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来源: 陈毓圭 编辑: 2002/07/22 09:31:06  字体:
    在中国搞会计准则,从1988年10月会计准则组成立算起,已经有13个年头。人类正在走向新的世纪,会计准则事业也面临着继往开来、继续向前推进的任务。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正当其时。
  
  回顾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不能割断这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以前我们常常把80年代初翻译出版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中国会计界引进会计准则概念的开端。后来读到潘序伦先生40年代出版、立信影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该书的广告页印有佩顿和利特尔顿先生所著《公司会计准则结论》的书名,是潘先生亲译。这使我们知道,起码在40年代这部会计准则经典之作就已在中国传播。对于中国80年代末搞会计准则与潘先生那一代人在40年代引进、译介西方会计准则文献两者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我们是不应当视而不见的。如果改革开放以后没有老一辈会计学家率先重提会计准则,我们对会计准则的认识也还会推迟一段时间。所以,讲中国会计准则,我们应当首先向以潘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会计学家表达我们应有的敬意。
  
  中国新一代会计人没有辜负老一辈会计学家的开拓性探索,会计准则建设终于在80年代的最后两年成为我国会计界的实际行动,并且,通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确实取得了足以引为自豪的成绩。
  
  第一,会计改革一开始,就把会计核算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核心内容,并且很快提出了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一目标,这一点无论是在1991年发表的《会计改革纲要(试行)》中,还是1996年的《会计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都得到了坚持和肯定。这中间,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会计准则制定主体乃至会计准则制定速度等问题,都曾有过讨论,而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一目标不曾有过异议。
  
  第二,会计准则建设初具规模,标志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这一目标正在逐步逼近;具体准则对证券市场发育和企业机制转换的影响十分显著,具体准则已经为股市参与者、证券监管部门、新闻媒体以及会计学术界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表、关联方、收入、投资等等,每一项准则的出台,都在证券市场和企业管理层产生震动。作为对“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论断的新闻释,我们更多地体会到,证券市场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第三,会计准则制定机制逐步完善。我国具体准则建设一开始,就提出了包括计划、研究、起草、征求意见。定稿发布五个环节在内的一套工作程序。引进了在西方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制中备受重视的due process概念。我们把它译成应循程序,意在表达这个词所内含的内在严谨、力求取信于人的职业期许。在国际会计界看来,会计政策固然重要,但制定会计政策的程序同样重要。总结中国会计准则的成就,不能不提这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应循程序。1998年10月,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尊重社会公众对会计准则广泛参与的需求,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做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诚意,是对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一大贡献。 
  
  第四,介入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开拓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空间。1992年早春,财政部在深圳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会计准则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请来了包括主席和秘书长在内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代表;5年后,又在北京承办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会议,我们既作为东道主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会计界领导人,同时也第一次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成员和理事会观察员的身份参加理事会。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从旁观者变成了正式成员。自那时以来,我国代表参加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几乎每一次会议,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文件表达了我们的主张和意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建设认真地工作。在这之前,中国在联合国会计专家工作组有10多年的工作历史。通过广泛介入国际会计领域,在国际会计界和国际金融市杨树立起了中国会计的良好形象,既有经济意义,也有政治意义。
  
  在国际会计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换国家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类别概念。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文化素质不高,法制不健全,从而制约了会计的发展,会计不够发达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体制转换国家,正经历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如何将服务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转换为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会计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属于经济体制转换国家,中国包括会计准则建设在内的会计改革具有世界意义。总结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经验,对于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有现实意义,也将丰富国际会计的内涵。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是:
  
  第一,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实事来是的发展战略。会计准则建设的顺利推进,首先得益于明确的目标和实事求是的发展战略。根据我国会计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一总体目标,并采取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转换会计模式,从计划经济会计模式转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确立了包括资产、负债在内的会计要素体系,提出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规划了会计报表体系,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改制和经营机制转换中的现实问题。两则两制实践证明,两步走战略是成功的,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循序渐进的特点。由于有了第一步改革的成功,为我们现在制定具体准则、逐步逼近会计改革目标创造了宽松环境。
  
  第二,抓住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这对主要矛盾。协调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会计发展的总特征;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会计为我们改革会计制度、建立新的会计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客观上也有一个与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问题。协调也好,改革也好,都要求我们向国际会计惯例看齐。可是,我们是在一个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充分的环境中搞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我们面临着发展中国家通常都要面对的市场经济不发达、秩序环境不健全、会计职业发展不够这样一些问题。发展与协调就成为我国会计界面临的双重任务,从而也就比发达国家当前面临的协调任务多了一份困难。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处理好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这对主要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表明国情的指标很多,这里所讲的国情,主要是指对会计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国情因素,比如,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及会计职业发展情况等等。为了保证会计准则建设的顺利推进,就必须处理好中国国情与国际会计惯例这对主要矛盾。
  
  第三,区别对待,逐步扩大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衡量会计工作水平的好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会计工作是否适应特定的经济环境;超越经济环境,抽象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最终将导致失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性,正是基于企业发展多元性这一事实,会计准则的实施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针对上市公司会计需求迫切、监管要求高的现实,绝大多数会计准则都是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即使是在上市公司,也在一定期间内区别了境内上市公司和境外上市公司,这就比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机制转换有快慢、信息需求有差异的现实。
  
  第四,较好地解决了会计核算制应改革中破与立的关系。对于50年代那次会计改革经验的记忆,使得这次会计改革一开始就对破与立的关系相当重视,并且把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作为保证会计改革顺利发展的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在会计准则建设中,破与立具体表现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一度有同志认为,会计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不是用会计准则代替会计制度。事实证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不矛盾。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不但不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推进,反而会有助于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就其最为本质的方面来说,是互为补充的。会计准则更多地侧重于确认、计量等会计政策方面,会计制度更多地侧重于会计科目、记账方向、编报程序方面,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相结合,就能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环节很好地串连成一个整体。再者,从会计准则规范形式看,它侧重于从经济业务上着眼,较好地解决了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标准问题,而会计制度侧重于从行业着眼、它较好地解决了一个企业的账户体系问题,是企业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指南和保证。
  
  第五,会计准则建设与会计队伍建设同步。会计准则能否见效,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会计队伍的建设,会计准则再好,没有一支掌握会计准则的会计队伍,效果就要打大折扣。正是基于对会计准则与会计队伍建设因果关系的认识,在会计改革实践中,会计队伍建设一直是会计行政管理的重要一环。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的认定,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和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创设,都对会计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