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浅议政策性会计信息失真

2006-10-16 10:22 来源:刘真

  提供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基本目标,而目前国内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社会谴责的焦点,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严重损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了解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政策性原因,对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对满意度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它反映信息主体在某一时间段的特征,预示未来发展和投资态势。它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有关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并为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了有利的投资决策参考。

  由于会计信息是会计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它的真实性的衡量标准与信息提供者的需求相关联,取舍的标准不同就会导致最后的结果不一致。会计信息提供者会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我们知道,由于在处理会计信息时,经常会遇到选择了一项会计政策而与另一项会计政策不相适应的实际情况,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了隐患。因为会计应当是由社会经济交流的发展所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循的统一的规则,但是由于人为的界定了会计准则的标准,就会产生信息需求与使用之间的差异,就会产生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因素。甚至有人断言,自从权责发生制的确认标准诞生时起,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避免。所以且不说行业人员的道德舞弊行为,仅是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就可以规避风险,从而使真实性就具有了相对性。因此,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应以信息提供者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恰当合理为依据,以会计信息“原始状态”与信息描述吻合程度为标准。绝对的真实只是一个理论性的期望,我们追求的是一个相对真实的结果。

  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我们应当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两方面来探讨,也就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问题的产生是通过企业运用会计法规和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而外部问题的出现则是由于在会计制度发展中的社会性因素所带来的。

  (一)会计法规具体执行所带来的实际问题。在会计准则下,对外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以财务会计遵循着历史成本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确认经济交易或事项,以货币形式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并按照事先规定的会计科目记录下来,在月末或年末将其累计金额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对外发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企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就会发现,会计对象的确认和计量也会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合理的解释。会计对象的确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确认会计交易载体的真实性困难,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经济形式无法用旧的准则确认,例如人力资源的种种形式。会计计量由于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主要采用货币计量,但在计量标准上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应当采用单一计量标准还是多种计量标准。要评价哪一种会计计量标准是合理和完善的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会计计量标准中哪一种是合理的,其标准也是相对而言的。而从有关会计的制度规范整体来看,与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的问题还有频繁的会计制度改革,破坏了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因为每一次改动必然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一次洗牌和造假的机会,所以会计技术规范的出台的慎重性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社会发展过程中滞后的会计制度发展所引发的信息失真问题。如今社会环境在不断的改变,新的经济形式在衍生,会计理论总是在给自己打补丁以适应经济组织在经济行为中的规范问题,在当今国内外的会计理论的催生过程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2001年12月2日,世界500强列第7位的能源业巨头美国安然(Enron)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安然公司在2001年9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总资产达到618亿美元。安然事件从某个角度就体现出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弱势方面,即会计准则总是具有滞后性与被动性。在安然公司设立SPES(特别目的实体)的时候,按照惯例,美国会计准则并没有要求对它进行充分信息披露,FASB也对它的合法性讨论了将近 20年的时间,从而造成了未被禁止就是合法的印象,大大拖延了实施审计所需的时间。政策的滞后纵容了造假者,也给安然公司提供了有空可钻的空间。最终安然公司的破产导致美国全社会的反省,也促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均针对自身的职责范围,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设想,加快了美国会计准则弥补自身缺陷的步伐。在我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是来回修订的过程,上市公司的信息总是不对称性,例如上市公司出现的银广夏等事件。而各种造假事件的出现也伴随着相应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但是由于脚步匆匆,来回修订的现象时常发生。由于是为了应急,所以收效甚微。这些都体现出会计制度的出台欠缺前瞻性的考虑。

  三、如何有效防治会计信息失真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应当以预防为主,企业内部应当做到尽量减少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失真现象,严把会计人员的执业道德关,做到真正的岗位负责制。由于企业在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下,经济行为总会趋同于现实的规则,所以对新规则制定者也有几点建议。

  (一)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应当面对广泛的与会计实务打交道的执业人员;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避免在出台后反复订正,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做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另外,在一些会计概念或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规定上,尽可能少用“也可”、“或者”等模糊性词语,尽量使同一内容的规定一致。

  (二)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制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性范围应有所限制。

  (三)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处理,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做进一步的修订。

  由于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是基于合法的会计处理,所以预防的对策也只能从完善准则、制度的制定工作入手。新《会计法》的出台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还不可能完全杜绝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更何况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首先要从宏观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会计技术规范的出台要慎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次要从微观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遵守国际规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把握住这些方面,将会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