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国际动态和我们的思考

2002-05-02 13:40 来源:会计研究·汤云为 陆建桥

    回顾会计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前者要求财务会计不断地将新的、变化了的经济业务反映出来,以体现和强化其会计反映的基本功能;后者则要求财务会计努力满足信息使用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要,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使用者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多年来,上述两方面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财务会计不断地向前发展。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本文试图从分析这些变化入手,进而探讨这些变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和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一些动态,并提出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现行会计模式的桃战   
 
  诚如18世纪工业革命导致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方式由农业转向了工业一样,如今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掀起,一种新的财富创造方式——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替代机器大工业而成为生产方式的主导。尤其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和日益普及,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使我们明显感到:人类正在步出工业时代,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无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呈现出与工业时代明显区别的诸多特征。

  (一)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也主要限于生产过程;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的更多精力则投放在人员培训、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或新设备 )、市场调查、计划、设计、广告营销和内部沟通等信息活动上, 这些信息活动价值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的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正日趋上升,几乎所有产品(或劳务)正逐渐由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向信息技术密集型演化。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也正以迅猛发展的态势替代加工制造业而跃升为第一大产业。

  (二)企业管理对象方面。工业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原材料、产品、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管理;二是对相对比较固定的生产(如成本)和分配活动进行管理。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财富创造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企业管理更多地集中于:一是对信息技术资产的管理,这些信息技术资产包括人力资源、研究和开发、信息系统、顾客需求信息、企业创新能力信息、知识产权等;二是对人们灵活多变的信息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近年来人本管理思潮的雀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价值的唤起和重新重视,而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物本管理思想正在让出历史舞台,这真有点象向古典主义“回归”的味道。

  (三) 信息处理和传递方面。在工业时代,信息处理和传递主要以人工为主,其高成本、低效率,使得大容量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大受其限;而在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成为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主要手段,它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大大加快,效率迅速提高,而成本却相对低廉,从而为扩大信息处理和传递范围及时、准确、充分地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如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使全球范围内迅捷的信息交流不再是梦想。   

  (四) 企业组织结构方面。 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而且企业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较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横向革命”,其特点是:(1)在通信系统足够良好的情况下,传统的作为上下级指令传输链条上的中间管理层将显得不再象过去那样重要,甚至也没有必要再设立那么多管理层 (盖茨,1996);(2)劳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趋向(汪丁丁,1995),企业各部门功能融合、交叉开始出现,如制造部门可能兼有直销、会计、财务的功能,销售部门兼有市场调查、会计、财务、工程技术的功能等;(3)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从而有利于企业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的,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例如微软公司(Microsoft)由于电子邮件(Email)的应用方便了交流,使其在某种意义上说,总经理和公司任何成员之间已不存在等级差异(盖茨,1996)。因此,“横向革命”的实质是“电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纵向官僚管理体制开始崩溃”,是“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的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汪丁丁,1995),企业结构成为一个系统网络(Network)。

  (五)经济环境方面。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排除政治因素),变化平缓,风险较小。而在信息技术时代,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竞争就较激烈,主要原因是:(1)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后两者实际是货币价格)变动剧烈,反复无常;(2)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者边际利润会在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的周期大大缩短;(3)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创新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现,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波动频繁,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的风险(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大为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更难捉摸。 

