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31 11:38 来源:王咏梅
会计监控体系的产生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对其需求的基础上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会计在需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需求,是由社会多方面的原因产生的。只有当资本市场参与者与会计监控体系存在利益上的相关性,才会去关心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的相关信息。本文在对会计监控体系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分析的基础上,对创新会计供给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会计监控体系的需求方
(一)投资者。投资者组成了会计信息的最大用户群。由于投资者向企业提供了承担经营风险的资本,并享有收益权和剩余资源的所有权,而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作为投资者,要通过会计信息评估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和企业利润的形成与分配情况等。从资金规模与投资行业来看,投资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构投资者,这类投资者拥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对会计信息的接受非常快速,具有独立分析判断意识,带有很强的质疑性。另一种是个人投资者,根据资金规模可进一步分为大户和散户。这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使用比较缺乏专业知识,他们更需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会计信息而不是复杂晦涩的财务报表。
(二)债权人。债权人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即企业是否能按期足额偿还本息。对于短期债权人,由于期限较短,风险也较低,他们更关心企业短期内的偿债能力。对于长期债权人,由于期限较长,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较高,因此,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相关的其他方面同样是长期债权人关注的重心,如企业的获利能力、资本营运状况、组织结构、管理理念、未来发展前景等。这些信息需求都对信息披露规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政府。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需要统一的、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信息,通过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掌握资源配置情况,评估资源利用效率,了解企业各种税金的缴纳情况,并据以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提供给各种政府监管机构来使用;同时要尽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与员工效益最大化。
(四)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制定重大的投资、筹资和经营决策,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必然得借助会计信息才能完成这些职能。
(五)企业员工。作为终身的职业选择,企业员工同样需要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现实风险和发展潜力等,他们要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从总体上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坚定为企业服务的信心。
二、会计监控体系的供给方
(一)注册会计师。建设会计监控体系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只有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才能符合社会各界的要求,符合财务信息鉴证无任何立场偏向的原则,也符合国际惯例。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国家便成为股东之一,而国家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不具备独立于政府的地位,所以应该由具有独立地位的注册会计师来审计它的业务。对于非国有企业,企业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与本单位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受本单位管理当局的领导,他们的独立监督能力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使注册会计师成为公众的代理人,才能发挥经济监督的职能。注册会计师作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督审核作用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对投资者而言,审计报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就企业重大会计、审计问题对其持续经营和资产质量等方面影响所作出的综合评估。
(二)企业会计人员。广大的企业会计人员也承担着大量的信息披露工作。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大多数是由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财务会计子系统构成的:第一层次是以总会计师为主,建立起管理会计目标,从投资和融资总体规划上建立会计目标;第二层次是以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负责人为主体,建立起管理会计的运行系统;第三层次是以财会部门为中心,建立起会计的记录和对外公布系统。这样的模式具有很多优点:能够把对企业外部信息服务和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相互结合,财务运行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相互结合,管理总部集中核算和各个子部门分散核算相结合,对实物资源的管理和对人员的管理相结合,实现财务管理和会计具体运行相互融合。
(三)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服务、监督、管理、协调的行业自律组织,负责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维持在较高水准,依法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协调行业内部与外部关系,维护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合法权益。注册会计师协会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领域实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和各种技巧技能,提供各种专业资料和服务,提供培训书籍和信息沟通。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能够帮助会计师跟上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随时掌握会计中的最新技术和信息。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的目的是要加强全国注册会计师的团结,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执业会计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四)政府财政部门。资本市场国际化和会计监控体系国际化与证券监管国际组织的相关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使得证券监管面临更多的问题,特别是会计与财务报表问题常常困扰监管机构。因此,我国政府参与会计行业管理的财政部门,应在参照国际会计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基础上,建设适用于中国特定环境的法律法规和会计相关的技术标准,使会计监控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能够同步发展。同时,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可以允许前来上市和发行证券的外国公司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与相应的融资潜力、相关风险的控制能力相互配合,为会计国际化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会计监控体系的供给短缺
传统的财务报表信息的供给,是企业以国家颁布的会计法规制度为依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核算之后,编制出会计报表及披露相关信息给使用者。这样的过程明显是信息供给者与信息需求者脱节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信息供给者主观地生产着会计信息,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过多地加入了会计信息用户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从供求脱节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会计供给的相关性短缺、成本性短缺和技术性短缺等。
(一)相关性短缺。会计信息生产者很难提供真正符合“决策相关”原则的会计信息来满足每一类使用者的特殊需要,这就是相关性短缺的含义。会计信息的供给是单一的,目前的通用财务报表基本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公共需要,但是通用财务报表信息容量有限,只能针对绝大部分人的需求来设计。会计信息的需求则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面临一些特定的决策问题。所以仅以一套财务报表来满足所有的信息需求是不可能的。
