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论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双重职能

2004-07-13 00:00 来源:山东省审计厅·刘均刚 王国华

  我国新的审计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20年的发展、完善和提高,已经具有了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的双重功能,同时社会对审计的这种双向需求也日益扩大。因此,在跨入这个新的平台之后,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对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和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向社会提供有效审计服务供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一、社会对审计构成了新的需求群体在短短的20年中,我国初步形成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体系的完善,政府和市场对审计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形成了广域的多行业、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群体。追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对审计的需求,首先是政府或统治集团对审计的需求,这是审计机构和审计组织产生和建立的基础条件或主导因素,没有这种需求就不会有审计。其次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审计赖以发展和扩张的社会环境条件,没有市场需求对审计的拉动,审计只能是政府或国家行政内部一个单纯的行政性经济检查监督职能部门,难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职能作用和进行开拓性的作为。只有政府和市场对审计不断产生新的需求,而审计又能满足这种新增长的需求,才能够形成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审计。

  我国新的审计制度和审计机构首先是为满足政府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在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之后,国家需要对各级财政收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以保证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以及企业和其他方面的国有资产和资金利用效果,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1983年9月15日,国家审计署正式成立,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也相继成立。1988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为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实施审计提供了法律性依据。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审计法,《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目的是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这是政府对审计的第一或基本需求,也是审计机关法定的首要职责。

  根据现实情况分析,社会对审计的需求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政府需求,二是市场需求,这两种需求即有对审计监督的需求,又有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政府对审计的需求主要是审计监督,其中也包含审计服务需求;而市场对审计的需求主要是审计服务,其中也包含审计监督内容,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对审计的扩张性需求,主要是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政府对审计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1)要求对国家和地方预算执行实行审计,主要是监督财政执行预算,保证财政资金按国家意图和经济政策合理分配和有效投放,确保国家机关和社会公益事业及其他事业正常运行,实现财政投资效应。(2)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实行审计,主要是监督行政事业经费和所管理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以额定资金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3)要求对金融和投资机构实行审计,主要是监督其按国家货币政策和有关规定进行存贷款,以支持生产经营活动和正常消费。(4)要求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事项实行审计,主要是以审计监督手段来保护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查错纠弊,规范财务管理制度。(5)要求对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项资金实行审计,主要是以审计监督来保证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挪用、截留转移和流失,以保证投资效益和社会效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6)要求对工商、税务和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审计,主要是监督按规定收缴税费和足额入库。(7)要求对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以审计经济指标和有关经济活动事项来评价个人政绩和经济行为,保证其勤政廉政,按规定履行公务和规范经济行为,并由组织和干部管理部门任用干部的依据。(8)要求对审计经济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摸清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家底,了解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和情况,作为宏观决策依据。(9)要求对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财务收支实行审计,主要是检查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以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这种审计不是法定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地方政府根据农民要求和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审计。(10)要求对环境保护实行审计,主要监督环保资金和相关活动经费是否按规定使用,以保证资金利用效果,促进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11)要求对有权收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主要是检查执行收费标准和按规定上缴情况,控制以权违规收费和截留上缴款项。(12)要求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经济问题进行审计,主要是给予鉴证和证明,查处违纪违规问题。这是政府为维护财经秩序,保护国有资产和权益者利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对审计的需求。

