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从相关性和可靠性看公允价值

2006-02-21 00:00 来源:尹 瑜

  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会计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公允价值问题,我们从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开始考察。

  一、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投资者在对某个公司的股票进行估价时,关注的不仅仅是公司的现时价值,更关注公司未来发展机会,反映在股价上即公司未来发展机会的现值。计量公式为:MVE=α1BVE+α2UNA。

  MVE为权益的市场价值;BVE为权益的账面价值,也就是净资产的现时价值;UNA是未确认的净资产的价值,也就是未来发展机会的价值。当存在完善的市场时,变量前边的系数α1、α2应为1。

  在未引入公允价值之前,历史成本计量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原则,会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投资者需要根据企业现在的状况推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 势,从而做出对该公司股票的投资决策。而公允价值考虑了资产或负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从而在理论上反 映了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的评价。因此,在引入公允价值的情况下,MVE=MVA-MVL。MVA为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资产公允价值总和;MVL 为负债的市场价值,即负债公允价值总和。资产负债表直接反映了权益的市场价值(即股票总价值),给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更具有相关性。

  因此,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突破了传统会计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只提供过去信息的局限,对于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前景更具有决策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和本质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第10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07)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这充分体现了公允价值的本质。

  当然,市场评价的前提是存在市场,而且是完全市场。具体来说:

  1、市场存在竞争,买方或卖方对交易的对方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对象进行交易。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考虑了在垄断市场上的情形:垄断方具有 价格决定权这一优势,被垄断方对于交易的价格多少存在一些非自愿性。但市场始终是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决定者,在垄断市场上交易双方如果最终在自愿的情况下进 行交易,则垄断价格仍可作为公允价值;价格的垄断源于市场的缺陷,而非背离市场评价。

  2、市场的信息是完备的、对称的。交易参与者根据市场上的信息考察某项资产或负债的风险与收益,最终对交易价格达成共识。任何一方所掌握的特定信息并不能左右市场的价格,也不会影响正常交易的进行。

  3、交易双方经济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方关系。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并非完全的公平交易,尽管是自愿的,但可能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对资产或负债采用不合 理的定价基础,实现相互间经济利益的转移,并向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传递对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风险与收益有误导作用的信息,从而背离市场评价。

  存在外部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不同,从而决定了资产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 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平的或出于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 公允价值,这为公允价值提供了可靠、客观的计量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实际上往往拥有某些资产或负债的更为详细的内部信息,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的真正价 值。在存在外部市场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信息没有反映在市价中,则应该坚持市场评价的原则,以市价作为公允价值,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但是,现实的情况大多是不存在外部市场。此时公允价值的运用必然需要引入除了市场之外的特定主体来做出判断、评价,显然会引起公允价值的操纵问题,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三、现实情况下的公允价值

  现实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存在公允价值。现实的替代方式有入账价值、使用价值和清算价值。

  采用入账价值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因此引入公允价值也就没有意义了。

  清算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实质存在两点背离:①公允价值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之上,而在经营和清算两种状态下,资产的价值是有差别的,前者往往大于后者;②有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反映了管理者经营能力等无法独立存在的无形资产价值。

  使用价值应该算是最接近公允价值实质的。

  2000年2月,FASB正式发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出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不存在市场评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这实际上也符合市场评价中根据资产或负债的风险与收益确定价格的原则。

  此时,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估计必然建立在会计主体拥有内部信息的基础之上,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付诸实施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说,与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相关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若不存在报表使用者以外的其他监督主体的话,对公允价值的 估计相当于给了报表编制者很大的操纵机会。如何保证报表编制者不利用这个操纵机会制造假象骗取投资?其他监督主体应如何监督报表编制者呢?

  第二,如果说报表使用者应该有其他信息来判断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这些信息是什么?是没有引入公允价值的会计报表,还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或是其他?如果是旧规则下的会计报表,则编制或使用两套会计报表都会加大成本。

  第三,假设报表编制者是诚实的,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如何保证计量错误在规定的范围内呢?

  以上是我们对公允价值应用方面存在的疑问,也是理论界没有定论的问题。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在于对资产或负债价值可靠性的保证。无论是理论上的技术方法、体制设计等方面,还是实践中的执业人员素质、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需要逐步地发展完善。

  我国的会计界也认识到公允价值的先进性,在会计准则中逐步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例如金融资产以市价计量、资产减值时对资产公允价值进行测试。但可以看到的 是,公允价值特别是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本身在技术操作上就有很大的主观性。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已经废止公允价值的使用,以压缩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空间。这是会计准则为适应当今阶段产权市场、资本市场实际情况 而做出的暂时性修改,是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合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将形成以市场规则为主、相关政府机构监督为辅的、不 受特定主体操纵的机制,公允价值最终将在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中担当重要角色。这也是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会计领域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