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浅谈会计国际化与会计职业判断

2006-08-07 10:15 来源:王世水

  摘 要:我国加入WTO,会计市场作为一个服务市场应和国际接轨。我国会计将逐步融入国际会计中,本文分析了会计国际化,会计制度准则的变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职业判断的途径、措施。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职业判断;会计制度准则

  1、适应会计国际化,逐步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

  加入WTO,我国在各方面都与世界接轨,我国会计也应和国际惯例相协调一致,逐步融入国际会计中去,使会计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对外开放和与世界交往日益增多,跨国经营渐渐增多,要了解母公司与子公司所在国的政策差异,尤其是会计差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需要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这需要统一的会计语言。我国企业融资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资金市场,还要吸引国际资本,而这一切就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按国际化的会计标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再有,会计国际化也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在对外贸易中,必然会涉及到外币的交易结算,外币财务会计报表折算,套期保值等,要求我国的会计尽可能符合国际惯例。

  会计是商业语言,会计准则是商业语言的规范,其功能是使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

  自1997年以来,财政部颁布实施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使我国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资产、负债和收入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或协调。

  2、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

  和以前的会计准则制度相比,新的会计准则制度日益简约化,以期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同时也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大量的会计业务的处理按照以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很难在新制度中找出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依靠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采用的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定和选择,即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突出表现在对不确定事项的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判断性选择方面。会计政策指的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原则的运用方面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2.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中,有些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其经济实质,如果企业会计人员仅以其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将会造成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

  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实质是一种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行为,是企业向租赁公司申请的一种实物资金借贷。在租赁期未满之前,虽然从法律上讲,固定资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承租人不能将其作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但从经济实质上讲,由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质上已能对该项固定资产行使控制权,因此,承租人应将它视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再如,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两种方法的选用视企业是否对被投资企业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以此作为对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的依据,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占有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作为选用的标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进行判断选择。

  2.2 重要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以上只是一个原则说明,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并没有明确定义,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应从会计事项金额大小,会计事项性质方面以及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来综合考虑,这些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3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对会计人员而言,判断一项支出所产生的效益是否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成为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否则就作为收益性支出。这也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中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体现包括:

  2.3.1 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

  2.3.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2.3.3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2.3.4 折旧的摊销方法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事项的影响或时间的不确定性,必须予以估计入账。会计估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会计核算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有:

  (1)坏帐准备的计提,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于期末对应收帐款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比例并没有明确规定,需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债务单位当前的还债能力来判断可能发生多少坏帐,进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计提比例不合理,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状况的公允表达,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作出正确判断。

  (2)存货遭受损失、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需要对过时的价值进行估计。

  (3)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损耗速度,而损耗速度又取决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这是无法准确计量的,特别是无形损耗的计量更是困难,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只有在固定资产报废时才能准确判定,因此也需要运用会计的职业判断进行估计。

  (4)无形资产受益期,其受益期限也难以确定,需要进行估计。

  (5)或有事项由于其结果对当前而言,存在不确定性,只能进行估计。

  还有收入确认中的估计等都需要会计职业判断。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会计职业判断力

  在会计核算业务中,存在着大量的在新会计制度中不作具体规定的事项,要做到公正、公允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会计目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会计环境敏锐的感知。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需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对在职会计人员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技能,提高职业判断力

  入世目标的实现,对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要求。在会计知识方面要丰富和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贸易、外汇、法律、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2 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运作空间很小,一切都在制度的约束下,没有发挥的余地,会计的错误只表现为账面数字的错误。新的会计制度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以很大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如果会计人员道德缺失,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会计欺诈,隐蔽性会越来越强,不易被察觉,其危害性也越大。因此,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应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理财,客观公正,不做假账,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