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关于提升会计诚信水平对策的思考

2007-03-13 14:38 来源:张爱琴

  摘 要:社会转型时期经济领域内道德失范现象严重,随着财务丑闻层出不穷,会计行业的信用屡受怀疑和关注,不能诚信执业的问题成了会计行业的一大弊病。文章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并着重从重塑社会信用、加强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等7个方面,阐述了提升会计诚信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诚信水平 提升 对策

  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及会计工作是社会分工中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性工作,它在支持科学决策、引导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合理分配、营造社会和谐、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会计人员诚信度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失误,危害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的权益,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削弱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助长腐败行为,为经济犯罪提供方便。近年来相继曝光的“中农信”倒闭、科龙电器财务报告失实、科达股份遭遇证监会调查等等事件似乎都在揭示:中国会计正面临着“信用沼泽”、“诚信危机”。这些会计信息失真案件,严重地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形象,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已成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和当务之急。

  一、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现象

  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会计从业人员被誉为资本市场的“经济警察”,证券市场的“看门人”,而当这个“警察”和“看门人”不能尽职尽责时,市场的危险度就会增加。失真的会计信息即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主动或被动地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搞变更、做假账,生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原始凭证失真。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再加上单位领导人的地位、权力的影响,一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便成了单位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至于外来原始凭证,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票据,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世界零售业巨头麦德龙初来中国市场时详尽罗列着所购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及顾客姓名的透明发票,便成了“制造麻烦者”,因其“造假不方便”,常为一些顾客拒绝甚至退货。

  2.会计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较为普遍。由于原始凭证失真和账务处理失真而导致会计报表不能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加之有的企业设内外两套账表,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不真实。

  3.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利润虚假。效益好的企业想方设法隐瞒利润,少计收入,将其挂在往来账上或私设小金库;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完成利润指标,将不到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或利用内部上下级关系、关联单位之间虚开销售发票。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该列的成本、费用挂账不列,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不该提的变相提取,乱挤乱摊成本费用。

  4.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严重。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2005年,普华永道被财政部限期整改,德勤陷入科龙审计旋涡,毕马威早有“前科”,一直作为全球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导者的“四大”在我国遭遇了全面的诚信危机,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用再一次引起怀疑和关注。

  二、导致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会计造假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造假会受利益驱动,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作为会计造假的主体,有为保饭碗而趋从上司的,有为“创政绩”而满足虚荣心的,有为加官进爵捞取政治资本的,有为中饱私囊铤而走险的。

  1.利益驱动。各种利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从小集团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上作文章,亏损报盈利,少盈报多盈,以此显示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作为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得失的考虑,有可能按照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完成会计工作;作为职工,企业报盈利,不会影响工资、奖金等收入,也有了相应的积极性。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暴富心理等,侵蚀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使有的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法制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为迎合领导或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处理会计业务时不能坚持原则,违反财经纪律,往往做假账、编假报表,甚至搞权钱交易。

  3.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社会审计监督是社会监督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做出客观评价,因此注册会计师被称为“经济警察”。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等违法乱纪现象,大都与社会审计监督弱化、缺乏制约机制有关。因为注册会计师既要对受托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又要向它收取审计鉴证费用,对被审计单位依赖性强,难违“衣食父母”的意愿。

  三、提高会计行业诚信水平的对策

  1.净化社会环境,重塑社会信用。诚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及监管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营造“信则共赢,不信则共亡”的氛围,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重塑社会信用应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立法先行。诚信是人们工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它也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法律法规。人们违背诚信,不一定违法;一旦违法,必违诚信。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做法与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社会公平信用法规,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第二,示范激励。从信用结构来看,政府信用始终是最大的信用,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因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以重塑政府信用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无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为此,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要迅速从“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建立信用平台并不断巩固和完善,保证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第三,市场主导。建立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要求其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资本承担经营责任,独立、客观、公正、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为社会提供信用产品和服务。

  第四,德法并举。经济信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伦理信用的推动。因此,重塑社会信用,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体的伦理信用建设。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特别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2.加强对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长期以来经济领域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收效不大。从公开曝光的造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来自经济领域内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群体,如单位负责人、财务主管等。很多会计造假出于无奈,受相关领导的指使和胁迫,不少会计造假有逼良为娼之嫌。因此,把诚信教育延伸到经济领域的决策群体,加大对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强化对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使他们能自觉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

  3.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质,铸造中国会计诚信精神。首先,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并赋予中国传统道德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符合当今历史发展阶段的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其次,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会计诚信教育。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会计工作者,其所受的会计教育也有所不同。道德问题知易行难,会计诚信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观念变成习惯、规范变行动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会计行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会计业务工作,开展具有会计行业特色、会计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诚信的观念贯穿于会计实际工作中去。

  4.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实现会计监督体制创新。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还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力量。当前,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但同时必须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订具体的处罚措施。

  5.修订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各财政部门、各行业会计协会应依据我国会计工作和从业人员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首先,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以朱基同志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作为行业理念;其次,会计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客户不能既做审计业务又做管理咨询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因争客户和巨大的商业利益而失去独立性。

  6.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建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电子诚信档案,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会计诚信数据的取得、公示披露以及会计诚信信息共享等制度。各级行业会计协会应特别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行为的监督检查,检查和处理结果进入其信用档案。让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会计业进行监督,使失信者受到曝光和查处,诚信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会计诚信档案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诚信开放、诚信竞争、公平享有及使用会计信息的环境。同时鼓励社会、中外合资、合作开办诚信服务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发达的诚信服务业。促使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公正、公开、中立、诚信的从业形象。从而达到规范会计市场秩序、净化会计市场环境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7.继续推进会计委派制。为使会计机构的执业不受干扰,稳定会计人员的地位,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放心大胆地履行监督职能而不受制于企业领导,避免“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两难境况,应进一步推进会计委派制,从源头上消除会计造假的违法行为。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威。诚信是立国之基,是企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立命之本。政府、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公众都是会计诚信的建设者,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会计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

  总之,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才能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后,建立一支适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会计从业队伍,保证中国会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振奋精神,潜心研究,大力推进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J].财会通讯,2005(8)

  2.孙秀勤。论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相对性[J].事业财会,2004(2)

  3.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