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6 10:34 来源:四川会计·陈孝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同时由于入世,我国的会计也开始在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因此,“我国的会计如何发展”也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会计学人的面前。
一、国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会计的国际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犹如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一样错综复杂,耐人寻味。会计差异是由于各国长期的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等背景不同所造成的。由于会计差异所造成的会计信息的差异是令人吃惊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93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发现按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显示是盈利(615万德国马克),而按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则是亏损(1839万德国马克),两者相差 2454万德国马克。
产生会计差异的因素:
经济因素。由于各国经济体制不同所造成的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和力度的不同,经济结构差异所导致会计侧重点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处理差异,都会对会计国际差异造成影响。
法律因素。世界各国分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对于成文法系(大陆法系)国家而言,会计是法律的一部分,应当归入国家法律体系。而对于惯例法系(英美法系)国家而言,会计“不是法律而是艺术与科学的混合体”,没有关于会计的一个总体上的法律框架。基于两种不同的法律理念,其所造成的会计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投资者因素。不同国家,企业投资者(资金提供者)可以是银行、政府、家庭企业、民间和公共机构、外部股东等,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各不相同,从而也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满足不同的需要。
税收因素。在不同国家,税收法规对会计的影响是不同的,由此也造成了各国会计的差异。就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后者的会计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税收机关的需要,因此其会计体系受税法制约也要大一些。
利益因素。各国的会计师职业团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根深蒂固的会计差异的影响,而一旦他们赖以凭借的会计方法改变,那他们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各国职业团体又使得这些差异得以延续。
正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会计的国际差异成为一种长期的客观存在,从而也产生了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而这种差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发生作用。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视会计国际差异的存在,不是去消灭这种差异,而是努力去缩小差异,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从而趋利避害。
二、正确认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一)如何看待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政治化”,是利益之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都有其自身的利益所在。会计作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有其生存的环境——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对一个国家而言,其会计体系建立必将体现其本国或民族利益,但当把会计拿到国际大环境时就会涉及利益在不同国家分配的问题。所谓政治和利益高于一切,会计国际化的实质也就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再分配。美国、英国倡导会计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想会计“美国化”、“英国化”。因此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利益的争夺,也无时无刻不显示出其政治化的倾向。
会计国际化是我们的机遇。既然国际化趋势是必然的,而我们也有必要实行国际化,那么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就应当扮演一个积极而又现实的角色。所谓积极就是要努力把我们的特色介绍到国际上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现在很多人考虑的只是国际化进程中我们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却没有发觉机遇也在等待我们。众所周知,国际化也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而这个体系中的标准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各国会计实践中精炼而来,这就存在一个以谁的特点为主的问题,美国追求的是“美国化”,那么我们也应当致力于“中国化”。所谓现实,就是我们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来制定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我们的公司要在哪一国上市和发展,那我们就应当“入乡随俗”,不可全盘否定国际化。总之,我们即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排外”,要好好把握会计国际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我国会计的国家化
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们是一个和治的社会秩序和一个先天下后自我的价值取向。同时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也形成了一个权距跨度较大的社会。在会计上则表现为:缺乏稳健的思维,偏好于乐观的估计;政府会计管理权集中且直接介入会计信息的披露;国家会计法规具有普遍的认同性和权威性;会计人员缺乏系统的会计职业判断训练,会计处理以法律规范为标准。
经济基础对会计影响深远。我国以公有制基础的经济制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决定了会计一方面以国有资产增值为目标,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另一方面又为企业最大限度盈利,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同时也形成了会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企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各地会计水平有差异,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理论缺乏实践对象,但会计的重要性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来。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性质决定了会计必须按人民政府的政治意志运作,充分体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前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为会计改革、发展和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从法律上看,作为大陆法系的国家,包括会计管理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均处于国家详尽而又完善的法律管制之下,会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规范,具有很强的法制性。
(三)我国会计离国际化的差距
1.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数量而言,目前国际会计准则(IAS)已制定了41项,美国会计准则已制定了IO0多项,而我国目前才制定完成13项具体准则,因此在准则的完善程度方面我们还有差距。
2.对于传统会计以外的会计新领域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缺乏研究和探讨。
3.过于强调会计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披露功能,会计信息透明度不够。对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研究。
4.在会计法规的制定方面有违公平竞争原则、无法做到像国外那样的平等对待,比较典型的就是现行会计法律对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约束力不同。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协调的原则和途径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会计国际化协调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急需业务优先发展原则
入世后,随着上市公司大量涌向国外资本市场和跨国公司业务的迅猛发展,当前最迫切的是先做好上述两者的国际化协调工作,以降低信息披露成本,减少进入阻力,因此我们将部分急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业务优先国际化。
2.坚持“拿来”与“送出”原则
首先我们应当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国外的先进会计理论和方法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为我所用。同时也要敢于“送出去”,把我国优秀的会计特色介绍到国际上去,不要一味地做学生,要意识到我们也可以做老师。
3.利益导向原则
实行会计国际化无非就是实现经济利益上的协调,因此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就应以利益作为是否应当国际化导向。对于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化措施,我们都应当尽可能予以接受。当然这里还涉及一个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我们应有一个取舍的决心,着眼于长远的大利益,例如对于当前国际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如果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际资本市场都接受的话,那么也可以考虑与之接轨,即使这样做会在当前付出较大代价。
4.考虑国情,循序渐进原则
会计国际化进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考虑到当前实际,国际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会计国际化改革不能超越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与之同步进行;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对准则国际化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国会计水平总体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大段差距,使得我们在国际化同时,他国也在发展,这是一个艰苦的追赶过程。以上种种情况说明我国的国际化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5.共存、协商原则
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间就消除国家化,做到国际化,因此我们也可以保留自己的中国特色。会计国际化是世界各国的事而不是哪一国的事,因此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主,尊重他国主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这样会计国际化才可以顺利进行。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几点思路:
1.理论体系坚持以我为主,具体操作参照国际。即在制定会计原则和确定准则体系时应以国家化为基点,可以借鉴国际惯例,而会计处理方法则可参照国际先进成熟的会计方法,这样做目的并非是给国际化造成阻碍,而是基于我国现状考虑。全面的国际化或是在理论体系上的全面否定必定会造成剧烈的阵痛,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因素,还会使我们无所是从。因此为缩小差异可以从会计实务寻找突破口,然后逐步深化,最终达到国际化目标。
2.从少数的具体障碍寻求突破。当前我国与国际经济交流造成障碍的因素很多,如具体会计确认、计量方法不同,会计基本概念不统一,概念分类有差异,报表项目含义不同等。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全面打破障碍,这样做既不现实又有难度。如果先抓住关键环节,集中精力去寻求突破则成功率要大得多,而且少数障碍的克服会形成“多米诺”效应,从而将障碍逐步打破。就目前看,从会计基本概念的统一入手,阻力较小,不失为一种好思路。
3.依靠商业竞争的压力而不是靠强制力,来推动公司完善治理机制,向国际化靠拢。有压力才有动力,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跨国公司而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要生存下去得到国际认可,就必须利用国际通用的会计方法,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这些就迫使公司规范自己行为,与国际化找差距,这种自发性往往比强制力更有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种良好的国际环境,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从而全面推动国际化进程。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