  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查特菲尔德,1989),由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所产生的上述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当然要求会计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便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然而,我们知道,现行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与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它与信息技术时代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当然相去甚远。首先,既然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信息活动价值在企业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企业在这些信息活动上的耗费就理应计入产品的成本(如果这些信息活动的影响是短期的)或者资本化的(如果这些信息活动的影响是长期的),并要求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变更,而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企业所有信息活动的耗费一般都是作为费用来处理的,这样势必难以真实、恰当地反映出这些活动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亦主要是有形的实物资产状况,而无形的信息技术资产在其中却难有一席之地,从理论上讲,既然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能为企业带"未来的经济利益",不仅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而且应该占据显要的地位,以完整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资源状况和生产力。当然,这样会带来一系列信息技术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并对现行的历史成本原则、稳健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和资产、收益计量原则产生冲击,但这并不能成为将信息技术资产排除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之外的理由,反过来恰恰说明现行会计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面临着根本性变革的必要。比如,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不予确认人力资产以及研究和开发费用直接冲减当期收益的做法已经助长了企业的短期化行为(Elliottand 1991),因为按照现行做法(即费用化),企业在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上投入越多,其资产和收益减少得就越快(短期内),从而抑制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现行会计模式后果由此可见一斑。再比如,万宝路和可口可乐的商标权价值在1994年底分别达到390亿美元和344亿美元,现行财务报表就没有提供这些信息;微软公司普通股市价总值于1994年12月31日达到356亿美元,而其资产负债表提供的账面净资产却仅为44.5亿美元,看上去象个小公司(Wallman,1995),这些都反映了现行会计模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固有缺陷。再者,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的提高在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也势必发生变化的,比如,联机实时系统(On-line Real-time System,简称OLR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地计量,而现行会计模式下只能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才能进行计量;企业的网络化,使得会计不再成为一个封闭的子系统,它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非财务的信息、经营管理的信息、分析性和预测性信息,会计空间大为拓展,而现行会计模式却仅限于前者,导致会计功能萎缩,发展受限。最后,于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所导致的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提高,以下信息将显得十分重要:(1)资源及生产过程变化率;(2)前瞻性信息;(3)衍生金融工具信息;(4)不确定性信息。然而,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可靠性原则等的影响,现行会计模式在提供上述信息方面显得相当乏力,如果不打破传统的框架,要提供这些信息是难以想象的。 

  由此可见,由于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现行会计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理应对此作出积极的回应,否则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长期经济后果。诚如上述,现行会计模式无法顺应现实需要、提供恰当、充分的信息,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他信息来源,从而增加其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而信息风险的上升,又会使投资者的必要报酬率和资金成本随之攀升,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也就难怪有人将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的美国,仍沿袭着工业时代的会计模式,视为一种"国家危机"。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会计学者已经开始反思和变革现行的、历史的、分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模式,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信息技术时代需要的新型会计模式,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发展,及早参与这一历史进程。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与财务报告的发展 

  我们知道,财务会计又称为对外报告会计,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财务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大量新型经济事物的出现,同时也使信息使用者面临着许多新的经济决策,从而反过来对会计信息产生了新的需要,换句话说,信息技术革命也带来了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前面所述的现行会计模式的诸多缺陷的直接原因便是其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难以满足由信息技术革命所导致的信息使用者变化了的信息需要。因此,新型会计模式的构建无疑仍应坚持信息使用者导向,而研究新时期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则对其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通过对大量的职业投资者、信贷者和他们的顾问人员的调查研究以后,发表了题目为《改进企业报告---顾客导向( 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er focus)》的研究报告(又称为Jenkins报告),对使用者需要的信息类型和改进现行报告的建议等作了全面阐述,认为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 (3)前瞻性信息;(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其中,使用者尤其希望财务报告更多地披露以下信息: (1)企业分别信息; (2)创新金融工具信息;(3)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协议信息; (4)核心与非核心业务信息;(5)一些特定资产和负债(如已扣除预计坏账损失后的应收账款,按摊余成本和估计可实现价值孰低报告的资本化的电影开发成本、按估计支付额报告的或有负债等)计量的不确定性信息;(6)季度报告信息(包括第四季度报告和季度分部报告)(AICPA94)(陈毓圭,1996)。 