  市场对审计的需求:(1)企业对审计的鉴证和证明需求,主要包括三种需求:一是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资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方面的信息,由审计机关或审计组织出具审计鉴证和证明;二是向经济和证券监管部门及社会公布财务报告,由审计组织出具审计财务报告;三是对有关部门、社会和职工提出经济和财务方面的质疑,由审计组织进行审计鉴证,并出具审计澄清证明等。(2)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审计的鉴证、证明需求,主要包括两种需求:一是向有关行政机关和经济监管部门报告资产和财务状况,由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出具审计鉴证和证明;二是对上级机关和机关内部及社会方面提出财务和经济活动方面的质疑,由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进行审计鉴证,并出具审计澄清证明。(3)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审计的理财需求,主要包括两种需求:一是由审计组织帮助建立帐务、处理帐务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二是由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帮助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代理财务管理等。(4)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由审计机构对行业和相关审计信息进行评价,为其提供规范管理方面的建议和遏制违规方面的对策。(5)企业对审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审计信息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态势及行业经济发展前景进行评价,作为指导企业决策和战略调整的依据。(6)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对审计评价需求,这是双向合一的需求,对企业而言就是给以还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评价,争取贷款和外部投资的资格;对金融投资机构而言就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贷款偿还能力,参照评价报告决定是否给予贷款。这种需求形成了审计供给的需求市场,同时不同层次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审计的需求,构成了对审计的需求群体,为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打开了空间和广域的市场。

  二、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辩证的统一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和政府部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为基础的综合服务功能,从总体改革要求和职能转变方向的趋势看,政府行为将逐步实现服务化。作为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审计机关在转变职能之后,明显的表现出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融的双重职能,二者共同附着于一个载体,构成了相辅相称的两个工作层面,而在新的形势下更多的表现出以审计监督为基础和审计服务为方向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审计的双重职能作用,支持小康社会建设。

  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在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融为一体并行,更多的则反映出相互关联的互补性和统一性。(1)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目的的统一性。审计监督主要是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对政府预算执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经济事项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查错纠弊,以达到保护国有资产,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审计服务则主要是利用审计技术方法指导和引导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按照财经法规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合理合规管理财政财务,维护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正常运行。二者只是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但是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为条件,依托审计监督开展审计服务,利用审计服务支持审计监督,相互兼容,达到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一致的目的。(2)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职责的统一性。审计机关是政府的经济综合监督专司职能部门,既要依据法律和政府赋予的审计监督权履行经济监督职责,又必须在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同时尽到审计义务和相应的审计服务工作,这是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两个层面的工作任务,而这两个方面的审计工作都包含着审计服务,即审计服务寓于审计监督之中。客观上,审计监督是尽审计义务和进行审计服务的基础,审计监督职责的工作不到位或搞不好,就不可能很好的尽义务和进行审计服务。审计监督工作搞好了就可以促进审计服务,而审计服务丰富了就可以支持审计监督有效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服务也是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只不过是履行职责的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此,无论是行使审计监督权,还是尽审计义务和进行审计服务都是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过程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审计服务也是尽审计职责,不过它是依托审计监督开展的审计服务。(3)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对象的统一性。按照法律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政府行政机关部门、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都应接受审计,即是被审计对象。根据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的职能作用和职业技术方法优势,也必然把被审计对象作为审计服务对象。进行审计监督主要是履行审计职责,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而言,事实上是对政府提供服务。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微观上进行审计监督检查,主要是帮助这些被审计单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会计帐务,使其为经济活动和经营活动提供保障条件,管好资金、资产和经营活动运行环节,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而目的是宏观经济发展服务。无论是对那个层次的监督和服务,事实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是同一个对象。当然,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还要对非国有经济实体单位提供审计服务,而这种为非法定性的审计对象的服务也是建立在审计监督基础上的,不进行审计监督,是难以提供审计服务的。这是因为,审计监督这支“矛”所真正指向的不是被审计单位,而是会计记录的这块“盾”。从这个角度上看,审计服务对象也是审计对象。当然,为非法定性审计对象提供审计服务的主体不是审计机关,而是社会审计组织,社会审计组织为其提供审计服务,也必须是先审计检查再提供服务。因此,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是同一个对象。(4)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基础方法的统一性。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所采用的共同方法,都是依法审查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事项,检查会计记录和收支帐务是否符合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国家资金管理政策、税务征收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所不同的是,审计监督通过审查进行查错纠弊和进行处罚违纪违规行为,对严重经济违纪违规问题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的检查改正错弊,进行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而审计服务,是在审计检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的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制度、经济政策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提出整改意见,指导规范财政财务管理的技术方法,帮助建立内控制度等,突出指导服务,这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如果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依法审计监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审计服务,将会更有效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达到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维护经济秩序的目的。

