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危害及对策

2006-10-16 10:17 来源:四川会计·何发明

  会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是经营者、投资者和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企业和单位无视国家政策法规,受利益驱动指使财会人员做假账、报假报表,还有些财会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在账务核算中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核算不实。一些企业在资产核算过程中,为了逃避国家税收和银行债务,不按照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想方设法挤占、虚列或漏记、少列成本、费用,隐瞒、转移或虚列收入。一是一些企业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以数谋官”,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收入核算“寅吃卯粮”;有的无视国家规定“以数谋私”,从本企业甚至小团体利益出发,任意扩大成本、费用,隐匿收入,偷漏税收;还有的企业利用待处理或待摊销项目,调节盈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二是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在举列债务时,不按债权、债务归属操作,造成负债不实,债权、债务不对应,手续不合法、不完备,名存实亡、有名无实、纠纷频繁。三是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税收,有意或无意少计漏提,侵占国家税款。比较突出的是:在增值税上,多列进项,扩大抵扣项目,通过关联交易任意降低计税价格,隐匿收入,违规冲抵销等手段逃避税收。在企业所得税上,任意挤占、违规摊销成本费用,收入挂账甚至不入账,不按责权发生制原则结转成本、费用和收入。在消费税和营业税上,弄虚作假少计漏报应税收入。

  (二)资本、资金不实。一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大影响,从形式上改制,注册资本巨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随意抽调资本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虚列实亏,无利分红,蚕食资本;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有的为了虚增企业规模和注册资本,在待处理科目上大做文章等等。二是在核对银行账、现金账、往来账等资金财务时有空挂漏失,与银行不按期对账,与业务往来单位不及时核对应收应付款项,造成现金账与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实不符。

  (三)会计处理、披露信息不实。一是在财务核算过程中,滥用会计科目,虚列会计明细,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在财务指标分析上不真实,特别是在选用会计数据作综合性分析时,有的时点数据和时期数据计算口径不一致,缺乏可比性。三是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不按规定的处理方法,或逃避税收,或粉饰财务状况,骗取社会的信任。四是在披露信息上不实,报喜不报忧,夸大业绩,回避隐患,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人。

  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环境的诸多方面不利因素,是直接、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

  1.从法律环境上看:一是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独立执法地位和权力缺乏保障。因财会人员的饭碗掌握在企业领导入手中,当企业利益与财会法规发生矛盾时,财会人员不得不按照企业领导旨意维护企业利益,而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置于次要地位。二是“法律白条”现象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处罚过轻,政府有关部门感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存在,似乎有“法不责众”之感。三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自己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在执业中不能认真按《独立审计准则》等审计准则和指南办事,无序竞争,执业质量低劣,往往是打审计之名,行捞钱之实,缺乏风险导向意识,使国家赋予的社会监督职责流于形式。四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及其主管部门法律意识淡薄,严重存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之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有可无,流于形式。

  2.从经济环境上看:由于我国目前初步实现从计划经济转机,会计在顺应市场经济转化方面还存在严重滞后问题,同时与国际惯例接轨也还存在很大差距。

  3.从文化环境上看:由于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非常大,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使会计领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需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重新定位,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不能不受到中外新旧文化观念的影响,出现失真问题。

  (二)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

  1.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上看,近几年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与之有关的经济法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缺乏可操作性。近年来,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给企业宽松环境,《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执行得不够理想。

  2.执法不严,长官意识浓厚。《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但在少数单位负责人心目中,权大于法,法规意识淡薄,长官意识浓厚,《会计法》的规定以及会计法规全然不放在心上。随心所欲,甚至凭感情、关系办事,钻改革的空子,为偷逃税款、公款宴请、公费旅游大开方便之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3.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我国《会计法》已颁布十多年了,仍有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搞假账真算。亏损企业千方百计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打肿脸充胖子”,效果好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预防今后企业不测,遮遮掩掩,隐瞒收入,截留税利。

  (三)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外部监管不力。据目前已查出的部分企业通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岗位责任不清的问题。在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存储的原始记录、计量、确认上都很薄弱,这些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信息源。由于企业在管理上的混乱,使得会计核算信息失去了可信度。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基础不牢,责任不清,致使企业财产物资账实不符。

  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受其审计人员力量、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未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一是有的中介机构为了争夺客户,一味迁就被审单位要求,有的问题知而不查,有的问题查而不纠,保护了企业的造假行为。二是有的地方涉及会计监督的政府部门未能形成一个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协调有效的整体监督体系,重复检查和监督遗漏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会计人员素质偏低,自身工作不到位。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200多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专教育的不足15%,未受过真正会计专门训练和考核的占70%,一些财会人员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工作和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财会部门自身工作不到位,对基础管理工作和健全制度等方面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这也在相当程度上使会计真实性失去了保障。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上述原因从制度根源上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非正式约束的缺陷,包括道德价值观念、意识观念、业务素质等缺陷。二是正式约束的缺陷。即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的缺陷。三是实施机制的缺陷。即,由于惩罚、监管不严,导致执行中对准则和制度的偏离。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严肃财经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质量,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关键在于要不断完善会计法规,强化执法力度。“矫枉必须过正”。尤其是在当前会计造假现象泛滥,以致严重干扰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要广泛宣传和严格贯彻、实施新修订《会计法》,抓住那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单位、典型责任人,特别是那些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编假报表的单位责任人,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及时从严处理,并公诸于众,起到震慑作用。各级财政、税务、审计、证券、银行等部门,要依据《会计法办强会计日常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再监督检查,杀住不注重执业质量、相互“残杀”的歪风,对完全失去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必须严肃处理。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监督体系,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委托一代理”制度行为普遍存在,它的内在缺陷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由于所有者(委托人)对企业内部人员具有聘任权利终极监督权利,所以内部人(代理人)的任何弄虚作假、消极懈怠和无能败绩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行为都可以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得以治理和矫正。因此,其具体作法为,一是对国企(包括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可以通过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的办法来制约造假作弊等行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二是实行财务总监和会计人员委派制,可以使他们的地位、身份和权限比较超脱,从而走出依附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违心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境地,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会计人员“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问题,使所有者能快捷和比较全面地获取企业内部信息,有效克服企业经营者操纵会计账务、信息不对称的弊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有效降低监督成本,避免经营失效的突发风险;同时还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立(即决策权、监督权、经营权)、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从而废除企业通过失真的会计信息谋取“书记收入”、“厂长利润”等不正当利益的根源。三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并结合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实际,实行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同时要发挥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有关部门的督促作用,对检查出的各种造假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维护行政监管部门的执法职能。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控制度是会计内部环境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流于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比,相差甚远,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内部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使企业会计工作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通过企业内控制度,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创造必要的条件,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一是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首先应依法设置账簿,编制或取得能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法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经审核无误后才能登记账簿。其次,应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定期进行账证、账账和账实核对,做到账证、账实相符,账实一致。最后,必须根据正确无误的账簿记录来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账表相符。报表准确、可靠。二是在目前情况下,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三是应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同时应改进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

  (五)增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按照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迫切加强学习财会法规、制度,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增加了,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设账、依法算账、依法理财,提供质量优良的会计信息。同时,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保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财务法规教育,增加他们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为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六)加快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企业会计质量与其工作手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实现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生成有了统一规范,有效克服了因手工操作所出现的失误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即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