  从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变化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信息使用者要求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和有助于预测、评估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指标和相关信息。因此上述要求披露的信息几乎都是为了保证这些信息对使用者决策的最大相关性。我们知道,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在工业时代、基于公司的代理关系,为报告和解脱管理人员的经管责任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自然天经地义。而如今,在信息技术时代,宏、微观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现行财务报告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已毫无用处;另一方面,许多与企业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的经济业务(如创新金融工具、信息技术资产)却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大大削弱了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也不符合充分披露原则。这样,改革现行的只关注过去的财务报告、建立能更好地昭示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已势在必行。但问题也因之接踵而至: (1)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对于使用者未来的经济决策更具相关性,那么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是否须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呢?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公共监督委员会为此曾专门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这一问题纳入它研究议程 (AICPA,1993)。但是,Jenkins报告的结果却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使用者并不主张以公允价值模式替代历史成本模式,其理由主要是出于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一贯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 。不过 ,他们主张多种计量属性相混合模型(Mixed-attribute Model),如对于一些特定资产、负债和行业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这些特定类型的资产、负债和行业包括:a.金融资产;b.可以从活跃的二级市场获取市场价格的(证券)资产,c.非核心资产,包括非经营性资产和不再构成企业持续经营业务组成部分的资产与负债(如行将销售、处置、清理的资产和负债);d.金融行业。至于其他财务报表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则可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使用者可根据自己需要来对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分析 (AICPA,1994)。由此可见,在未来财务报告中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一个趋势,而公允价值信息的有用性则是勿庸置疑的; (2)既然信息使用者需要面向未来的信息,而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企业管理者又是提供这方面信息的最佳人选,那么企业管理人员预测财务报表是否也应该成为财务报告披露的一部分呢?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两个典型问题: 一是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二是败德行为 (Moral Hazard) ,前者会使管理者掩盖一些不利信息,后者会使管理者作出一些损人利已的估计(谢康,1995),所以管理者的预测财务报表的客观性难以保证,为此,使用者一般倾向于由管理者提供有关前瞻性信息,由他们自己来作财务预测,Jenkins 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大概是美国等国证券管理机构对公司盈利预测的披露未作强制要求主要原因(若公司自发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则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我国除对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要求披露盈利预测外,对其年度报告也未作要求;(3)既然现行财务报告中有些信息已经"过时",那么究竟哪些信息应予剔除呢?无疑剔除一些不再重要、有用的信息,对于降低企业的编报和审批成本,减少对使用者利用信息的干扰和误导是颇有益处的,但是要甄别这些信息又并非易事。根据美国巴斯(Barth)和墨菲(Murphy)两位教授的抽样调查显示,在美国的现行财务报告中,租赁、养老金、其他退休金、所得税,承付款项与或有事项以及股东权益这六个方面的信息占了所披露信息的4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拟首先对这些信息"开刀",减少其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披露要求(Beresford and Hepp,1995)。虽然我国情况不同,但对我国的现行财务报告信息作相关的研究和甄别工作,对于企业、投资者、证券管理和准则制订机构、乃至证券市场的发育,显然都有好处。 

  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变化的第二个特点是对分部信息的格外关注,使用者认为分部信息是确认和分析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而评估机会和风险又是其决定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大公司中分部信息之重要,尤其是在分析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时,使用者认为分部信息比企业整体信息更为有效。为此,Jenkins报告中将提供和改善分部信息放在了改进财务报告工作最为优先的位置,并且主张分季陈报(AICPA,1994)。与此同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 )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也都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工作。1993年,FASB和ASB联合发表了《欢迎评论:报告企业的分类信息 (Invitation to comment: Reporting Disaggregated Informat- ion by Business Enterprises )》研究报告;1994年,IASC发表了《报告分部财务信息:原则说明草案(Re porting Financial Informafion by segment: Draft Statement of principles)》;目前它们正在制订或已制订分部报告准则。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Yuji Ijiri)甚至撰文主张设计一张分部报表(Segment Sta tement)作为除现行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之外的第四张基本报表(Ijiri ,1995)。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分部报告信息已经具有了与现行三张基本报表信息平起平坐的重要地位,不可等闲视之。而在我国现已制订的具体准则中,没有分部报告准则的内容,学术界对此也很少探讨,说明分部信息尚未引起我们的应有重视,值得关注。 