  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审计的双重综合职能。但是,二者又有着质的区别,前者是以行使经济执法监督权为主,而后者则是依托前者所进行的审计咨询服务,虽然也服务于审计监督之目的,但不是权力行为,不能替代审计监督。因此,必须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双重职能作用同时有效发挥。(1)依托审计监督基本职能,拓展审计咨询服务领域。无论是审计机关,还是其他社会性审计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审计监督,没有坚实的审计监督基础工作,就无法开展审计咨询服务,而仅固守审计监督,不进行相应的审计咨询服务,也难以实现审计监督效应,甚至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屡查屡犯现象将无法遏制。因此,在实施审计监督的同时必须配套进行审计咨询服务,不断拓展审计咨询服务领域,创造审计监督的良好氛围,共同构造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2)坚持依法审计原则,增强审计服务意识。依法审计不仅是审计监督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审计服务必须坚持的原则,失去了原则,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活动都必然表现为无效性,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审计监督不能仅仅限于查错,还应以审计服务手段指导其避免出现差错,随时纠正错弊,以服务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经济活动行为,促使其遵纪守法,依法进行经营管理活动。(3)立足实现审计监督的目的,充分利用审计服务手段。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是不同的,前者表现为审计监督执法的刚性,而后者则是依据法律法规,利用审计技术与方法防范和医治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行为错弊,达到审计目的的软性手段,一手硬,一手软的结合更有利于实现一致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经济活动范围和领域的扩大,以及经济权属性质的多元化,有些经济活动和经济实体未列入法定的审计监督范围之内,但是对于宏观经济又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审计服务进行规范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审计服务不仅要对法定的被审计单位进行服务,还要对法定范围之外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事项进行审计服务。可以说,审计服务的覆盖面要大于审计监督的覆盖面,如果审计服务工作做出成效,将为实现审计监督的目的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要求,必须把审计服务作为实现审计监督目的的重要手段。(4)以审计服务为审计发展的创新手段,支持实现审计监督的目的。坚定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建立现代审计体系。总的要求是以审计监督为基础,尽可能的为审计服务提供检查监督技术方法和法律法规依据,支撑形成审计服务手段;以审计服务为手段,帮助被审计单位依法改错纠弊,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和经济活动行为,使其符合财务管理制度。财经法规和有关法规及经济政策,最终实现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事项和个人经济行为与审计监督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达到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之共同的目的。

  三、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平台的支撑系统在我国已经初步构筑起了以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和应用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审计平台,要支撑和提升这个平台,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的审计创新机制,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计体系。

  1、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提高审计监督力度。根据我国现有审计力量和审计手段,还难以对法定的审计对象和有关经济活动事项逐个逐项审计,但又不能放弃对法定审计的行业、单位和有关事项的审计监督。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审计战略,即实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战略方针。所谓“全面审计”,绝不是逐个逐项“拉网式”大而全的审计,而是不对任何法定的审计对象、行业和有关经济活动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随时立项审计,保持一定的审计覆盖面,不留盲区,警示其不存在免审的机会。所谓“突出重点”,是全面审计的相应实施对策和辐射面的光源或具有震慑力的支撑网络点,其震慑力的大小取决于审计重点的选择和审计监督的力度及质量。根据保护国有资产、维护经济秩序和对经济违纪违规控制的需要,一般应重点审计占有、支配、使用和管理国有大额资金和资产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资金,以及容易造成资金流失的财务管理环节。当然,各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党委政府指令和委托审计的事项和社会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也是必然的审计重点,通过对这些重点有效审计监督,对未列入立项审计的单位也有一定震慑力,以其影响力遏制整个经济活动中违纪违规问题的产生和蔓延。但是,对于非审计重点对象,也不能放弃,应有选择的对一些行业、领域、单位、项目和资金进行认真审计。对于检验实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的有效性和达到应有的监督力度,也有识别标准,一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违纪违规问题特别是经济大案要案是否发现和查出,二是经济领域普遍存在的财务虚假和违纪违规问题是否得到遏制甚至下降,三是法定审计的领域和行业是否保持了一定的审计覆盖面,四是审计发现和查出的经济问题是否依法处理,五是国有资产在审计监督下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六是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纳入依照财务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进行有序管理。这是建立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结合现代审计体系的基石,不可动摇。

