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公开就是力量 公开就有效益——关于公开审计结果的思考

2005-10-17 00:00 来源:山东省审计厅·王谦华

  公开审计结果,包括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成效,扩大审计作用,推动审计事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近几年来审计署公开审计结果所引发的一场场“审计风暴”,我们不仅看到了公开的力量,也看到了公开的效益,更看到了公开的必要。因而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确定,依法加大审计公告的力度,逐步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要求力争做到今后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外,全部对社会公告,逐步实现“以公告为原则,以不公告为例外”,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同时要求地方审计机关积极创造条件,试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我们要积极适应这一形势和要求,高度重视,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切实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一、公开审计结果是提高审计成效、放大审计作用的必由之路如实揭露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责之一,实现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是审计机关的不懈追求。国家和审计署为此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国务院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对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审计署1996年发布了《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2002年,发布了《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对审计结果公布的范围、形式、审批程序、相关要求等作了规定,尔后又制发了《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去年出台的《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时间表,并要求“改进现行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建立适合对外公告的审计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审计机关的长期努力,说明审计结果公告绝不是哗众取宠的权宜之计,而是审计工作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其一,公开审计结果,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问题,改进工作。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不怕罚款,就怕曝光,就怕公开审计结果。这是可以理解的,罚款反正是用公家的钱一交了之,当事人并不心疼;而一旦曝光,则单位的形象、小团体的利益和当事人的前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开审计结果,实际就是将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重视,从而迅速接受审计建议、落实审计决定。审计署新闻发言人近日透露,今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好于往年。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揭露的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在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同时,还注意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强化管理。不言而喻,这与今年李审计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做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性强、透明度高是分不开的。其  二,公开审计结果,有利于形成各方面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维护财经法纪的良好局面。审计结果公开,使各执法执纪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享审计结果,有利于整合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山东省审计厅在全省推广审计建议书制度,要求各地学习威海市建立行政执法联席会议机制的做法,在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决定书的同时,向纪委、监察、财政、税务、国资等有关部门发送审计建议书,由机关部门从自身的职责出发,负责协助落实审计决定。这一做法收效显著,审计决定落实率明显提高。《中国审计报》介绍这一经验后,青海省省长、海南省省长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审计机关推广这一做法。今年李审计长做的审计工作报告经媒体披露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强大的问责风暴,各地纪委、监察及司法部门迅速介入报告揭露的大案要案。审计署近日首批公布了11个部门单位和4个地方政府的整改工作情况。据粗略统计,3个月中有600多人被追究责任,轻者丢掉饭碗,重者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其三,公开审计结果,有利于震慑犯罪和违纪违规行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审计机关力量有限,审计覆盖面相对较窄,因而存在大量的监督盲区和死角。同时,反映审计结果的文书送达范围有限,审计报告是一种内部运行文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主送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主送委托机关。这样,即使是查出问题,处理起来也都是“内部化”了。群众连知情权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参与权、监督权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审计结果公开之后,一切大白于天下,就会收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人民群众千百双雪亮的眼睛,就像无数柄高悬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违法犯罪分子不得不有所顾忌、有所收敛。同时,存在类似问题的其他行业和单位,也会引起警觉进而自查自纠,从而有效地提高审计的社会效益。其四,公开审计结果,有利于社会共享审计信息资源。审计信息多从审计执法过程中产生,具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权威性强的特点,是各机关、单位和各种人员研究分析问题、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公开审计结果,就可以使这部分信息资源为社会所用,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五,公开审计结果,有利于扩大审计宣传,树立审计形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开审计结果,就是增强政府审计行为的透明度,使社会各界和广大老百姓都了解审计的情况,知道审计是干什么的,都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查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处理的,这本身就是对审计最好的宣传。李审计长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后,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种新闻媒体对审计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踊跃参与对审计问题的讨论,树立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为审计工作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二、创新审计结果公开和运用的思路与形式公开审计结果是国际审计界的普遍做法。据了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对于查出的问题没有多少处理权,但有权公布审计结果,必要时可在参、众两院听证会上宣读,记者可以采访,媒体可以报道,公众可以随时查阅审计报告,有时还在网上公布审计结果。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司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则通过审计法庭审理国家机关、地方政府、银行、社会保险等部门和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和重大损失案件,对责任人员进行判决,审计结果以报告等形式提交议会,也可向新闻媒体发布,每年还将审计报告汇编成册公开出版。而日本、德国等国审计机关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之外,只受法律约束。如日本会计检查院的审计报告,一般是提交给国会,抄报内阁和首相,并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有时则将审计报告改写成通俗读物广为散发。

  我国的审计体制与上述国家不同。因而,公开审计结果的作法和审计公告制度具有自己的特色。按照法律规定和审计署的有关解释,我国审计机关的主要作法是:(1)如实全面地向政府报告审计结果;(2)按照法律规定和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3)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增强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渐次加强、逐步到位的安排,符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在目前体制下,审计结果公开一要积极,二要稳妥。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循序渐进。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实事求是,尽量公开。一是能在全社会公开的,全部向社会公开。不仅要公开审计报告,必要时还可公开审计证据。李审计长作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后,个别部门单位个别人或否认、或质疑,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如果连同审计证据等一同公示,他们自然无话可说。二是能在一定范围公开的在一定范围公开。根据查处问题的性质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着有利于整改的原则确定公开的范围。不能在全社会公开的,可在系统内部或部门、单位内部公开;不能在全系统和整个部门、单位公开的,可在领导班子中公开,决不能向领导班子成员封锁审计结果;有的审计结果也可以在本行政区直属机关(如省直、市直、县直等)内部或领导干部中通报。三是审计结果中确实不宜公开的内容,应予剔除,然后公开。这里主要是指审计结果中包含的国家秘密、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

  (二)严格公开的程序。各级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涉及重大事项的,要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举办新闻发布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报批和登记手续。

  (三)修订相关法律、准则中不适应的内容,进一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工作。随着审计结果公开的深入,这项工作与已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准则不衔接现象在所难免,适时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非常必要。建议修改《审计法》中关于公告审计结果的授权性规定。在《审计法》中,公告审计结果只是审计机关的法律权利,而不是法律义务,“可以公布”只是一种软约束,成为自由载量。应将“可以”改为“应当”或者“必须”,变法律权利为法律义务,审计结果必须公告,不公告就是违法。

  三、公开审计结果是双刃剑,对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李金华审计长近日指出,审计公告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增强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向社会披露了一些问题,同时也让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为我们的审计质量把关。公开审计结果就把审计工作置于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之下,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工作质量、执法的严肃性等成为相对公开的行为,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评价的对象,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坚守两条生命线,切实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防范审计风险。

  一是坚守审计业务的生命线,确保审计质量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公开审计结果,必须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审计结论和评价正确;审计处理、处罚适度,使用法规恰当。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以审计署6号令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评价和追究制度,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审计方案编制、审计证据收集、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编写、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档案归集等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是坚守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严格遵守审计纪律,清正廉洁。公开审计结果,加大了执法力度,也把审计人员推到了利益冲突的风口浪尖上。一些不法分子出于各种目的,采用各种手段腐蚀拉拢审计人员,我们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尘不染,就有可能陷入泥潭。最近某地9名审计人员在未出具审计报告的情况下,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宴请,被人揭露曝光,媒体称之为“猫鼠共餐”,这些人虽然受到了开除公职等严肃处理,但已对审计机关形象造成了损害,这给我们及时敲响了警钟。现在审计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之下,我们必须从严治审,廉洁从审,尤其要抓好审计组廉政规定和审计纪律的落实,切实维护审计机关清正廉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