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试论企业表外信息的披露

2005-07-28 17:07 来源:审计与经济研究·张红英

  摘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会计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现行财务报表表内内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披露表外信息已成必然。 由于表外信息自身固有特点, 为了确保表外信息披露质量, 提高表外信息有效性, 对表外信息披露内容必须予以明确, 同时遵循表外信息披露原则, 力求表外信息充分、公允、适当。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会计存在与发展的灵魂。正确公允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持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并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股份企业和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求企业按时披露表内信息,而且对企业表外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一、企业表外信息的特点

  所谓表外信息,主要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大基本报表以外,以附注、解释、明细附表、补充报表等形式披露的其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通常表外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l、目前还无法通过列入三大基本报表来规范反映。

  2、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未来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3、对表内信息起到补充、说明、解释等作用,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4、通常包括一些非财务数据,如人力资源信息、前瞻性信息、企业背景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

  二、企业表外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弥补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不足

  现行财务报表是传统财务会计系统的产物。在这种模式下,会计主体以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交易为对象,在货币计量和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最后以通用财务报表的形式披露财务信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大量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和使用,人们对财务信息内容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财务报表的披露在实践中己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忽略了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相关信息。由于现行财务报表主要借助货币计量单位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因而许多无法量化的事实和质量信息不能得到揭示,如企业管理当局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研究和开发的新项目、公司的生产能力、未来发展设想;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占有率预测、盈利预测;员工素质构成、公司的亲和力、公司形象等等。而这些非量化信息往往是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等所必需的。对投资者而言,企业过去或现在的业绩固然要分析,但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信息、现金流动信息等,他们往往更加关注。披露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财务信息所传递的含义,了解经济事项变动的原因,关注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正确评价企业发展所拥有的机会和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对企业而言,这些表外信息的披露,有助于他们发现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不足,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改进经营管理策略、提高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形象。

  2、现行财务报表披露的是通用信息,它假定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具有共同的需要。事实上,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式,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现行财务报表的披露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以投资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忽视了对其他利益集团承担的报告责任。

  3、现行财务报表披露的是历史信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发生额进行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果不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决策的要求来看,由于决策是一项面向未来的行为,因此最相关的是预测信息。

  4、现行财务报表只能近似地反映己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但对许多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则不能全面、准确地加以提不。

  (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获取的信息,除了年度报告、中期报告或临时报告外,还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重要信息公告等。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适当,直接影响证券市场效率、机制功能的发挥,其作用链可表述为:会计信息披露一证券供求一证券价格一资源配置一市场效率。

  三、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表外信息披露方式较为灵活,根据“两则”的有关规定,会计人员可通过附注、注释、会计报表附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方式披露表外信息。本人认为,未来可能被要求披露的表外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政策的变更与选择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和呈报财务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惯例和方法。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可能导致报表项目内容发生根本性质变化。通过揭示会计政策的变更与选择,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信息产生的全过程及对报表产生的不同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l号一财务报告的呈报》中列示了一些需要披露的会计政策,包括收入确认、合并原则、企业联营等20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一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对会计政策披露的规范性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有八项,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用于评价企业的资产营运状况;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数用于评价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用于评价企业发展能力和增长潜力。披露这些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把握企业发展方向。

  3、管理当局声明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往往比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多地了解企业各项交易和重要事项,如公司财务状况说明、经营业绩变化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及时披露管理当局声明,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4、前瞻性信息

  前瞻性信息的披露可以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从而降低与投资者预期投资收益相联系的不确定性风险。我国《证券法》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在招股说明书及上市公告中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目前应披露的前瞻性信息主要包括:(1)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包括公司行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风险;(2) 公司管理部门制订的盈利计划,包括确定盈利的诸多有利因素;(3)实际经营业绩与已往披露的机会和风险比较,包括对影响业绩上升或滑坡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5、分部信息

  伴随着企业资产重组及买壳上市行为的出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日益普遍。为了准确反映各分支机构不同的盈利水平、发展速度及风险承受力等情况, 表外披露分部信息已成为必然。分部信息主要是按行业和地区提供有关的数据,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1)行业分部的销售和利润;(2)地区分部的销售额和利润;(3)分部之间的转移价格;(4)分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等等。

  6、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信息

  目前,关联方交易己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主要手段。为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表外披露关联方及其交易日益重要。按照规定,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披露内容应包括:(1)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2)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要求披露两年期比较数据);(3)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披露至本期期末止的关联方交易累计未结算的金额或相应比例);(4)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5)关联方之间签订的交易协议或合同的当期和以后各期披露协议或合同的主要内容、交易总额以及当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

  7 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由于会计估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确认标准不同将导致估计结果的差异,从而导致净利润的虚计和资产的不实,使会计信息不可比。表外披露会计估计,有助于克服以上不足。常见的会计估计项目包括坏账、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无形资产受益期等。

