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北京银行集中会计核算案例分析

2005-01-31 11:28 来源: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一转眼,北京银行马上就满9周岁了。9年,北京银行奇迹般地成为一个无论业内业外都不可小觑的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金融机构!其领导者的智慧和魄力可见一斑!

  数字最能说明北京银行9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止到2003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从成立之初的217亿元增长到1710亿元,存款余额从183亿元增长到1568亿元,贷款余额从49亿元增长到942亿元,分别比成立之初增长了6.8倍、7.5倍和18倍。

  北京银行取得的巨大成绩,不仅使国内同业赞叹不已,而且也引起了世界金融领域的高度关注。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北京银行为亚洲200家银行中的第61位、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第515位;《金融时报》评选北京银行为中国最大50家银行中的第13位。

  北京银行董事长阎冰竹说,北京银行的目标是“进入国际现代化中型银行之列”。

  如今,北京银行像一个生气勃勃、锐意进取的强壮青年,正按照既定目标,迈开大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银行走出了一条小机构、全功能、大发展的国内中小金融机构独特的发展道路。这条路值得思考和借鉴。

  北京银行:集中会计核算保证业务顺畅运行

  如果把银行比作一个人的话,会计工作就像是这个人遍布全身的神经。如果没有会计工作,银行将不能正常运转。而会计工作的好坏,决定着整个银行业务是否顺畅。

  北京银行成立之初,运用的是延续了几百年的手工记账报表的方式,会计人员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打算盘和抄账本。如今,先进的计算机已经代替了这一古老的工具,敲击键盘替代了拨打算盘。而会计网络也替代了人工送账本,不仅快捷,而且安全。

  北京银行在2000年上半年,建立了全行性的会计核算中心,将以前分散在各支行的清算业务、核算业务、提入票据业务、会计信息等业务集中起来由核算中心统一进行和完成。

  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相对集中和统一的业务处理模式,从一定程度说代表了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轻松快捷的年终结算

  每到年底,是银行最为繁忙的时候,在12月31日这天,许多银行都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因为年终决算是银行全年工作的重头戏。为了做好年终结算,银行往往离决算日还有几十天,就要协调各方力量,兴师动众提前安排。

  可是,北京银行从2000年年底开始,就见不到这样繁忙的景象了。北京银行核算中心经理向记者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充满了自豪和愉悦。她介绍说:“从2000年底到现在,我们年终结算只要80多人就可以完成了,而且又快又准。会计信息集中后,全行会计报表的报送时间由原来的期末后5日提前到期末后1日,全行过去由近百人做的工作,现在仅由2人、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据介绍,在2000年年终决算中,北京银行的86名决算人员承担了以往全行近千名会计人员的工作,当日处理账务28836笔,是平日工作量的7倍,处理交易178477笔,是平日工作量的两倍,打印决算报表882份,成功实现了年终决算账务、报表编制的电子化处理,实现了年终决算工作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北京银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和计算机技术在该行会计核算中的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在北京银行,延续了数百年的手工账本已被电子信息记录所替代,会计报表的手工编制、汇总、人工传递已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处理,并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在银行会计核算实行电子化网络处理后,传统的劳动组织如不予以改变,其结果是造成人员的人为浪费,而操作的不统一更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与经营风险。这就涉及到了北京银行进行的会计核算集中这一重要问题。

  会计核算集中

  据了解,北京银行在1999年底,就将集中会计核算作为实现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对荷兰阿鹿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等国际化大银行内部管理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核算中心,开始全面推进全行的集中会计核算。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银行在全国银行业率先实现了诸多突破。

  首先,这项改革实现了全行资金清算集中。

  对内,各支行、总行营业部在核算中心开立资金清算账户,支行间的本外币资金清算、系统内联行清算、总部贷款、投资、拆借资金的划转等业务,通过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对外,总行在人民银行、上海清算中心开设的备付金账户,统一管理系统外的本外币资金清算(包括电子联行、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银行卡等)。截至2004年6月,全行人民币资金集中清算近千万笔,清算金额数万亿元,保持了零风险纪录。

  其次,实现了全行损益核算集中。

  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北京银行将原来在总行费用科目中反映的各支行固定费用,直接反映在支行,按支行进行成本核算。并将全行的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统一进行计提折旧、摊销、报废等账务处理;统一计提和划转全行工资、三项费用,税费实行统一计算,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备抵费用;各支行业务及管理费用的列支统一由核算中心集中审核并进行账务处理;实现全行年终决算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账务结转,由核算中心负责年终决算工作。截至目前,实现全行表内123个、表外26个核算科目的集中记账。共处理支行报账60万笔,报账金额3.3亿元,调整支行不合理开支3015笔,金额855万元。

