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试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

2006-09-04 10:00 来源:郭雪梅

  摘 要: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任何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要违背了真实性,就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即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外部的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文章试从会计信息失真的一般原因入手,着重分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社会环境 治理措施

  一、会计信息失真一般原因分析

  (一)会计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虽已大有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极易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

  1.从法律环境看,企业会计人员独立执法地位和权力缺乏保障,财务人员的“饭碗”掌握在企业领导人手中,当企业利益与财会法规发生矛盾时,财务人员不得不依企业领导者旨意而为,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被置于次要地位。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中,不能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执业质量低劣,使社会监督职责流于形式。三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及其主管部门法律意识淡薄,严重存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之风,企业内控制度不够严谨。四是执法力度不够,尽管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要求,也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2.从经济环境看,我国初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会计在顺应市场经济转化方面还存在严重滞后问题,同时与国际惯例接轨也存在很大差距。

  3.从文化环境看,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巨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使会计领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需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重新定位,以至会计信息不能不受到中外新旧文化观念的影响,出现失真问题。

  (二)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企业外部监督不力

  从违纪企业来看,普遍地不同程度存在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岗位责任不清的问题。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作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信息源———生产、供应、销售、存储的原始记录、计量、确认的弱化与混乱,使得会计核算信息失去了可信度,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另外,少数会计师事务所一味迁就被审单位要求,保护企业的造假行为,不能允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更有甚者,涉及会计监督的政府部门未能形成一个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协调、有效的整体监督体系,企业外部监督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财务人员素质偏低,财务部门自身工作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益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会计核算内容逐步扩展化,特别是“两则”、“两制”及新《会计法》的实施,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达1200多万,其中受过大专会计教育的不足15%,一些财务人员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实际操作中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财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业务指导不够详悉,对基础管理工作和健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亦在相当程度上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失去了保障。

  二、会计信息失真深层原因分析

  (一)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效用不一致、激励相斥,这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物质利益动因决定的。在企业中,这种动因就表现为经营者与所有者各自追求不同的效用目标,前者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表现为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报筹;后者则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某一会计期间,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一定的条件下,代理人效用同时表现为委托人的负效用,即代理人越努力,获取的报酬越多,实现的效用就越大,则委托人的效用相对就越小。这就表明:代理人与委托人存在着效用不一致、激励相斥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在会计上则是:经营者由于注重自身效用,在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中较好地反映经营状况和从优地展示经营业绩,以显示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获取更多报酬、实现最大效用。而所有者则注重的是,希望通过会计信息真实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以便做出企业存续发展和是否继续聘用经理人员等决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效用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向所有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很难做到真实、可靠。这就成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这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条件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委托、代理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不一致。经营者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而所有者(或投资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因此,经营者出于追逐自身效用、减少经营失败风险、避免自己被经理人市场所淘汰等动机,往往会利用信息优势和制度缺陷,采取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隐瞒不良经营状况等手法,不惜牺牲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而损害所有者和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契约不完备,这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契约的不完备性是其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任何契约不可能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不可能对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各方的权利与责任都做出详尽规定。因此,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不可能通过一纸契约就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经营者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和契约的缺陷,选择一些有利于实现自身效用的会计政策、程序和方法,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1.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操作规范》,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同时应改进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会计行为规范化。

  2.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表明,“委托一代理”制的内在缺陷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使财务总监和会计人员的地位、身份、权限相对超脱,走出依附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违心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境地。

  3.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其工作手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实现会计电算化,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软件,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生成有了统一规范,能有效克服因手工操作所出现的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即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