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2 00:00 来源:淄博市审计局·刘可贵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安排审计环节,实施审计环节,审计结果利用环节。
一、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要把握好时机当前,许多情况下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机不尽科学,致使离任审计成了“马后炮”,而任职中审计又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打了折扣。只有把握好审计时机才能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
(一)离任审计宜在干部重新任命前安排。
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许多情况下安排离任审计的时机不尽科学,表现在领导干部已经离任并被重新任命后组织部门才委托审计机关进行审计,这种审计实际上仅仅是一种事后监督,这种做法使审计成效受到削弱,弊端较多:一是当查出问题时往往这些问题已使国家、单位遭受了损失,此时再追究责任已为时已晚、于事无补;二是审计结果一般不会影响组织部门已做出的安排,致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三是一旦发生已离任干部有严重经济问题并且组织部门已对其做了提拔、重用安排的情况,则会使组织部门工作陷入被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党的形象;四是给审计取证和核实问题带来一定难度;五是审计人员或多或少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无关紧要,从而影响审计质量,也降低了审计积极性;六是导致审计处理难、落实难,后任领导对前任领导任职时产生的违纪违规问题虽然认可但往往会以种种理由拒绝处罚等。由于存在以上弊端,除非特别必要一般不应采取这种先离任任命后审计的做法,如由于情况所需不得已采取这种做法,组织人事部门应主动与审计机关加强协调,使审计机关有所准备,审计机关对于临时交办的离任审计任务要积极组织力量完成。
按照中办、国办发布的两个暂行规定精神,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离任审计要坚持先审计后安排的程序,这个规定程序的实质是为了使审计和任用干部统一起来,不互相脱节,让审计很好地为任用干部提供依据,搞好服务,这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和利用审计成果、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力度的重要原则和有效手段。这种做法要求党委、政府尤其是组织部门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委托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安排审计的时机,防止出现“马后炮”的情况,使审计结果能够充分发挥效能。因此,离任审计的最佳时机是在被审计人重新任命安排前进行。组织部门在确定调整干部后,可实行 “先离任——后审计——再安排”的程序,先将领导干部免职待岗,然后签发委托审计通知,审计机关按审计程序组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束后,党委政府根据审计结果和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结果决定领导干部的安排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干部的正确、公正使用,也有利于审计的顺利进行。
(二)任职中审计应给以充分重视并灵活安排好。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全过程的审计,除包括离任审计外,还包括任职前和任职中审计,并且任职中审计应引起充分重视。离任审计主要在于为干部的使用提供依据,任前审计主要在于弄清家底、明确责任,而任中审计则主要在于加强过程控制,配合干部届中考察,有利于防患未然,也有利于任职干部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履行好职责,因此对任职中审计应给以充分重视并灵活安排好。
灵活安排好任职中审计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的有效途径:一是可以有效地强化领导人当家理财的责任意识和科学决策意识。二是可以防患未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干部。三是有利于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四是有利于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量,解决离任审计时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审计效率。五是有利于组织部门及时了解干部情况,从而准确、公正地使用干部。六是有利于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当前,许多审计机关对任职中审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甚至还从未开展过任职中审计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由于任职中审计安排的主动权在审计机关,因此审计机关要根据具体实际灵活安排好任职中审计。一是注重将任职中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注重将任职中审计与财政同级审计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注重将任职中审计与日常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要讲究科学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审前调查不全面,审计方案不完善,相关部门缺少有效配合,抓不住工作重点,审计方法单调,指标量化分析不够,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不充分,审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审后分析,个别规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审计中采取相应对策,摸索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技巧。
(一)审前调查要全面,审计方案要务实。
搞好审前调查可以防止由于审前调查不够而使审计实施中找不着重点、疑点的情况。审前调查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可以到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以及与之有工作联系的部门和单位调查,可以对以往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等。审前调查越是全面、详细、准确,越是有利于提高审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在审计调查基础上制定好审计方案,审计方案要务实,要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的具体实际制定,尽可能详细、科学、可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审计实施按部就班地进行,确保顺利、圆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应经过干部管理部门的确认或党委政府的同意,这也是减少审计风险的必要环节。
(二)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系统工程,不能仅审计机关孤军奋战,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由纪检、检察、组织、人事、审计等五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机构的作用,特别是要提高该机构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既分工又协作,高效务实,形成良好的协调运行机制。联席会议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议事机构,重大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商定,可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风险。
(三)抓准工作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抓重点,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抓准重点才能提高效率。
1、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上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二是单位的重大决策情况。三是领导人的廉洁自律情况。