  再次,实现了全行会计信息集中。

  北京银行将自1996年成立以来108家支行的月计表、资产负债表、损益及损益明细表、年计表1万余份,进行归集、整理、录入,建成全行会计信息库。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全行会计报表的统一编制、汇总、报送,全行本外币报表合一,一个工作日完成。

  此外,还实现了全行提入票据集中。

  北京银行全行的同城提入票据由中心统一取票,经审查、验密、验印、进行批量记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提入票据由人工处理向计算机处理的转化。通过票据清分系统,实现了与人民银行清分数据的传输,全行提入票据的清分、审核、验印、记账、图像采集、数据压缩及传输全过程的计算机处理。开发了电子档案图像缩微系统程序,实现了提入票据图像的异地查询。目前,票据清分速度达到200张/每分钟,OCR自动识别速度为2秒钟/张支票,每场票据的清分处理时间平均为35分钟。

  此外,集中会计核算还实现了贷款账务、转贴现账务的集中处理、全行印鉴库统一管理等。

  成效明显

  北京银行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集中会计核算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银行业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会计核算体制同国际同业接轨的重要桥梁。集中会计核算不仅是银行加强内控管理、规范操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为建立面向客户、适应竞争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高科技、高素质、高效率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奠定了基础。

  具体来讲,通过集中会计核算,北京银行统一规范了该行会计业务,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营与管理中的优势。因为实现了经营一本账,保证了核算质量,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核算业务集中,充分发挥了科技这一先进生产力在业务工作中的先进作用。

  北京银行先后自行开发了提入票据清分机处理系统、电子档案图像缩微系统、贷款业务处理系统。

  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提入票据由人工处理向计算机处理的转化,通过票据清分系统,实现了与人民银行清分数据的传输,全行提入票据的清分、审核、验印、记账、图像采集、数据压缩及传输全过程的计算机处理;电子档案图像缩微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提入票据图像的信息共享,各支行可实时异地查询、监控资金流向;贷款业务系统的开发、运行,实现全行贷款业务集中处理以及贷款结息计算机自动处理,改变了繁琐的手工处理模式,将大量一线人员从案头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实现了贷款发放、收回、转期等情况日报制,确保行领导及职能部室及时了解信贷资金运转情况。

  而提入业务集中处理,则规范了业务操作,提高了业务受理的时效性,为新业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北京市各级财政集中支付招标工作中,北京银行凭借业务集中处理及时、准确、安全的优势,既极大地满足了客户对资金管理和监督的要求,又满足了该行内部对财政业务管理的要求,为该行新业务的拓展架起了一座桥梁。

  架起风险防范的“防火墙”

  北京银行会计核算部负责人介绍说,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会计核算的集中,从劳动组织上将会计核算与经营管理相对独立,为核算的真实反映、及时监督创造了条件,使会计内控在组织体制上得以落实,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

  首先是完善了核算中心内部控制体系。

  在明确各项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北京银行将各项业务按正常业务、特殊业务,分金额分别进行授权控制。在此基础上,针对核算集中带来的资金风险集中、业务处理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的问题,建立了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体系。并结合核算中心的业务特点,明确了事中、事后监督的内容,有效发挥了作用。

  从防范资金风险入手,北京银行在对集中处理业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的监督模式。比如对时间性强、业务量大的提入票据业务、费用报账及损益核算业务,该行采用柜员制与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方式。此外,该行还根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安排监督内容;对资金清算业务、贷款核算业务在实行复核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事中和事后监督。

  此外,北京银行还建立了内部稽查体系,对核算中心的内控制度、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进行检查和监督,这样,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业务管理、人员管理。

  根据总行事后监督部门检查的情况看,核算中心的业务差错率实现了即定目标,即定型差错率严格控制在了十万分之一以内,非定型差错率控制在了十万分之五以内。

  其次,保证了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

  由于核算中心承担了北京银行全行大部分的非柜面业务,对在日常业务中发现支行在执行制度和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如先后纠正了凭证交接、审核中的诸多问题,原始凭证发票大小写金额不符、发票付款单位非本行名称、无签发单位有效签章、外地发票剪角有误,发票为伪造发票,会计凭证使用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等。对在日常业务中反映出的支行在执行结算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北京银行也及时进行了纠正,如印鉴片的填写与印章的合规性问题、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不规范的问题等。

  再次,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职能。

  对清算账户的管理,由核算中心负责对全行集中资金清算账户的对账、核实工作。做到及时纠正和制止支行办理贷款、转贴现手续不全、会计操作不规范、账户使用不合规等行为,强化对集中核算涉及的相关过渡账户及共用账户的管理,做到及时对账,保证核算准确。做到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反馈业务执行和操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和完善工作的建议。

  人员成本精益求精

  集中会计核算后,北京银行将系统内往来、资金清算、上存定期、应收应付息计提、税费计提、损益结转、折旧摊销等核算业务实行了电子化处理,对过去雷同的重复手工作业转化为计算机处理,既保证了核算的真实准确,又大幅度地节省了人力。目前核算集中处理的人力资源较分散处理减少了近2/3.

