内,使用户属性的客观真实性与证书的真实性一致。企业对各种单据的鉴别,对往来客户的付款能力的判定,都要借助这一认证中心进行。这种通过购销双方共同信赖的第三方机构(CA)作为中介,以实现信赖传递,是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会计工作,取得可靠信息的重要保障(庄明来,2000)。 
    
  (5)建立网站安全评估系统。美国注册会计帅协会(AICPA)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设立了注册会计师网站真实测试系统。该系统把电子商务的危险性细分为完整交易危险、信息受侵危险以及未知实体进人交易所产生的交易过程危险。两家协会对商业web站点进行评估,并确认其是否达到AICPA和CICA定义的信息保护和完整交易的标准(贺寿昌,1998)。目前,我国尚未开展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估的审计业务,但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日益网络化、电子化,这项审计业务必将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提高网络传输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有裨益。 

  (二)网络环境下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很好兼顾,同时实现 

  在评估会计信息的质量时,突出地提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强调二者并重,这在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中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也可看作是SFAC NO.2的一个重要贡献。相关性和可靠性不仅对信息的有用性至关重要,而且对其他质量特征也有制约意义。有用的信息一要可靠二要相关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如果信息相关性失去可靠性支持,那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并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同样,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但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存在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是由会计信息的不同用途所决定的。用于传统财富分配的会计信息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则要求具有很强阶相关性,尽管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的决策用途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的重要性程度却并没有使会计信息的财务分配用途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提供可靠与相关的信息以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用途的信息需要,构成了会计职业赖以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会计系统是围绕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传统会计侧重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薛云奎,1999),并通过程序理性来强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之在一系列假设的前提下同时披上了相关性的外衣。但其本质上仍是依据各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定权安排进行加工处理而得到的“可靠”信息。尽管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与交换的权威机构如美国FASB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在确保较优先的程序理性的同时,也试图将结果理性纳入其中,使制订出来的会计准则能前后一贯地保证某些目标的实现。为此,他们进行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FACF)的研究,尝试构建一个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精密的演绎理论体系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实现结果理性。近几年来,英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也体现着他们在制订会计准则方面朝着结果理性方向的努力。但是,由于可靠性和相关性存在固有的矛盾,它们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例如,历史成本信息依据可资验证的实际交易数据,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然而在价格变动情况下却不能反映正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者无法提供有关的现行价值信息而可能与使用者的具体决策需要不相关,而现行成本信息虽可以满足特定用边的信息需要,但它在现阶段的计量和计算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许多不准确的估计与人为假定,难以实际验证。因此,试图通过单一属性的会计信息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抛开单一会计信息揭示的基本构想,而代之以多元信息揭示途径,那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或许可以和谐地统一十有用性之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则为这种多元揭示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传统条件下,由于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当面临多种会计政策、多种计量手段选择时,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来进行计量和反映、且这种选择往往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信息,而能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公允价值信息往往被忽视。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市场容量的扩大和市场机制的健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更具相关性的各种计量属性将较易得到,同时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也将极大地降低会计信息的处理和生成成本。而信息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征:即信息产品是不灭的,原始数据、中间信息和最后的报告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是可以由多个人共享的;容易复制;可以不断地合计与再分解或分类与再分类;可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易于模块化和组合(肖泽忠,2000)。这些特征能使信息使用者能以相对低的成本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完全可能提供两种甚至多种属性的会计信息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即除继续提供可靠性根强的历史成本信息外,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性信息,从而使两者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和谐统—。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这就要求信息、提供者在网上发布会计信息时仍要遵循目前颁布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当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采用公允价值原则而义没有相应的准则和制度可参照时,应详细报告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及相关依据并说明理由。以便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网络环境下成本效益原则的实现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开发研制到运行、维护、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其主要费用包括:投资费用、运行费用、辅助费用、机会损失和潜在损失———即因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可能产生某些副作用或不利影响而付出的代价。 
    
  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①面向企业或组织内部实体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减少数据处理人员的数量.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为决策人员提供丰富、完备的背景信息,提高决策支持模型的质量,减少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⑨面向外部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全面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信息需求得不列满足而导致的用户决策失误和资本市场效率低下带来的损失。其次,由于采用数据模块化和提供完善的分析软件,减轻了数据固化问题,有利于降低使用者分解数据的成本和分析成本。最后,网络环境为实施实地审计、远程审计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成内部审计向提供确信与咨询服务,为企业增加价值,改善经营服务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导致内部审计的外化和逐步与外部审计的融合,从而提高整个审计行业的效率。可见在网络环境下,成本效益原则将比传统条件下得到更好、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严怡民主编.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3)薛云奎.会计大趋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4)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1 ⑴ 
    (5)谢德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J].经济研究.2000,(5) 
    (6)吴旺盛.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研究,2000  ⑹ 
  (7)涂建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方式研究[J].会计研究,1999,⑿. 
  (8)朱元午  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会计研究,1999,(7) 
  (9)庄明来。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明细信息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