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两种经济形态下产权主体博弈及其财务报表形式

2003-04-04 10:17 来源:《财务与会计》·潘琰、董必荣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实质上是出资者、债权人、经理人员、雇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契约的集合体,契约各方部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要素,或是财务资源,或是知识资源,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按照谁贡献准收益的原则,契约各方都是独立、平等的产权主体。因此契约当事人就向权利从未来的交易活动中获取自己的产权权益。但契约签订前各契约当事人理论上的独立平等地位。只能说明他们日后有平等参与企业控制权和剩余分配权博弈的机会,要把这种平等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则要取决于各利益当事人依据自身实力、日后在企业中的地位等因素进行博弈的结果。企业的财务报表形式正体现了企业各产权主体的最终博弈结果。

  一、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主体博弈及其财务报表

  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劳动、资本(财务资本),知识资源处于次要地位。企业的各利益当事人投入企业的资源分别为:出资者投入财务资源和部分人力资源、债权人投入财务资源,雇员投入体力劳动和知识资源,管理人员则投入知识资源,其他利益当事人也投入相应的资源。但工业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对企业财富的创造、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贡献的作用不太明显,起主导作用的是财务资源。更主要的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所有者拥有的知识资源有限,不一定有合适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实力。而财务资源所有者则可以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来显示自己的实力,这就使得财务资源所有者在企业的权利博弈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由于契约各方实力明显悬殊,博养的结果必然是“财务资本至上”,“资本雇佣劳动”,雇员、经理人员的部分权益被财务资源所有者剥夺。另外,同是财务资源提供者的出资人与债权人之间也存在一个博弈问题。尽管双方提供的均为财务资源,都能为企业创造增量价值,但债权人让渡的仅仅是财务资源有限期的使用权。所以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博弈中,股东仍是赢家,最终成为企业的真正所有者。从现行会计理论和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或“业主权益”这一称呼就可以明显看出股东的惟我独尊形象。会计理论中,与此背景相适应的典型的所有者权益理论是“业主权理论”。

  业主权理论认为:资产是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利,而负债则是所有者所承担的义务,资产减去负债便是所有者权益。该理论的会计方程式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在这一等式中,除出资者、债权人外,雇员、经理人员及其他利益当事人的权益被完全忽略,得不到丝毫反映。该理论还将雇员、经理人员、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所取得的收益,如工资、奖金、利息等都作为费用处理。业主权理论主要适用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在这些企业中,由于业主既是企业财务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管理者,直接管理或参与管理企业,向企业提供部分人力资源,与雇员、经理人员、债权人等相比实力明显处于优势,所以,企业的控制权、剩余分配权最终必然被业主所有。以业主权理论为基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应地就根据“资产-负债=业主权益”这一等式来编制,通常采用报告式,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则采用损益表。但在现行会计实务中,资产负债表编制依据的是实体理论,根据“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采用账户式编制,在形式上将债权人和股东置于同等的地位。尽管它与业主权理论有所不同,但所突出的仍是财务资源所有者的权益。

  这两张表的共同特征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主体博弈结果一致。资产负债表无论是以“资产一负债=业主权益”为基础进行编制,还是以“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进行编制,都体现了“财务资本至上”和“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在这两种形式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作为知识资源之一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极小,很多无形资产得不到客观反映,而知识资源的另一部分一人力资源,则一直游离于资产负债表外,还未被纳入现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样是作为契约方的经理人员、雇员等的权益在这两张报表中丝毫得不到体现。再看损益表,它是完全为股东服务的,计算的最终指标就是反映股东权益的净利润,而将利息、工资等其他利益当事人的收益都混在有关费用中反映。

  由上可知,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由工业经济时代的各产权主体-契约当事人,凭借各自实力最终博弈的结果。它完全是从博弈的赢家-出资人的角度去编制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的博弈及其财务报表

  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对它的解释: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1、知识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2、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蕴含着丰富知识资源的知识产品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导产品;3、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分配型经济,知识资源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和价值决定因素是分配的主要依据。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企业各产权主体一契约各方的实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财务资源所有者的实力相对削弱,地位下降,而知识资源所有者的力量增强,地位提高。各方实力的消长变化,必然突破原有的均衡状态,重新博弈一番,达到新的均衡。相应的会计理论中的所有者权益理论、会计恒等式及财务报表形式也将发生变化。

  据有关资料记载,本世纪20年代,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20%,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60%-80%都靠知识资源。据预测,未来农业新增长的5/6,工业新增长的70%-90%,都将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会进一步提高。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财务资源所有者和知识资源所有者是相互依赖的。但在工业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所有者更依赖于财务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则相反,财务资源所有者更依赖于知识资源。与此背景相适应,知识资源自身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在企业中,资产投入逐步无形化,知识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甚至超过财务资源。这些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契约各方的相对实力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知识资源所有者再也不能容忍财务资源所有者(主要是出资人)剥夺他们的部分权益。与此同时,在新一轮的博弈中,其他利益当事人也加入进来,出资者的实力将大大削弱,而经理人员、雇员、债权人等其他利益当事人的实力则大大增强。博弈的结果,各方只能相互妥协,共同参与分享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分配权。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此时的企业,实际上是为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服务的,为各契约方共同拥有。

  与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实力变化这一新的背景相对应,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理论和现行的财务报表形式也将改变。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所有者权益理论应采用“企业理论”为宜。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为许多群体之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机构。该理论中所说的群体,主要指出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雇员、顾客甚至征税和管理机构及一般社会公众等。以此理论为基础,相应的资产负债表必须体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也必须恰当地反映各契约方取得的收益。以企业理论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资产负债表可依据下列等式编制,即资产=权益。该等式的左边是各利益当事人投入的资产,包括财务资源和知识资源,右边的权益不仅仅包括传统的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还包括经理人员权益、雇员权益及其他当事人的权益。知识经济时代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不宜仅采用现行的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还应以增值表为主要报告形式。增值表是计算和反映企业增值额的形成及其分配的财务报表。增值表依据“增值额=增值额的分配”来编制。在这一等式中,左边的“增值额”等于增值毛额减折旧,其中,增值毛额=销售收入-外购材料、服务,右边的“增值额的分配”=经理人员及雇员所得+出资人所得+债权人所得+政府所得+其他利益当事人所得+留存盈利。在企业理论下,由于所有的相关群体都被认为是企业利益的收受者,因此,最相关的收益概念就是增值概念。

  用增值计算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企业内外各利益当事人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及其相应的受益情况,所以增值表更适合于反映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的权益、受益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均衡结构,增值表应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报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