(二)成本性短缺。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并非是没有成本的活动。事实上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括建立稳定的财务会计核算框架,详细核算和储存原始交易资料,组成专门人员进行对外披露信息的整理、汇总和编制工作,对投资者进行信息的解释等。很明显,只有相应的收益远大于成本,企业才会积极地按照规则从事信息披露工作。否则,企业就会放弃或者敷衍应付这个工作,投资者也就无从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三)技术性短缺。会计电算化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不能令人满意,计算机硬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网络设备、精通电脑和会计的综合人才的缺乏,都使得会计信息的披露无法做到及时、完整、共享,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网络最方便快捷地获取会计信息资源,证券管理部门无法通过网络及时监督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机关不能运用网络审计方法就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发表意见。这就是会计信息资源的技术性短缺。以上分析表明,会计供给的严重短缺影响了信息用户的决策效率,为了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我们必须重视信息需求者的多元化需求,以信息使用者为目标设计会计供给的体制,对短缺的会计信息资源加大披露的力度,帮助用户掌握更多的会计信息,减少决策时的风险,以适应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
四、会计供给体系的创新
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过于主观和单一,因此,对会计供给体系的变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变革现行会计体系。目前我国整个会计体系突出问题是缺乏系统完善的框架,政策法规的推出和修订常常出于临时性短期目标考虑,缺乏深思熟虑的长远设计。而关于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关于企业风险的信息、非货币性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日益受到报表阅读者的关注,这就需要现行体系打破传统的会计立足于过去、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忽视未来交易的陈旧模式,改进确认基础、计量方式、计价方法等,同时增设附加的财务信息,包括盈利预测报告、管理层年薪报告、环境报告等,从而使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完整。
(二)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政府应对法律法规的斟酌、制订、推出和完善建立严格的程序,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的约束,对信息披露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比如企业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损益真实性负责,注册会计师要为签字的审计报告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要为审计合同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承担责任等。
(三)建立多元化会计报告体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变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不同信息使用者目标不同、角度不同、尺度不同、重点不同,根据财务报表信息的变化趋势,企业应当向提供综合性报告的方向发展,其综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用户中心的观念,着眼于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把现存的财务报表加以扩展,使它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能够包含更多的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改进信息披露方式,使得信息使用者能根据个人偏好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四)缩小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我国的会计监控体系已经步入国际化的轨道,但是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显著的,主要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体系上的差距。目前财政部已先后颁布了部分具体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会计变革已正式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但是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国际通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变动成本法,而中国企业大多采用全部成本法。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出口定价、关税等,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如何将公允价值的观念正确地运用到中国的特定环境,也需要会计准则的制订者作出更合理的规定。会计体系方面,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更加注重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要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应尽快提高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在资产核算方面将重点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重视对关税等会计核算项目的研究,进而推动中国税务会计的发展。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及社会环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的发展也要同步进行。
(五)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要加速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向世界先进发展水平看齐,就需要在法律上赋予注册会计师行业更高的地位,同时不断加强其法律责任。随着注册会计师参与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作用日益增强后,各国法律对这一职业的规范都更加严格,法律责任呈不断扩大趋势。比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不成文法,以法院的案例判决作为依据,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加大了处罚力度。要加速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还要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增强中国与区域性国际会计师组织的合作。利用会计师职业团体促进和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使地区性会计师组织纷纷建立,如亚太、欧洲、泛美、非洲等地区性会计师组织。这些组织通过认定和管理事务所、确定注册会计师资格、建立执业准则规则、协调组织间的关系等,促进职业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完善与健康发展。
(六)提高独立审计制度的效率。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公众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相比处于绝对的信息弱势地位,因此必须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来弥补。由专业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独立审计,是现代资本市场制度保证信息披露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独立审计制度是否有效,一方面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相关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设计需要大量借鉴西方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经验。
(七)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中国市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必然蕴涵着市场制度的不完善,表现为市场运行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人为因素,市场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市场参与者的非市场经济意识,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产权所有者的利益矛盾,这些经济运行环境因素都在制约财务会计信息发挥应有的效用。信息披露的优化,有赖于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企业需要成长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科学性;政府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同时,需要强化法律法规的硬性约束,让违背规则的人承受巨大的代价。
知识经济环境下,网络经济的发展、世界性的投资与交流、国家间广泛的经济融合与渗透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在一个全新的层次上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也急剧增加。会计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肩负着重要的风险揭示责任。因此,会计监控体系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从微观与宏观共同的需要出发进行总体设计,实现会计监控系统的国际一体化。对于不同国度传统会计中的各个分支,可以在网络化过程中通过会计理论、会计结构和模式的重构融为一体,达到世界经济融合的信息披露要求。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