  2、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我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过程,正处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大潮中,审计也与经济社会其他各个方面同样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审计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顺应新的潮流,必须更新新旧交错阶段形成的过度性观念,以政府和市场对审计的需求为取向,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审计工作。(1)改变重“书本”轻实际的审计观念,树立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审计意识。在新形势下的审计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而在中现行的法规中很难找到具体的处理方法和答案,就难以出具审计意见和处理决定。因此,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学习新知识和深刻理解基本政策的内涵和总体目的要求,以作为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依据。具体讲,对于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判断和认定就是要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否不利于经济建设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从实际出发,把依法审计、坚持原则与灵活分析相结合,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社会责任感和高素质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判断和认定。(2)改变重审计轻服务的审计观念,树立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审计意识。审计人员往往以审计力量的不足为客观原由,只顾审计检查而轻视审计服务,甚至于过分注重审计监督权力的行使。事实上,在新的形势下政府和市场对审计需求的扩张,主要是要求审计提供服务供给,而不是权力的威慑,只有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满足政府和市场对审计的新需求,才能提升审计地位,构造新时期的审计新形象。(3)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审计观念,树立质量第一提高审计监督力度的刚性意识。审计机关一般把审计项目多少、审计单位多少和审查多少资金作为考评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的重要指标,除了评选优秀审计项目外,没有很具体的达标标准,因而未把审计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虚假财务报告和经济违纪违规行为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查不出问题,就很难说保证了审计质量。从审计监督作用和效果方面分析,依法审计发现和查处一个经济大案要案要比一般性审计上百个单位影响大得多。只有保证审计质量,才能更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才能树立起审计的权威性。(4)改变重微观轻宏观的审计观念,树立微观审计为基础和宏观服务为方向的大审计意识。目前,我们还很少对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行政区域和整体综合审计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为经济决策提供综合信息和决策依据,使丰富的审计信息资源白白浪费,这与政府对审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从实践和感觉上判断,对审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要比单纯审计本身的效应大得多。所以,我们必须把审计质量放在审计工作的首位。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是审计的权威和形象,这是无疑的。(5)改变重审查轻处罚的观念,树立依法处罚的终结意识。由于行政地方保护主义、人际关系、利益驱动和其它种种原因所形成的羁绊,审计决定执行难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审计机关。如果不能尽快冲开这个障碍,不但会影响审计形象和审计权威,而且会使审计为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的作为大打折扣,有损于服务宏观经济发展的质量。因而审计机关首先要敢于执法、敢于牺牲局部和眼前的利益,尽而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其它干扰,依法执行审计决定,保护审计成果。审计决定没执行,就是审计没有终结。(6)改变审计内部重独立审计轻协调审计观念,树立协调审计监督的整体意识。我们讲审计的独立性是对非审计组织和个人而言,而审计机关内部各实施审计单位不能实行封闭式的独立审计,任何具体实施审计单位不能完全包揽一个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应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内部协调监督运行机制,提高审计透明度。根据审计机关审计监督权在第一线的特点,必须防止审计权力的单位化、单位权力的个人化和个人权力的利益化,必须把基层单位和个人实施审计活动视为整体审计监督权,增强审计整体意识。(7)改变重实际轻理论的观念,树立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促进审计工作创新的意识。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审计系统必须加快新技术和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应超前于被审计单位,才能掌握审计监督的主动权和保持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但事实上,审计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于财政、金融、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和有关部门,弱化了审计监督的力度。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审计实际工作,而轻视了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十几年一贯制采取传统的核查核对帐务的方法。实践证明,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还是实际工作方法及工作的创新发展,都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指导其他各项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创新。否则,只能在低水平上长期徘徊。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只顾实际工作,埋头苦干,而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座下来总结一下实践经验,对审计信息、审计基本情况和动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总结出应对新情况的新的审计技术方法,以指导审计实际工作和审计实践活动创新发展。

