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005-07-18 12:52 来源:许波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析意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概念,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0年5 月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决策有用性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概括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指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两个须予分开的特征,即反映真实性与可核性。信息的中立性也和这两个特征一起产生作用,影响其有用性。”〔1 〕其中的可核性是指独立的会计人员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会得出高度一致的结果。中立性是信息不应当有预定结果的偏向,也就是制定或执行各种准则时,主要应当关心所产生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使信息受特定利益者的影响。

  应该注意的是,我国的“真实性原则”指的是可靠性这一主要质量特征,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把它列为12个原则之一(尽管列在第一位),与其它的原则相比,并没有显示出真实性在信息有用性中的地位。另外,关于这一原则应称为“可靠性”还是“真实性”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可靠性”适合的主要理由是可靠性比真实性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为了便于我国会计工作者理解,还是称为“真实性”更好。对此问题,笔者认为还是改称为 “可靠性”较好。理由如下:〈1〉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可靠”比“真实”更确切,有说质量“可靠”的,没有说质量“真实”的。〈2 〉“可靠性”主要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的,而“真实性”则主要是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角度来讲的。〈3〉“可靠性”的内涵更丰富。会计信息要成为可靠的,必须是真实的;但由于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真实的会计信息却未必都可靠。〈4 〉由于在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包含了真实性这一具有层次结构的质量特征,却使我国一些学者迷惑了,致使一些会计理论著作中竟将可靠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列作两个不同的原则。另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也将“可靠性”列为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之一。所以,这样改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真实性也不例外。所以,为了全面透彻地理解真实性的含义,有必要用辩证的方法,从反面再对这一问题认识一下,这就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局限性。

  首先,会计信息是历史信息。会计信息是对企业过去已经完成了的经济活动的反映,其真实性是对过去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是过去的“真实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是构成决策有用性这一反映会计信息总体特征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但决策是与企业未来相关的。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要对决策有用,必须输入预测模型,计算出预测的会计信息。如果输入的过程中,输入发生错误或预测模型本身有问题,都会使这一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决策的作用降低,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会计信息的历史性还表现在资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多数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在物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历史会计信息与企业现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之间会有较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会计理论界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方法,如物价变动会计。采用现行成本计价,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却会因为现行成本涉及太多的不肯定因素而使真实性降低。原因在于,“可靠性和相关性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 〔2〕因此,为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在真实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二者之间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让任何一方变为零。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使真实性和相关性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但有时不得不降低真实性以增强信息的相关性,从而使真实性显示出局限性。

  其次,会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会计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由于选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在反映同一经济事项时显现不同结果的特征。例如对存货的计价,现行制度规定的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五种。企业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存货计价,会导致收益产生差异。可见,产生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由于对同一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的结果,而这些方法都具有理论依据并且是会计准则所允许的。

  再次,会计信息含有估计的因素。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例如,坏帐准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年限等等。这些估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离开了会计估计,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揭示。这就难免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抹上一层令人疑惑的阴影”。〔3〕

  以上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另外,贯彻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可供企业选用的谨慎性原则,由于采用稳健的态度来确认、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导致信息偏离实际的情况。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一方面受到会计信息的特性和局限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会计运行期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各国的会计目标也不完全一样。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发表的第一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1)对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 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预计会计未来净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与不确定性的信息;(3)有关企业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它们变化的信息;(4)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业绩的信息;(5)有关管理人员如何履行业主委托的企业资源使用责任的信息。概括地说,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估量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二是关于企业资财上的权利和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目标为:(1 )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2 )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3)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以看出,目标的第(3)条是管理会计而不是财务会计的目标。因此, 基本准则提出的会计目标是以会计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的。

  如果将中美的会计目标作一简单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我国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作为第一目标,这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所致。企业会计目标由于受会计属性和会计运行其间的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并非一成不变,但在一定时期内,会计目标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稳定的会计目标又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形成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最主要就表现在对相关性和真实性的要求上。

  按照理想,人们希望所有的会计信息既具备相关性又具备真实性。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这两个质量特征是矛盾的统一体。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充分考虑了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之后,其有用性是一定的。在此情况下,应该强调信息的真实性还是相关性,笔者认为,这应由会计目标决定。

  美国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生产资源的私人占有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一般分离是其主要特点。而且,所有者的大多数投资活动是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中介的间接投资。因此,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就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他们“关注的不是某一企业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而是资本市场的平均风险与报酬水平及所投资企业的可能风险与报酬-具体地说,就是可能获得的现金股利、利息及投资的升值与所承受风险的比例”。〔4 〕这些投资者常常要利用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作出继续持有或售出手中股票、债券的决策,他们自然要求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尽可能地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又与未来相关,因而关于未来的信息是对他们最有用的。所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目标定为决策有用性,并且认为,当真实性与相关性发生矛盾时,应把相关性放在首要位置。“显然很多人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就是可靠性应是财务报表信息举足轻重的质量,即便以削弱相关性为代价,亦在所不惜……这种观点其实是有害的。”“如果按此观点公平逻辑地推理下去,势将导致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逐步下降的结论,结果将是大部分真正有用的信息要由财务报表以外的手段来提供,而经过审核的财务报表将日益提供那些高度可靠,然而不大相关,因而是无用的信息。”〔5〕

  我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资本的自由流动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投资是以实物形式进行直接投资,国家又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因此,从国有企业的角度讲,把国家作为会计信息最主要的使用者是合理的;从国家的角度讲,国家作为所有者把资源交给经营者(厂长、经理)去经营,最关心的是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情况,这一信息应当来自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国家根据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决定是否更换经营者,而不是要求企业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来决定是否出售国有产权。这就是说,在我国,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显然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更为必要。

  四、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思考

  从以上论述可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本质属性的重要质量特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本质的局限性又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呈现出相对性。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达到何种程度;反过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际达到的程度又会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况令人担忧。正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包含有反映真实性、反映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样,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包括有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完整三个方面。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会计信息反映真实性不够。企业如何通过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程序,产生符合用户需要的、具有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有具体会计准则进行规范。而我国目前只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的会计准则还未出台,企业的会计行为主要由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与国际惯例的差距,对于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是不利的。另外,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现行会计制度,也是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2)会计信息不准确。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程序、方法不熟悉,往往造成帐帐之间、帐实之间以及帐表之间数字不符。(3)会计信息不完整。包括反映不全面和揭示不充分两个方面。造成第一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的操纵引起的,如少计利润以达到偷漏所得税的目的等。第二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这对于规范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运行极为不利。

  针对上述问题,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出发,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尽快出台具体会计准则,促进企业会计行为规范化;(2)利用培训等各种形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3)积极利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对经营者进行评价,对经营不善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4)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 发挥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注:

  〔1〕《论财务会计概念》P69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娄尔行译。

  〔2〕《论财务会计概念》P78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娄尔行译。

  〔3〕《论财务会计概念》P7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娄尔行译。

  〔4〕《从经济环境看财务会计的目标》, 刘峰《当代财经》1995年第4期。

  〔5〕《论财务会计概念》P6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娄尔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