  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变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要求披露的信息量或信息范围大为扩大。使用者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如经营信息);不仅要求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披露定性信息(如财务和主要经营数据变动的原因);不仅要求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披露不确定性信息(如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信息)。另外,还有上面所说的:除历史信息之外要求披露的前瞻性信息;除企业整体信息之外要求披露的分部信息。由于这些使用者扩大了的信息需要就现行财务报表的性质而言,还无法内化到报表中去,这样势必只能在表外的附注和说明中加以披露,从而对财务报告的结构带来深远影响.根据安永(Ernst & Young)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Groves)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信息量自1972年来以平均每年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附注的年增长速度则达7.5%(Beresfovd and Hepp,1995)。无疑,如果信息使用者的上述信息需要都得到满足的话,后者的增长速度将更快。这样就势必会出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即在整个财务报表结构中,表外披露将越来越冗长,并且无论其信息量还是信息价值也将越来越高,俨然有喧宾夺主的态势,而相比之下,财务报表的主体角色则日显黯然。因此,是继续保持现状,扩大表外披露的信息量,还是从根本上变革现行财务报告的内容和体系,必将是未来财务报告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变化的第四个特点是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从前面对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分析,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使用者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放在了首要位置,但强调相关性,尤其是要求企业提供有关面向未来的信息,势必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于是"相对可靠性"(Relative Reliability)概念应运而生。使用者认为,对于那些相对不太可靠而又相关的信息,只要在披露该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量的方法和假设即可,这样,他们便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当然,使用者对审计在其中的作用更是备加青睐,因此,随着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和财务报告的发展,审计的功能和业务范围自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2) 关于可比性和一贯性。在会计信息可比性和一贯性之间,使用者更加偏好一贯性,他们认为如果企业财务报告能在较长时期内(一般是5-10年)保持一贯,将对他们进行趋势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大有帮助。至于各个企业之间因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使用者认为无伤大雅,因为每一种备选会计方法都有其合理之处,都有其适用的企业和经济环境,只要企业将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予以充分披露,他们就可以据此解释和消除企业间的不可比因素。换句话说,现行企业采用会计方法上的灵活性并没有构成他们分析的重要障碍,相反,由于企业所采纳会计原则的变更往往成了他们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障碍。这一新的动向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恰恰与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一些国家所进行的旨在减少备选会计方法,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会计准则改革相悖。(3)关于反馈价值(Feedback Value)和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80年发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SFAC No2: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cmation),在该公告中提出了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两个质量特征。其中,反馈价值是衡量会计信息在帮助使用者证实和矫正前期预期的能力方面的指标,预测价值是衡量会计信息在帮助使用者正确预测过去或现在事项未来结果的能力方面的指标。多年来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一直偏重于前者,而从Jenkins报告中可以看出,信息使用者在要求和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时,已经把预测价值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4)关于及时性。使用者当然希望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得越快越好,但考虑到如果财务报告披露过于频繁,会助长企业和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影响股价波动,因此,使用者认为按季报告最为适宜和充分,不过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变动事项则应予以即时陈报。 

  Jenkins报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会计职业界的广泛关注。美国财务经理协会(FEI)代表弗兰克·鲍莱利(Frank Borelli) 首先对该报告进行了强烈批评,他认为现在披露的信息相对于便用者正常的决策而言,已经过量,若按照 Jenkins 报告所言,再增加新的披露内容的话 ,势必将使财务披露成本和独立审计费用猛升5%-20%(Beresford and Hepp,1995)。纽约大学会计学教授李J·西德勒(Lee J·Seidler)认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只是"听了他们所想听的话",因为他在通过对由该委员会调查资料所形成的数据库(Database)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些重要机构和使用者的意见并没有被 Jenkins 报告所采纳,从而怀疑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动机问题(Seidlen,1995)。尽管如此,职业界的大部分人士对 Jenkins 报告还是持肯定态度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该报告的观点也基本赞同,并且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的编制成本和阅读与分析成本,不会产生信息过量或成本过高的情况,并推论信息技术革命所导致的信息成本降低可能是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急增的最为重要的原因,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研究Jenkins报告的观点和信息技术时代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问题,以拟定下一步工作的思路(Beresford and Hepp,1995)。 

  我们认为,Jenkins 报告对于我国财务会计的发展亦是颇有借鉴意义的,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后,再归纳、总结,下结论,贴近实际;二是它的内容,尤其是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内容,我们认为,只要财务报告"服务于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的目标不变,它必将是未来财务报告发展方向。但是,中国与美国的环境毕竟有诸多不同,因此在借鉴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证券市场效率与会计信息问题。证券市场效率是指证券市场根据有关信息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它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市场发育程度.在Jenkins报告中,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指职业投资者和信贷者,他们的信息需要与证券市场的效率直接相关;而且考察证券市场的效率又可以反映出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及其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根据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帕蒂特(Pettit),沃尔夫森和帕特尔(Wolfson and Patell)等的实证研究,认为美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达到中强式效率;而简森( Jensen )吉弗里和帕尔曼(Givoly and Pallnon)、西亨(Seyhun)等的研究则认为美国的证券市场已经符合强式效率假设(参见李昌震,1993)。  由此可见,美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即使是中强式效率,也说明其证券价格已经不仅反映了历史的信息,而且反映了所有公开披露的信息。为防止内幕交易和过度投机,自然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那些能够昭示未来的信息,更是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和股价的剧烈波动,所以Jenkins报告中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自在情理之中。然而反顾我国的证券市场,尽管研究已经表明,每股税后利润、每股净资产、速动比率等信息已与股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但其他会计信息与股份的关系并不大(汤云为、谷澍,1995)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还是很低的。1994 年,俞乔的实证研究表明深、 沪股市尚不具有弱式效率(俞乔,1994);1995年,宋颂兴和金伟根发现沪市股价有随机游走特征 (Random walk),从而断定上海股市已达到弱式效率(宋颂兴、金伟根,1995),而吴世农的研究则认为“某段时期股价的随机游走特征尚不能完全确定股市达到弱式效率”,我国股市可能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弱式效率(吴世农,1996)。由此可见,我国股价对历史信息都尚未完全反映(投资者"随大势"),又何谈所有公开披露的信息呢?所以,我们认为,要在我国的财务报告中披露Jenkins报告中所说的一些新信息尚待时日,否则容易引致信息资源的浪费和股市的剧烈波动,当然我们并不排斥扩大信息披露量对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作用。 

