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研究

2006-09-07 17:05 来源:李彩霞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论述了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必要性,结合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情况,对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提出建议。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面谈一些具体看法。

  一、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弊端

  1999年10月3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指出:“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会计法》并未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包括主管业务制度建设和会计人员人事归属。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各单位自主设置会计机构,任命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制度建设权在财政部门,这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易造成诸多弊端。

  (一)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不利于会计人员按统一的标准和价值观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双重身份是指:会计人员一方面作为单位的职工,既要代表单位正确核算、精心理财,另一方面又要代表国家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制止违法违纪行为。在这种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因此,尽管《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四个“有权”,即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收,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有权检举,发现账实不符,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会计人员仍处于两难境地,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有些会计人员也就“情不自禁”地选择了单位利益。对单位领导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些会计人员也就“情不自禁”地“屁股指挥脑袋”,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做假账,协同作弊。于是也就出现了“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

  (二)当前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归属关系,不利于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一直是实行松散型管理,即不管人事任免、职务晋升,也不管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对会计人员违纪行为的处理显得也不够直接,而会计人员因坚持原则受到单位领导和同行排斥、打击、报复时,财政部门也很难对其实施有效保护。由于监督职能弱化,特别是事前、事中监督不到位,服务与监督就成为“两张皮”,甚至只有服务没有监督。

  (三)与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相适应。

  当前政府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多停在诸如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证书的发放、会计证年检,有时偶尔也会有一些人员培训等具体繁琐的事务管理上,至于监督检查职能则很少,与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

  “入世”后,我国资本市场范围逐步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各国会计差异越小,就越有利于投资者和管理者评价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各国会计尽可能协调偷漏税款、环境污染、会计信息失真等国际问题,企业将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激烈的竞争必然造成企业在处理利益分配关系时,首先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然后才考虑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就使得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新形势下,若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仍以“双重身份”参与管理与监督,则会使会计人员更加无所适从。要消除以上弊端,必须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二、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疑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和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十五大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指明了企业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我们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的体制尚未完全确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投资主体不明确,所有者主体的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的不具体,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以及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较为突出,不但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而且为各种贪污腐败等经济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些问题反映在会计上,则表现为:会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部分单位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某些单位的滥收滥支,挥霍浪费,贪污挪用公款,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改善会计人员理财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也是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管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会计核算则是财务管理的根本,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机会成本,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美国安然公司的丑闻,到中国银广夏的暴露,以及郑百文的重组,无不说明,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会计工作的教训是沉重的,要彻底扭转国有企业“厂长成本”,“经理利润”和“59岁现象”,进一步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使企业完全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对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进行改革。

  三、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办法——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也称为会计人员委派制,即由政府有关部门向企业、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或由企业集体向其下属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主管会计或会计人员,以监督财务会计活动和资产运营的一种制度。从1988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自发的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了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会计委派制的探索。如:1988年3月12日老河口市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家县(市)会计局。主要职能就是按《会计法》的规定和中纪委关于实行干部分类管理的需要,负责管理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会计人员的组织人事、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福利等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按时移交给会计局,由会计局垂直管理。会计人员工作职责由会计局统一制定和考核,会计人员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与企业重要经营决策的制定、考核和分析,提供合法、真实的会计资料,对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会计局有关部门反映,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财政部门不字审批预算决算和拨补经费,银行不予开户和办理结算业务等。紧接着1989年,山东莱芜、湖北荆洲、江苏吴县;1993年,安徽合肥瑶海;1994年,湖北利川;1995年,浙江常山、深圳投资管理公司,湖北荆川、沙市;1996年,上海浦东新区、安徽安安、四川巷溪、中江、河南焦作、唐河、新疆哈密等。经过几年不同形式会计委派制在基层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纪委要求各地开展试点。

  截止到2000年,全国37个省、自洽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组织了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57个地[市]、1029个县(市、区)都组织了试点,分别占全国地(市)、县(市、区)总数的66%和47%,委派人员近11万人,接党委派单位12.3万个。

  四、试行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这几年全国各地试行会计委派制以来总的结果是好的,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委派会计都能在受派单位的领导下,正确处理与委派单位的工作关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坚持按章办事,收到了明显效果。

  1.符合财政改革方向,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促进了单位增收节支,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果。仅以湖北省宜昌县为例,该县20个乡镇,自实行“零户统管”以来,节约财政性资金支出1688万元,精简会计岗位445个,按年人均经费8000元计算,仅此一项节约经费356万元。

  2.稳定了会计队伍,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和素质。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调动、任免权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受单位影响较小,地位明显提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由于委派会计的选拔任用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增加了在岗会计人员的压力,自觉要求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人员增加了,整体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提高。

  3.强化了会计核算职能,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准确。

  4.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委派会计积极参与本单位的资金预算安排,研究制定增收节支有关制度标准,进行技术改造和挖潜,积极配合单位既遵纪守法又合理避税,大多数单位的费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尤其是电话费、招待费、小车费、差旅费等非生产、经营性开支明显降低。如黄冈市技术监督局1999年上半年支出比同期下降24,6%,宜城市47个委派单位1998年共取消公费旅游计划10批次,放弃购车9辆,减少购置移动电话32部,节约支出1500万元。

  (二)尽管各地的会计委派工作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会计委派制是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深层次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限制了单位负责人的财务审批权,触动了小集体利益,致使少数部门和单位对会计委派制有抵触情绪。

  2.会计委派制的职责权限没有落到实处,(1)权限界定难,单位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从上到下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2)执行难,即使明确了委派会计具体的职责、权限,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往往只是流于形式。(3)监督难,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明确由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监督会计委派制的职责、权限到位,但主管部门没有职能和权利实施监督。3.委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半路改行的多,科班毕业的少;简单记账的多,精通企业核算、财务管理的少;手工记账的多,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少;仅会处理单一业务的多,复合型会计人才少。虽然对委派会计明确了职、权、利和义务,但有些人员仍受思想观念影响对违法乱纪等问题,不愿或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4.委派会计人员的跟踪管理亟待完善。(1)后续管理办法不完善。会计委派改革本身就是摸石头过河,没有现成规范的经验可以借鉴,制约了委派工作的开展。(2)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目前对会计委派人员的管理,多是委派各级财政部门、会计部门进行管理,从人员配置方面看显得人手不够,从机构编制和经费来源看显得不伦不类。(3)保障机构不具备,按《会计法》规。,对于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人和事由财政部门负责查处,但在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一无法律依据,二无执法权限,委派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五、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建议

  选择合理的会计人员会计体制,固然能为搞活企业及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制止会计工作及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不良行为。为了保证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在企业及有关单位中顺利实施,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各方的利益,优化社会行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委派制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委派制的重视程度。会计委派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仅仅是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都不可能承担起这一改革的重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宣传,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人的充分重视,既能解决宏观的协调问题,又能解决具体单位领导的支持和配合。

  (二)加强会计人员上岗资格的审定,严把委派会计人员入口关。根据《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把会计人员上岗关。只有具备了会计从业资格的条件,通过全面考核,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凡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禁止无证人员上岗,对雇佣无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单位和领导要严厉处罚。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委派会计的综合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这一职业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品德,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会计事物的行为规范,是调整会计人员职权与职责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武器,对委派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培训,使广大委派会计人员不但懂得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准。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风尚。

  (四)加强会计的制度建设,建立委派会计的专门管理机构。目前从全国各地的委派会计管理来看,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管理混乱,除了缺乏管理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没有专门的委派会计管理机构。建议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制度建设,尽快在试点地区成立“委派会计管理局”,直接管理委派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