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

2006-08-28 08:34 来源:张勤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一直不时地扰乱我国的经济秩序与经济建设。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早已展开,文章主要从经济学与会计学两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治理结构 会计信息产权 委派制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一)经济学方面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经济学方面的原因,也有会计学方面的原因。从经济学角度说,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品,由于其自身的某些特征,如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双重性及外在性,从而使会计信息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受到了影响,导致其失灵。具体来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归属不清晰,搭便车行为盛行,外部正效应处处存在;同时,对会计信息产权的保护也是低效的,信息提供者对其带来的外部负效应不直接承担责任。因此,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保护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甚大。

  2.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经理市场尚未形成,导致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很不健全;而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经理人员拥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股权又相对分散,会计人员不但在工作上受经理的领导和控制,个人利益亦取决于经理。另外,相对与执行机构,董事会的独立性偏差,“董事”不“懂事”。更有甚者,许多企业经理人员与董事会成员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样就造成了自己约束自己,经营的好坏、决策的正误,全凭一家所言,这必然会对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

  3.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目前,在企业中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改变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抑制其造假动机;另一方面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减少经营者为所欲为的行为。对个体来说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预期收益很大,而预期成本却很低,因而促成了个体的违规行为的发生。

  4.委托———代理关系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代理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股东却成为“外部人”。再加上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目标也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和不一致是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可能。

  (二)会计学方面

  从会计学角度来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更多,不仅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更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1.会计法规之间的摩擦及法规本身的局限性。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及《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但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之间却存在一些不协调和不一致。例如,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损益,而税法一般情况下对未来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前予以扣除,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必须协调问题。另外对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值得关注的。如8项减值准备的计提、重要性概念的应用和会计政策、方法及会计估计的选择等,均允许并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加以判断,实际上会计核算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因素,对其质量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2.会计监督力度的缺乏。会计监督可分为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对于内部监督机制,会计岗位的设置缺乏相互监督,同时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对于社会监督,拿注册会计师监督来说,首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不够;其次是收费制度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合理再者部分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加之职业道德的淡化,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称,使得其在会计服务中不能很好地执行独立审计的职责。作为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普遍实行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从而不能有效地制止与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财政、审计、税务和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重视不够、监督不够、处罚力度不够。

  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问题。首先,由于教材体系与教学模式的陈旧,大批会计人员在就学期间往往只注重于掌握现行会计制度,而缺乏对相关基础理论、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管理的了解,因而在会计实务中,一旦遇到会计制度规范不清楚或未规范时,便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或随机处理,使会计信息质量不能尽如人意。其次在会计人员上岗之后有些单位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致使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为了个人的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利用职业之便,在弄虚作假上出点子、做文章,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4.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一,企业领导人要政绩。有些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而置企业的长远发展及职工利益于不顾,弄虚作假、虚列收支,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其二,企业需要创造或保持“良好”的形象。只有企业盈利多、创汇多,才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才可以为企业争取到银行贷款和国家新上马项目,更可吸收投资,招揽客户,壮大企业实力。

  5.地方政府、一些职能部门及企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某些领导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为了张显自己在任期间的“政绩”,不顾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强行给企业下达扭亏增盈、创造效益的硬指标。因此,当企业没有达标时,只能是在会计账目及报表上做文章。

  二、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1.会计信息产权明晰至关重要。我们可将会计信息作为一项资产,它的占用、使用、经营收益、处理、让渡等权限分别归属不同的主体,各主体在享用权利的同时也承担各自的义务。如企业作为会计信息主体可享有信息的经营、使用、收益及让渡权,信息需求者,即客户享有使用和监督权。另外还可成立一类专门从事会计信息中介服务的机构,该组织从企业有偿或无偿获取信息,有偿提供给客户使用,它可对信息拥有收益、监督、让渡的权利,及法人财产权。但它对所提供的信息需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这样一来,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其中,便能快捷、廉价而简单地把会计信息这一资源从企业传递到相关需求者手中。

  2.对目前所推行的会计委派制应做适当的调整。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对行政事业单位,可推行委派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可采取财务总监的形式。财务总监对国有资产管理部负责任,遇到国有资产利益受损时,有权直接向有关部门汇报。同时,财务总监可进入董事会,对公司的重要财务报表、各级财务运行及资金收支情况有权审核。对于国有小型企业及其它类型企业,则以社会和政府监督为主,可加强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协同监督,并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核其会计报表,并出具审计报告。

  3.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以及法律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外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就是建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内部的核心地位,解决现存的董事会空壳问题。

  4.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与审计监督制度的制定。对规模大、业务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可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这样,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门分别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同时三者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对规模小、业务简单的企业,可只设审计部,但审计部需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同时,所制定的审计制度必须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以确保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激励机制。在这方面,可吸取国外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高层及中层的报酬采取基本工资+奖金(短期激励)+股票期权(长期激励)的形式,以协调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6.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规体系、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其一,各项有关会计的法律、制度要保持一致性。其二,对新出现的不确定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应尽早出台相关法规。其三,作为证监会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充分披露出财务信息外的其他决策所需信息,尽可能传达出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与风险。

  7.加快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设步伐。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转换经营机制,使之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改变过去的挂靠制。对其内部的从业人员,一方面应促进执业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此外,还应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从标本两方面来达到净化会计市场、达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

  8.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入手,建立起一支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人员队伍。针对目前情况,应从会计人员的培养入手,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更要注重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还应重视计算机水平的训练,使财务工作由过去传统的、单一的核算向现代的、全面的管理方向转变,使我国的会计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结论

  会计信息失真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一种很难杜绝的现象,对它的治理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必须从源头抓起,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机制,理顺会计信息市场中的各种关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伍中信。产权与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陈国辉。论会计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督。会计研究,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