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8 16:36 来源:
会计理论必须前后一贯,否则将严重影响其科学性。我国会计学界存在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大学派(以下简称“两论”)。“两论”长期相持,各自突出一种基本职能,不能前后一贯,背离了会计实际,有损其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用系统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可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一、会计基本理论必须前后一贯
(一)“两论”结合,建立前后一贯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
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包括:动因、对象、本质(结构)、职能、目标等范畴。
1.会计与会计学。
2.社会环境与会计系统。会计是为适应环境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其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千差万别,并不都与会计相关,即使与会计相关,其作用和影响也不一样。会计、统计、审计的社会环境相同,其本质和职能大不相同。应当充分重视社会环境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会计系统的内部矛盾。
3.会计职能与动因。会计职能是会计系统的外在行为,联系会计系统与环境,体现会计环境包括会计主体及有关方面对会计的根本要求以及会计系统满足这些要求的可能性,是需要与可能的统一。
会计为什么会形成两种结构、两种本质、两种基本职能、两种基本目标呢?归根结底,在于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求(或称客观必然性)。这里,首推节约劳动时间规律,它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根据动因要求,既要核算劳动时间的消耗量和劳动成果,又要强化管理,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会计的结构、本质、基本职能和基本目标。动因反映社会环境对会计的需求,是环境需求与会计本质、职能结合的统一与概括。基本动因是制约会计本质、职能、目标等“一切矛盾的胚芽”。以基本动因为逻辑起点,以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
4.会计对象与会计对象要素。会计对象是价值运动,会计对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对象的初步分类。会计对象要素是会计科目的分类概括。会计反映是对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内容的确认、记录、报告与分析。会计控制是对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内容的规划、调节、监督与考评。
5.会计结构与本质。我国会计学界对什么决定本质、什么表现本质缺乏研究,从而影响对会计本质取得共识。决定事物本质和职能的是事物的结构,是事物的内在矛盾。两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外部表现是功能(职能)。功能表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外部表现。通过基本职能研究结构和本质,不仅是系统理论的一般原理,也为会计理论研究所证明:通过反映职能,发现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和经济信息系统本质;通过控制职能,发现会计的经济管理结构和管理活动本质。
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都反映了会计本质,不应各执一词,而应将“两论”科学地结合起来,以全面地反映会计本质。职能内显结构和本质,外联环境和对象。结构和本质决定职能,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本质和职能受环境影响,适应环境需要,但其决定因素不是环境而是结构——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6.会计目标与作用。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是会计系统应当达到的境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职能是固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目标随环境的变化按有关方面的需求而变化。没有该项职能就不可能提出相应的目标,因而直接决定会计基本目标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葛家澍、余绪缨教授指出: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
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力求实现总目标。根据《会计法》第一条,会计的总目标应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目标是应当达到的,作用是已经达到的,从整体而言,会计目标达到了,会计作用也就发挥了。两者只是角度不同。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简略图示如下: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推动下,两种结构、两种本质、两种基本职能、两种基本目标,相互联系,前后一贯。按照质量要求,作用于会计对象,实现会计总目标。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结合是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实现前后一贯的关键。
(二)以会计目标为起点,建立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
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或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财务会计理论中最实用的一个部分,是用以指导和评价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内的统一会计制度的理论体系。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包括会计目标、基本前提、会计原则、质量特征以及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
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提供真实信息与强化经济管理并举,包括对会计规范、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的丰富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上承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下导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和会计工作,是两者的中介,构成前后一贯、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三)以会计对象为基础,建立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体系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控制的客体,是统一会计制度、会计方法规范、核算、控制的内容,也是会计科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之一。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其对象存在着相似关系,所以我们研究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都必须从其原型——会计对象出发,把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建筑在会计对象的基础上。
1.会计规范。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会计准则的总体结构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包括信息质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记录的原则;二是会计对象要素准则,分别就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作出原则性规定。具体准则根据会计对象要素的业务特征分别制定。它们都以会计基础理论为指导,从价值运动的实际出发,对价值运动核算和控制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范分别作出规定。
2.复式记账原理。复式记账为什么记录对应双方?为什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流行的平衡理论并不能说明问题。复式记账是反映和控制价值运动的。价值运动有运动(动态)和平衡(静态)两种状态,总是由一种价值转化为另一种价值,前者表现为来历,后者表现为去处,来历和去处是矛盾的统一。对每一次价值运动(经济业务)的来历、去处在对应账户的贷方、借方等额记录,就是借贷记账法。它既反映来历向去处转化的动态,又反映来历等于去处的静态,从而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
3.账户设置和记录原理。账户设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账户发生额都设置对立双方?为什么借方记录资产增加、权益减少,贷方记录则反之?为了全面地核算和控制价值运动,账户设置在两类互相联系、方向相反的价值运动的联结处。
价值运动有来历、去处,价值变化有增加、减少,两种方式是辩证的统一。所以,账户发生额必须设置对立双方,既反映价值运动的动态,又反映价值量的增减,余额反映每种价值变化的结果。借方和贷方是对立的记账符号,各有三种科学的含义:
①价值运动的方向:借方反映价值运动到哪里去,贷方反映从哪里来。
②价值的量变:借方记录资产和费用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和收入减少;贷方记录则反之。
③余额方向反映账户的性质:余额若在借方是资产和费用类账户,余额若在贷方是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和收入类账户。
上述①、②均指发生额。从价值总体看,各账户贷方余额和借方余额分别表示价值总体矛盾运动的来历和去处。
4.会计报表原理。会计报表对价值运动的反映是丰富而全面的。就资产负债表而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某一时点来说,反映价值运动的静态,不同时期的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又能以动态数列反映价值运动的动态。再如流动资金周转率计算表,资金占用额是静态指标,周转额则是动态指标,周转率以及该表显然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它们都反映“又动又不动”的状态。
二、我国会计基本理论应有中国特色
(一)主要国家的会计各有特色
国家特色,是在本国特殊环境中,经过刻苦努力,不断提高、创新,主要由本国会计学界开发的、比较科学的、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各主要国家的会计各有其特色。特色不仅存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还存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会计国际化或会计的国际惯例,主要是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内容,至于形式,可因国家而异,不一定强求统一。
特色指个性,体现矛盾的特殊性。特色是本国的创举,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比较,逐步发展。扩大适用范围,增强共性,形成惯例,为多数国家所公认、共有。那时,这种特色就不能称为特色了。
(二)会计特色的必然性
各国会计产生于各自的社会环境,有其历史传统。各国会计在本国社会环境里,经过本国会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刻苦钻研,长期实践,不断成长、发展,必然形成本国的会计特色。我国先进会计工作者一直有参与企业管理,为领导当参谋、当助手的经验和传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理论界形成两种基本职能论,并成为统一的认识。两种基本职能论显然有别于美国的一种基本职能论。它是巨大的突破,有鲜明的特色和重大作用:
①有利于全面指导会计实践;②有利于制定会计基本目标和总目标;③有利于科学地认识会计本质;④有利于研究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⑤有利于建立前后一贯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
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既是理论建设基础又是指导方针。它指导我国会计界人士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总结经验,并将其提升成系统的理论,进一步指导会计实践。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