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浅谈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条件

2006-05-18 10:00 来源:

  关键词:企业会计标准化 基本原理 基本条件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ISO/IEC第2号指南(1996版)制定了BG/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其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按照标准化的最新定义,可以认为企业会计标准化即是企业为了在一定的会计活动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或潜在的会计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企业会计标准化在企业的会计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会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基础,本文仅对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的条件做初步的探讨。

  一、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从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对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它既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法则,又是指导企业会计标准化实践的理论依据。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简化原理和统一原理、协调原理和优化原理。

  (一)简化原理

  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精简企业会计标准化对象(概念或事物)的类型数目,以合理的数目类型在既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满足企业会计活动一般需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和原则。简化一般在事后进行,也就是在会计概念和会计事物的多样化达到一定的规模,超出了人们需要的必要范围,给企业规范化管理造成了麻烦时,企业方依据客观需要,合理地对其类型数目加以科学的精简,去掉会计活动中多余的、重复的、可替代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使会计概念和会计事物趋于优化,便于统一规范,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二)统一原理

  统一就是把同类会计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的形式。统一的实质是使会计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从而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正常的企业会计活动建立共同遵守的秩序,统一原理在运用时必须遵循适时、适度和等效的原则。所谓适时,就是指对会计事物做统一规定的时机要选准,否则将影响企业会计标准化的进程。所谓适度,就是要合理地确定会计事物统一化的范围和指标水平,包括统一的程度、统一的深度、统一的广度。所谓等效,是指把同类会计事物的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时,被确定的一致性与被淘汰的会计事物和概念之间必须具有功能上的可替代性。

  (三)协调原理

  协调是针对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而言,它以系统的观点处理标准体系内部与外部之间、各个标准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会计标准都是会计标准体系中的一个单元,受体系的约束,又影响体系的发展,会计标准体系的功能取决于各个标准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的程度。为了达到整体体系功能最佳的目标,必须进行协调,即人为地加以干预,使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或各相关因素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秩序或相对平衡的关系,协调的作用是使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在相关因素的作用上建立一致性;使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内部因素与外部约束条件相适应;为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稳定创造最佳条件,使体系发挥最理想的功能。

  (四)优化原理

  企业在会计标准化活动中应该始终贯彻“最优化”意识,即依据确定的方针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优化选择、设计或协调,从众多的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使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实施达到最佳效果。

  上述各项原理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而是在企业会计标准化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结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综合反映着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客观规律,是企业会计标准化长期活动的总结,在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基本条件

  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是贯穿于企业会计活动全过程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在空间上,它涉及到企业会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贯穿于企业会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它是企业会计活动时刻不能离开的经常性工作。企业会计标准化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是建立企业会计标准化的管理机构和配备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

  (一)设置企业会计标准化的管理机构

  1.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应该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而企业标准化机构的组织形式,不能强求一致、采取统一的要求,一般应该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生产特点、企业规模、管理需要和标准化工作量来决定。由于企业会计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因而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应该依据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而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集中制。该组织形式是在企业内设置标准化专职机构,在厂长或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企业会计的标准化工作。这种形式能够统筹规划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避免工作中出现混乱或不必要的重复,同时能使企业标准化人员集中精力从事标准化活动,不受其他工作的冲击。

  按集中制设置标准化机构的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不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企业。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会计活动的规模较小,复杂程度不高,因而会计标准化工作可以由企业标准化专职机构统筹管理。

  (2)分散制。该组织形式不是在企业内集中设置标准化专(兼)职机构,而是在各职能部门内部设置专(兼)职标准化小组或标准化人员,受部门的负责人领导,主要负责开展职能部门内部的标准化工作。对于会计标准化工作则是由会计部门内部设置的专(兼)职标准化小组或标准化人员负责。

  这种形式可以使会计标准化工作与会计职能部门的业务密切结合,制定的企业会计标准比较切合实际,容易贯彻执行。但是由于这种组织形式主要是开展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缺乏全局的统一领导,对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往往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虑和统筹规划,与其他部门之间不易进行有效的协调,工作中有时会产生矛盾并出现不必要的重复,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3)混合制。该组织形式,即将上述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在企业内设置总的标准化机构,统一负责全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会计标准化工作);同时在各部门(包括会计职能部门)内部设置标准化小组或标准化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

  这种形式既具有集中管理的优点,又具有分散管理的灵活性。采用这种形式,既能够统一管理和规划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又可以对各部门(包括会计职能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起到指导、督促、检查、调动和协调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协调各种标准之间的关系, 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规模较大、管理层次较多的企业一般应用这种形式。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会计活动的规模较大,复杂程度高,因而会计标准化工作既需要企业标准化专职机构统筹管理,又需要在会计职能部门内部设置标准化小组或标准化人员具体负责。

  2.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职责。不同企业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标准化机构,因而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机构的形式及完成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也有所区别,但在进行会计标准化工作时,存在着一些共同职责,主要包括:(1)确定并落实会计法律、法规、规章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2)组织制定并落实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3)建立和实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编制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表;(4)组织制定、修订企业会计标准,认真做好企业会计标准的备案工作;(5)组织实施纳入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有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6)对企业实施会计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会计标准的复查工作;(7)组织制定企业会计标准的管理规章制度;(8)组织本企业的会计标准化培训;(9)统一归口管理各类会计标准文件,建立会计标准资料档案,搜集国内外会计标准化信息;(10)参与国内外各种会计标准化活动。

  (二)配备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

  1.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是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知识面广,需要协调、处理企业内外许多方面的关系,而且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来共同完成,因此对于从事会计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来说,应该一专多能,即会计标准化人员除要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技术外,掌握的知识面要十分广泛,为此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技术水平上———具有会计专业化的基础理论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2)业务能力上———精通会计业务并熟悉会计管理,有比较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3)工作作风上———掌握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工作认真踏实,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4)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善于调查研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的具体要求。就企业会计标准化任务及开展工作的要求来看,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除应具备上述基本素质外,还应从受教育的程度、接受的培训、工作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考察,具备以下具体要求。(1)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应具备会计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正规的标准化培训。即指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首先应具备一般管理人员的资历,受过大专以上会计专业的基础教育,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经过比较系统的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能够掌握会计标准化学科所阐明的标准化原理和工作方法。(2)熟悉并能够认真执行会计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依法开展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3)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应该熟悉本企业的会计工作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会计标准化工作具体到一个企业,就是针对这个企业会计活动的事项、概念、过程和方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脱离了企业会计工作现状、不了解会计标准化的对象将无法进行。另外,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管理知识才能指导和管理会计标准化工作。(4)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的会计部门,还要牵涉到其他相关部门,因而会计标准化人员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组织各方面力量来开展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制定、实施各类会计标准。企业会计标准化人员要制定各类会计标准,因而还需要具备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李春田。标准化是一项科学活动。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标准化体系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江世睽。企业标准化。立信财经出版社,1985

  5.陈渭,赵祖明。标准化战略与实施———企业标准体系。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6.戚道纬,周本林。工业企业标准化基础。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8

  7.李春田。新时期标准化十讲———重新认识标准化的作用。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