  第二是成本与效益问题。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企业的信息供给成本,还是使用者的信息利用成本都较高,而同时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信息产出效益又不显著,因此,在考虑我国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量时,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在美国有效益的信息,在我国不一定有(至少目前如此)。同时,这里还得考虑一个竞争得失问题。史蒂文森(Stevensen)认为披露以下信息会产生竞争不利:(1)技术和管理创新信息; (2)战略、计划和策略信息;(3)经营信息(Stevensen,1980)。而在Jenkins报告中,这些信息不少已经列入了需要财务报告披露的"名单",因为报告认为披露企业也可以从对手披露的有关信息中得到竞争好处,即所谓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信息使用者也可从中受益,所以在市场竞争机制较为成熟的美国,披露这类信息可能会导致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对于市场竞争机制尚处于初创时期的我国来讲,是否适用,得失能否均衡,是值得探讨的。 

   三、财务会计发展的前景展望与我们的对策 

  (一)财务会计发展的前景展望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冲击可以说是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但同时它也为财务会计的未来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1.关于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1) 未来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将逐渐由以过去已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主转向以未来的经济行为、未来的经济利益或未来的机会与风险为主,或两者并举。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衍生金融工具等将纳入会计确认的范围。

  (2) 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将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而且历史成本的历史地位将逐步削弱,公允价值的作用将凸现出来。 

  (3) 未来财务报告的信息量将进一步增加,披露将更加及时,并由以披露过去的交易信息为主转向以披露昭示未来的信息为主,现行的三张基本报表的地位将削弱,革新的财务报表可能出现,表外披露的信息量在财务报告结构中仍将呈扩大之势。 

  2.关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现行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将被重新审视、改造甚至部分地摈弃,一种可能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会计现象的多维会计理论将受到欢迎。 

  3.关于会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未来会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将逐渐由现在通过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形成。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 On line Real-time System,简称OLRT)的出现和应用,将使会计业务或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时地记录和处理;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联机(On-line)的方式,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满足其决策需要,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去获得那些业经整合的、历史的信息。目前,日本Keiretsu的一些金融机构、德国一些公司的主要债权人银行,已经开始这么做(Wallman,1995)。因此,我们可以预想,等到所有报告企业、使用者都进入联机实时系统,并与诸如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这样的计算机网联网的话,会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方式将发生何等革命性的变化!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已于1995年起,要求所有规定的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的形式向其创设的全国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检索系统(EDGAR )提交通用财务报告,而该系统又与Internet连接,所以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用户都能十分便捷地获取财务报告信息。 

  4.关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趋势未来财务报告所需披露的不少信息,如前瞻性信息、分部信息、经营业绩信息等,在传统上大都属于管理会计信息范畴,而现在这些信息正在被转化为对外报告信息。同时,上述联机实时系统的应用,又使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对内报告信息和对外报告信息的界限已很不明确。因此,未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两者之间将出现一定的融合趋势。 

  (二)我们的对策 

  对于我国会计界来讲,在尚未完善地建构起工业时代特征的会计模式时,又面临信息技术时代到来的严峻挑战,可谓任重道远。但我们认为,这或许也正是跳跃式地推进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契机所在。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随时考察、跟踪、分析、预测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其特点,并建立相应的会计反应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会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 

  2.要组织力量,经常性地调查研究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与特点,并据此来确定我国财务报告发展和会计准则制订的方向。 

  3.在学习、研究、应用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它们的前提,不可无视中外会计环境之间的差异。如果研究发现,它们的前提是合理的,我们就应该首先积极创造这个前提,然后再推进相应的会计改革。 

  4.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针对现实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作一些超前性的研究。正如毛泽东在1949年将革命队伍由农村推进到城市时所说的那样:“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今天,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只能积极应战,别无他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