  集中会计核算后,会计业务被分为柜面业务(即前台临柜处理的业务)和非柜面业务(即可以集中处理的业务)两部分,并通过改革劳动组织,将柜面业务和非柜面业务从劳动组织上分离,使支行能够集中精力抓服务,抓金融产品的营销,对于完善服务功能和市场拓展,为从管理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转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建立在集中会计核算基础上的综合柜员制、客户经理制,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增加了一倍,而从业人员减少了1/3.

  此外,集中会计核算还为北京银行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银行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集中精力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保证了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促使了会计人员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会计业务发展畅通无阻

  核算中心负责人认为,集中会计核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每项业务的集中都是对现行业务管理和操作模式发起的一次冲击,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银行在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和提高。

  几年来,在北京银行总行领导的正确思想领导下,集中会计核算已初见成效、初具规模。巩固集中核算的成果,查缺补漏、防范风险、乘势而上,为北京银行的业务发展搭建稳定、快速、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是面临在该行面前的首要任务。

  北京银行提出下面要做好几方面工作,来加速发展集中会计核算,促进集中会计核算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加强集中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控制。其次是要在提入票据集中清算的基础上,分步骤地实现会计凭证的数控处理。再次是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预留印鉴片智能化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几年来,北京银行正是通过运用科技化的先进手段,大胆革新,学习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树立起银行会计在人们心中的新形象,为该行创造出令人羡慕的诸多成效,成为国内银行会计革新的排头兵,为加入国际化的银行业竞争铺垫着一条坚实的路。

  商报链接

  北京银行1999年成立核算中心的背景:

  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行领导班子一直坚持业务创新、科技进步、严格控制风险这一经营理念,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大胆创新,为应对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于2000年7月22日率先成立国内银行界首家核算中心。

  为什么要成立会计核算中心?

  一、传统的银行管理方式与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不相适应。传统的银行管理方式既无法实现全行业务的统一处理,也不能实现全行辖区内的信息共享,更不用提向国际化靠拢。

  二、集中处理,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从发展方向看,现代化银行的经营方式开始从分散走向集约化经营,形成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中心,管理权上收到总行,各分支机构只负责业务经营。

  三、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及时、一致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之必需。

  四、依靠科技,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的需要。

  五、实现集约化经营,跨越式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什么是集中会计核算?

  所谓集中会计核算,就是在实现计算机联网处理和可靠的网络通信保障的基础上,按地区或行业实行会计业务的集中处理,将分散多级的核算体制统一为按地区或行业的集中核算体制。

  集中会计核算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而应运而生的,是西方银行业普遍采用的核算体制。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普遍采用的是以支行、分行、总行各为一个独立核算机构的多级核算体制,其主要特点适合于手工记账的操作方法,适合于以管理为核心的计划经济的经营思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上外资银行的引入,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会计核算体制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具,实现集中会计核算,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集中会计核算的意义

  集中会计核算,强化了商行会计核算对经营活动的监督职能,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成立核算中心后,从劳动组织上使会计核算与经营管理相对独立,为核算真实反映、及时监督创造了条件,使会计内控在组织体制上得以落实,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从核算中心内部控制体系上,明确了事中、事后监督的内容;从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准确性上,使支行在执行制度和业务操作中存在的凭证交接、审核中诸多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反映和及时纠正,特别是在提入票据集中处理基础上实现的全行印鉴集中管理,杜绝了全行预留印鉴片保管使用不规范、支付隐患严重的现象,确保全行印鉴库的安全、准确、一致;同时,对清算账户严格监督,定期对全行集中资金清算账户进行对账工作。

  集中会计核算,还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为现代化经营理念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改革后,系统内往来、资金清算、上存定期、应收应付计提、税费计提、损益结转、折旧摊销等核算业务实行了电子化处理,对过去雷同的重复手工作业转化为计算机处理,既保证了核算的真实准确,又大幅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在会计业务中形成的费用开支。目前核算集中处理的人力资源较分散处理减少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