  3、整合审计资源,构造新的审计优势。审计资源涵盖比较广泛,有人力资源、物资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等,还有虚拟的内部管理和协调机制等资源。根据现实情况和现阶段培育审计优势的需要,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资源。(1)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一是尽可能压缩非审计业务人员,清理不能执业和定岗的闲置人员;二是对改制前遗留下来和通过非正当渠道安插进来而无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要组织或限期学习专业,达标后上岗,以消除游荡闲置人员影响专业人员的工作情绪;三是培养所需的专家型专业技术知识人员,将这类人员应安排在科研机构,一方面进行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另一方面指导审计实际工作,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四是对于具有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而又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不应固定在一个基层审计单,要集中统一调度使用;五是培养和配置与审计相关的专业人员,主要是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从现有审计专业人员中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学习相关专业,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2)开发审计信息资源,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主要是整合审计信息,分行业、区域和综合类进行分析研究,将现实的潜在审计信息资源转化为宏观决策依据,进而转化为社会效益。(3)开发和完善审计应用软件和信息网络,以提高现代审计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首先,是开发财会帐务科目检测和数据处理软件,把配置的计算机使用起来。其次是将信息网进行改造,建成由传递信息为基础的审计业务应用网,争取尽快实现网上审计。(4)建立完善审计协调机制,构造审计整体优势。一是审计机关内部协调,各专业审计、复核、信息和科研等单位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制约,成果共享;二是审计系统的协调,主要是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计划上下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审计,更重要的是要改革传统的权属审计,对一般审计对象采取权属指导地属审计,形成整体审计优势,尽而提高各级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地位。

  4、优化审计知识结构,增强审计供给量能。一个机关、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没有高素质优秀人才就没有创新能力,也不能使专业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达到新的水平。但这只是基本的条件,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最关键的是优化知识结构和合理配置人员。只有占有人才,优化知识结构,才能增强审计供给量能;满足政府和市场对审计的需求。从我国审计队伍来看,专业比较单一,非会计审计专业人员偏少,不适应现代审计和新形势的要求,制约着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优化审计知识结构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1)分流一部分与审计业务无关的人员,以选拔一批即有审计专业,又懂相关专业的人员,补充到审计,稳审计队伍中来。(2)选调和培养一批以审计专业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一专多业的新型骨干审计力量。(3)选拔一批具有经济综合分析能力和熟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补充学习审计会计专业,使其成为适应性较强的综合性审计骨干。(4)培养审计和综合性专家型人才,使其成为即能分析研究,又能指导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现代审计的能力,以其作为审计的核心创新力量,导向审计工作创新和推动整个审计事业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计体系。

  5、开发审计信息资源,培养审计咨询服务功能。审计咨询服务除了帮助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经济实体规范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内控财务管理制度、设置和调整会计帐及财经法规咨询外,最主要是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决策和管理提供审计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一是对审计综合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经济形势评价,反映真实情况和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发现经济运行内在的规律性和共性的问题,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对区域性的审计经济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经济形势评价,反映区域性经济发展态势、存在的问题和共性问题,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对行业审计经济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反映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共性问题和存在的问题,为宏观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经济决策依据;四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进行分析,反映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群体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及趋向性的问题,为纪检、组织、监察和人事管理部门管理、评价和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五是对综合审计信息和门类审计信息进行分析,为企业和社会经营单位决策经营活动提供参考信息。六是对某些企业现状、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评价,为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这样,审计机关就能在经济决策和经营活动领域发挥导向服务作用。

  综合分析,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只有培养和发挥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结合的双重职能作用,才能实现审计效应的最大化,才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