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对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的思考

2002-10-21 11:38 来源:《财务与会计》·郭宗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监使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及相关体系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探讨知识经济对会计提出了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挑战,即会计创新问题。 

  一、会计环境的新变化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大量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的涌现;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售后服务过程越来越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规模从大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小批量生产;生产形式从扩大再生产转向创新型再生产;电子商务有望成为贸易方式的新宠;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转向网络式水平管理。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对教育、文化、法律、政治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外部环境。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在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会计政策规范等方面,都必须摆脱旧的工业经济环境,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的会计模式。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面临的挑战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 
    
  首先,对会计目标、确认、计量及控制体系的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所引起的。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既表现为投入资产的无形化,也表现为知识产品和企业资产的无形化。首先是对会计确认的挑战。例如,作为无形资产主体产品的人力资产,在现行会计系统中没有将其确认为资产,但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由于人力资产构成资产的主体,如果不将它确认为资产,不仅不能如实反映各经济主体的规模,还会对企业收益的分配造成障碍。而如果将它确认为资产,其属性如何定义、相应的会计权益类要素如何设置、资产发生变动如何记录等,都是新问题。其次是会计计量难度加大。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资产尤其是信息资产的计量发生困难;二是收益的计量存在很大障碍;三是知识经济的无形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新要求。在实物经济形态中,微观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其所拥有、控制的机器设备、厂房、存货等各种有形资产,是会计反映和控制客体的中心。而在知识经济形态中,有形资产的作用减弱,而无形资产的作用得到强化,构成了微观经济的主体,因此,会计反映的中心自然也要由有形资产转为无形资产。 
    
  在控制主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体系也必须进行相应变革。例如资产转移控制,实物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型的资产,资产发生转移是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意识行为,作为资产只是被动地接受,即资产本身只有借助外界力量才能发生转移。会计以合约为依据记录财产的转移。但是,在知识经济形态中,构成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型资产,如人力资产可以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自主发生转移而无须借助任何外界力量。这种转移不仅使原企业资产减少,还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因为人力资源本身不仅有知识资产的转移,而且还有由知识资产产生的商业秘密,竞争对手将可能由此而获益。 
    
  其次,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知识化特征导致的。知识化特征主要反映在构成知识经济支柱的产业是高智力产业,即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化。高技术产业的特征有五个,即产业的高度知识性、高度增值性、高度渗透扩散性。高度风险性和极强的时效性。由此形成了三方面挑战: 
    
  (1)对传统会计成本分类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战。在知识经济形态中,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即产品的生产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和消费者导向型。生产和经营厂商要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个性化导致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的结构和数量、生产工时各不相同。这种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产品单一化和批量化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成本的分配也必然要作相应的改革,也就是说传统会计中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等已不适应新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的要求。 
    
  (2)对收益处理方法的调整。知识经济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世,资产的高速增值必然会产生收益的非稳定性。在传统物质经济形态中,受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占有性以及获取交易成本的制约,企业收益呈有限性和稳定性。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知识产品资源限制约束消失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特征,使成本约束的限制不再起作用。在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规律的支配下,企业收益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变动,即企业收益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呈正相关。产品市场份额越高,企业收益越大,反之收益越小。加之企业收益产生基础的模糊性,给会计处理收益的方法增加了难度。因为收益分配是在所有者、投资者、生产者之间进行的,由于收益产生基础的模糊性和非稳定性,使收益分配的合理程度难以界定,而收益分配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各分配主体的利益。 
    
  (3)使企业风险处理陷入困境。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收益与风险都是极大化特征,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新技术开发成功就意味着能够获得巨大市场收益,开发失败就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企业作为单个投资主体来看,开发研究失利的概率大于成功率,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来观察,开发成功的收益要大于开发投资失败。会计如何处理科学研究开发所造成的损失,既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又影响企业的利益。 
    
  第三,对会计模式形成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特征所导致的。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经济,是一种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的开放型的全球经济。无论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利用因特网都能够获得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商品和服务。消费者使用全球化产品,生产厂商从全球获取生产要素,进行全球化生产。由于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会计运行的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活动的形式。而一定时期会计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以该时期的会计环境为前提的。经济的全球化特征不仅使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要求经济的运行必须按相同的规则进行。作为记录经济运行状态的会计,在会计目标的制定、会计程序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规范体系的颁布、会计报告的形式等方面,按照相同的惯例构建,以服务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创新的构想 

  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 
    
  现有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会计理论界必须尽快研究新的会计模式。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含义。 
    
  (二)研究和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采取多重计量手段,是科学而现实的正确选择。 
    
  (三)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已有30多年,由于涉及到经济理论、会计理论以及计量等一些“禁区”问题,它仍然未纳入财务会计大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宽广得多,财务会计要跟上这种要求,就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如环境报告等),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 
    
  (四)变革财务报告 
    
  现行财务模式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模式,即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事项会计上可确认,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事项会计上不予确认。美国学者韦尔曼针对这种模式的沿革,提出了一个彩色模式。所谓彩色模式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分为5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报告那些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传统的会计报告内容;第二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自创商誉等);第三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等);第四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风险等);第五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知识资本等)。按照彩色模式,可以较全面地报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从传统财务报告的墨守成规中“解套”,较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会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