  8、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债务担保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1)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2)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3)获得赔偿的可能性;(4)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或有资产形成原因及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9、人力资源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己成为企业的巨大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披露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评价企业业绩和发展潜能。披露内容包括:(1)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分析;(2)人力资源流通情况分析;(3)人力资源效益情况分析等。

  10、企业背景信息

  企业背景信息往往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资信能力、发展潜力的主要参考资料,内容包括:(1)企业经营业务范围、性质;(2)企业资产规模; (3)企业产业结构;(4)企业总体规划及发展目标;(5)企业竞争对手;(6)企业董事会成员、大股东、主要管理人员相关信息等。

  1l、物价变动信息

  主要是指在通货膨胀严重、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表内信息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应按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等计价方法调整表内数据,以说明物价变动对表内信息的影响程度以及调整方法与计价基础。

  12、重要事项的说明

  披露有可能对企业表内信息产生重大影响而又不能在表内得到反映的企业重要事项,如某些债券、股票、期权、期货、运输合同、租赁合同、融资协议以及企业合并、分立或重组等事项。

  13、社会责任信息

  企业将其所承担的社会方面的信息对外披露,有助于人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出正确评价,是衡量企业社会效益的基础。目前各国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运用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有的作为现行财务报告的附加报告;在披露的内容方面,有的强调环境保护、雇员利益保护,有的强调教育、慈善事业、集体福利,还有的强调就业情况、质量赔偿等。

  四、表外信息披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表外信息披露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关系

  目前我国企业对表外信息的披露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表外信息是表内信息的附带部分,只要正确披露了表内信息,表外信息披露多少并不重要;二是认为表外信息披露过多有损企业的商业秘密,应尽量少披露。本人认为表外信息内容丰富,不仅有财务信息,而且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表外信息不仅对表内信息起到补充、解释和证明作用,而且还是对表内信息的延伸和扩展,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某些表外信息甚至比表内信息更有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充分披露表外信息,另一方面则必须充分意识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如产品配方、企业经营战略的具体细节等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必须严加保护,如果不加考虑将其在表外披露,则将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必须谨慎处理。

  2、严格遵循重要性与充分性相结合原则

  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原则是指对不同的表外信息应选择不同的披露方法,对重大事项应充分、详尽地披露,对一般事项则只需简略说明甚至不披露。否则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反而容易使信息使用者如入迷宫,无从下手。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则要求披露的信息要尽可能系统、完整,否则信息披露的遗漏或疏忽会造成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误解或费解。由于表外信息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资料收集相对困难,有些信息的取得有违成本效益原则,因此,信息披露应围绕信息用户需求,遵循重要性与充分性相结合原则,确保信息准确、及时、有效。

  3、严格遵循定性披露与定量披露相结合原则

  通常人们对会计信息侧重于定量披露,但有些内容如自创商誉、人力资源等的计量问题目前尚未定论,人们只能以文字说明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但一旦它们的计量问题得以解决,这些表外项目必将纳入表内以充分揭示相关信息。因此,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应注意将定性与定量恰当结合, 以确保信息用户全面、准确理解相关信息所传递的内涵,避免错误理解和使用。

  4、严格遵循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原则

  对不同的事物,人们的观点也往往不一致,各自表现出的喜好也大相径庭。而企业在披露表外信息时往往并不以用户或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偏好为依据,而是根据自身的偏好和需要。于是,讲成绩时过于夸张,预测未来总是“前途一片光明”;而谈到问题则含糊其辞,遮遮掩掩,以至于那些已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的公司,也总是试图给人一种“并非很糟”的印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制订一套较为规范的表外信息披露制度,对某些重大信息要强制披露,以保证表外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降低用户信息风险。而对自愿性披露的信息,也要加以引导和鼓励。

  5、提高表外信息的编制质量

  表外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数量多少,不仅取决于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理解程度,还取决于他们对表外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充分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表外信息质量。这要注意:(1)披露表外信息时要做到计算准确、用词恰当、重点突出,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的经济事项的披露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于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2)披露盈利预测等信息时,假定条件要充分,编制和推理过程要严谨,运用方法要恰当,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允,不任意夸大盈利能力。

  6、明确披露虚假表外信息的法律责任

  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困扰会计界的一大难题。目前表内信息失真引起的法律责任问题己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法》对此也作了明文规定,但对表外信息披露虚假引发的法律责任问题尚未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表外信息提供者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存在。因此必须尽快制定表外信息披露具体准则,进一步规范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对违法披露表外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表外信息的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净化信息市场。

  [参考文献]

  [1]郑大喜。试论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J].福建财会,2000,(4)。

  [2]饶文英。试论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表外信息的作用[J]. 财务与会计,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