2、针对不同审计对象抓不同审计重点。上面提到的三个重点是审计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不同个性问题,这些个性问题也是审计过程中应注重抓的工作重点。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要重点揭示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在部门资产变化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等情况。二是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审计,重点核实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重大投资的效益性,尤其是对企业集团的审计,要以企业的并购、重组、经济往来等作为切入点。三是对市、区、县长审计,重点核实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要选择与市、县(区)长经济责任关联度大的重要单位和重要事项进行审计,重点揭示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国有资产运用等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关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
3、根据日常掌握和审前调查的情况确定重点审计对象。要特别重视将那些有举报反映、组织部门认为可能问题较大的干部和日常掌握和审前了解反映特别好、组织部门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的干部作为审计的重点对象。审计结果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日常掌握和审前了解有举报反映、组织部门认为可能问题较大的干部经审计表明却没有问题,而日常掌握和审前了解反映特别好、组织部门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的干部经审计表明有严重问题或存在经济犯罪问题,这种两种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就为组织部门准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关键依据,发挥了关键作用,起到了既不使有重大问题的干部漏网也不使无重大问题的干部受到冤枉的良好效果,这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应给以充分重视。
(四)改进审计方法。
1、综合利用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方面的审计力量。对于成批领导人的离任审计,由于往往是审计项目多、工作量大、时间紧、要求高,仅仅审计机关自身力量很难圆满完成审计任务,这种情况下就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2、对重要的离任审计项目可采取上审下或交叉审的方法。有些重要的离任审计项目由于其情况比较复杂,同级审计机关审计往往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难以超脱地进行审计,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上审下,即上级审计机关可应这些下级审计机关或下级党委政府的请求对这些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内的重要离任审计项目进行审计;二是交叉审,即在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的协调安排下同级审计机关之间进行交叉审计。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少干扰,有利于加大审计力度。
3、采取灵活机动的操作方法。(1)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在审计机关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的事,所有业务部门都有经济责任审计的义务,因此,审计机关应统筹安排,统一协调,科学、合理安排审计力量。(2)灵活安排审计项目。要分别轻重缓急,对拟提拔、拟调任的优先安排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纪检监察组织部门指定的要及时安排优势兵力抓紧审,对于拟退居二线的、已经退休或准备退休的、不涉及升迁调动的可根据审计力量、审计时间适时进行审计。(3)重视技术鉴定的做法。许多情况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情况不进行鉴定则难以下结论,因此应重视对其作技术鉴定,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鉴定,以科学准确地确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4)注重广泛调查的做法。许多问题仅仅内查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外调才能较好地获取准确充分的证据从而将问题查清。(5)延伸审计。这也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审计中发现的许多问题线索要想有所突破和彻底落实就必须进行延伸审计,以查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4、寻求成果最大化的方法。(1)经济责任审计与帮促相结合。通过审计找出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2)经济责任审计与服务宏观调控相结合。善于总结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规律性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对有关情况加以综合分析,以审计信息、审计要情、专题报告等形式报党委、政府,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3)经济责任审计与上级审计机关以及党委政府安排的审计项目相结合。力求一项审计完成多项任务。(4)经济责任审计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相结合。一方面要与纪检监察机关及组织部门沟通,及时了解他们掌握的信息和线索,一方面通过审前公告、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重大的经济问题举报进行认真核实。
(五)尽可能将指标量化并加以分析。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没有对被审计单位一系列指标的量化分析就难以甚至无法准确、科学地界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和工作实绩,另外,对经济指标的量化分析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重要依据和前提。在审计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领导人任期目标的具体情况和其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对评价指标作具体侧重,充分利用这些指标的量化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判定领导人的工作实绩。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绩效问题是反映其能力的重要方面,领导人不干事无所作为绩效不佳应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只有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进行准确的定性,才能准确地评价干部的绩效。
(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有利于克服当前审计机关人手相对不足的窘境,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凡是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这样可以代替人工劳动以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但在审计中仅仅有定量分析是不够的,因为审计结果是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审计报告,为了达到由定量到定性的效果,可在计算机程序原代码内部设定能够转化为定性分析的经济责任审计专用语言,根据审计中不同的情况而自然地做出不同的评价,从而达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目的。
(七)严格规避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一是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隐蔽性。二是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使得审计难以审深审透而加大审计风险。三是界定经济责任的复杂性。四是执行审计程序不严格。五是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六是审计评价泛泛而谈,不切实际。七是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足。
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抓好以下方面:第一,审计人员要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身素质。第二、注重分解离任审计工作量。要重视并搞好任职中审计,在日常审计中就应为离任审计打好基础,防止大规模离任审计时间紧、任务急而导致审不深审不透的情况发生。第三,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第四,严格遵守法定的审计程序、规定的审计范围和内容。不能违反审计程序,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第五,客观公正、一丝不苟。第六,抓好审计评价这个环节。评价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以下问题:(1)过于全面化。对那些与经济责任无关的业绩也确认和界定。(2)简单片面化。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和责任,只讲集体负责不讲个人负责,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原因。(3)主观绝对化。按照主观想象和愿望进行评价,写虚不写实。(4)评价随意性。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评价等。第七,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八)搞好审后分析。
审后分析的侧重点:一是探求共性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特别是通过审计真正从制度上、机制上提出整改意见,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加快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总结经验,寻求捷径。对于那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善于总结、发扬并不断完善,以不断提高工作成效。三是找准不足,少走弯路。对于工作中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和克服。四是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在总结经验和找准不足的前提下,要善于扬长避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探求新路子,从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九)针对特殊情况应作特殊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感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在个别环节上应作特殊规定,否则不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效,例如:提前三天送达审计通知书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的规定等都不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在成批调整干部的情况下,如果严格执行上述的时间规定显然会使这项工作的时间拖长,难以提高审计效率,因此可否考虑提前一天送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意见等规定,具体时间可以商榷,但总的前提是应尽可能缩短有关时间,以有利于充分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尽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结果缺乏透明度,二是审计结果在对干部的实际考核和选拔使用时流于形式,三是缺乏对审计结果运用的监督机制,四是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只有运用好审计结果才能有效地扩大审计成效。
(一)通报审计结果,加大宣传力度。
通报审计结果可以使被审计者考虑社会舆论影响而不得不对审计情况引起充分重视,从而有效地发挥通报的警示和宣传作用,在通报审计结果时,不仅要通报审计发现的问题,而且还应通报审计发现的好的典型,对于经济责任履行好、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人要注意总结宣传,树立好的正面的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也应引起充分重视,可适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接受舆论监督,也可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拍摄专题片等方式宣传审计情况,起到教育、警戒和鞭策作用,通过宣传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人心,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都了解、关心、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经济责任审计的效能。
(二)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管理和使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一是组织人事部门把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监督使用的全过程,把审计结果作为评价干部、评先树优、兑现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审计结果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归入干部任期实绩档案。二是纪检监察机关应将审计结果归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把运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三是党委政府在研究干部问题时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对党政机关作行政效能评价时,也应将审计结果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四是抓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加强综合分析,对审计发现的共性的问题,从深层次找原因,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积极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
(三)建立健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监督机制。
对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可在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的领导下由联席会议机构具体负责,也可由上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负责监督检查。一是监督检查组织人事部门是否把审计结果应用于干部考核任用工作中去,把好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关口,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归入干部实绩档案,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是否参考审计结果。二是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是否应用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进行处理,并将结果归入干部廉政档案,把任期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结合起来,与发现重要案件线索结合起来,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结合起来等。三是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是否落实了审计决定、重视了审计建议等。四是审计机关是否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综合整理后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等。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审计结果运用不好的要追究有关责任。
(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档案。
经济责任审计档案至少应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基本情况档案。二是审计项目档案。将每个领导干部在某一单位任职时接受审计的情况归档立卷,每人一档,该档案与领导干部基本情况档案有着密切联系,但立档的角度不同。要特别注意将每个领导干部的日常财务收支审计和任职中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随时登记,这样,可以在接到离任审计通知后,将以往历年财务收支审计和任职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汇总、复核,然后只对尚未审计过的审计内容以及重点、疑点问题进行审计,高效率地出具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三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档案。凡是经济责任审计所出的审计成果诸如:审计中查出的大案要案有关情况、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人员情况、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依法给予有关人员的处罚处理情况、被有关方面采用的审计信息、宣传报导情况、被有关方面采纳的审计建议等情况,都应及时归类整理归入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档案保存,以便日后查阅使用。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