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专职复核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索

2004-09-10 00:00 来源:威海市乳山市审计局·张进杰

  《国家审计规范》将专职复核作为审计质量控制过程的重要一环,纳入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如何落实专职复核制度,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保证审计质量?对此,我们结合实际审计业务,对其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索。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应用和做法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坚持“三到位”,把专职复核提到重要位置(一)思想认识到位当前一些审计人员在思想上对审计专职复核工作仍存在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审计只要能查出几个问题,写一份报告报上去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语言表达、审计底稿、证明材料、审计档案的整理等工作都是次要的,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由于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差异,个别审计项目出现审计底稿不完整、档案资料不全、事实来龙去脉叙述不清等问题,降低了审计质量。而审计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日常大量认真细致的基础工作,靠审计人员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项目必须审深审透,以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因此,原有的一级、二级审计复核已不能满足审计工作要求,建立三级审计专职复核势在必行。这是培养审计人员严谨作风、促进审计人员做好每项审计基础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机构、人员设置到位基于对专职复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选调一名知识面广、业务熟练、原则性强、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担任专职复核员,对全局所有审计项目的质量进行复核把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领导重视到位复核工作能否搞好,领导是关键。局内成立了审计复核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总审计师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审计复核工作的检查考核。同时,局主要领导对复核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和鼓励,给予专职复核人员充分的权利,要求各业务科对复核发现的审计质量问题,虚心接受并认真纠正;对复核人员与业务科出现的有争议问题,局领导亲自参与讨论研究;未经复核和专职复核员签字的项目局长办公会不受理审定;凡获省、市优秀审计项目,在奖励审计组的同时,加倍奖励专职复核员。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高了全局上下对复核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为顺利开展好专职复核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把“四关”,把专职复核工作做实做好专职复核工作面广、量大、事细,要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必须在做好全面复核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把审计的各项基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必须把握住四个关口。

  (一)严把审计方案复核关,增强审计的全面性审计方案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总体规划,起着统揽全局的作用,是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把审计方案的复核作为对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复核的基础和依据,并把它作为专职复核工作的切入点。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求专职复核人员对方案中所列事项逐一核对,一方面审查审计内容的完整性,看是否达到审计质量控制应达到的范围、目的,有无缺项、漏项;另一方面审查审计目标和重点是否明确,审前调查是否扎实有效,看审计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审查方案及方案调整是否经过领导批准,有无擅自变更审计方案,不审、少审方案规定内容,缩小审计范围,降低审计质量问题。通过审计方案的复核,起到了抓纲带目,防漏堵漏的作用,从总体上控制了审计质量。在对某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项目复核时发现,该单位作为有大笔资金收入的收费单位,审计组在审计方案中竟未将对银行存款的审核作为审计重点纳入审计范围,实施审计时也忽视了对银行存款的审核。对此,专职复核员提出复核意见,要求审计组对银行存款进行重新审计取证。经审计人员与开户银行核对,该单位银行存款账面数比银行实际存款少100万元,进一步与银行核实,发现银行擅自将该单位下属法人企业所欠借款100万元从该单位账户中扣留,造成账实不符。审计建议该单位查实纠正。此次专职复核,避免了一次重大审计质量事故,也为被审单位挽回了经济损失。

  (二)严把审计底稿复核关,增强审计认定事实的可靠性审计底稿是认定审计事实、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进行审计处理的直接依据,对审计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单个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方面的有限性,以及审计事项的复杂性,难免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生判断、计算和其他方面的偏差。因此,在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复核的基础上,专职复核人员必须严格把关,把对审计底稿的复核作为专职复核的重点环节,抓细抓实。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要是对照审计底稿,审核审计方案确定的内容是否全审,有无漏项缺项,应审未审,影响审计的深度;所揭示的问题来龙去脉叙述是否清楚,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充分的证明力,有无审查不深不透的问题;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相互对应,审计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应取证未取证、证明材料不全的问题;通过对审计底稿编制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的审核,检查前二级复核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对审计底稿复核发现的问题,要求专职复核员及时提出复核意见,由审计组补充、完善或重新取证,以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偏差,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在对某一公司项目“其他应付款”底稿复核时发现该科目挂账往年欠缴水增容费等177万元,但审计底稿对该问题没有详细揭示,也未进行取证。复核人员要求审计组重新进行核实补充取证,从而避免了对重大事项的遗漏,增加财政收入177万元。在对某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项目复核时发现,该单位拨付给下属企业专项资金7.8万元,审计底稿对该专项资金拨付到下属企业以后的去向未进一步详细揭示。复核人员根据该单位实际情况分析认为,按常规该单位不应向下属企业拨付专项资金。因此,要求审计组进一步取证,查实资金去向。经对下属企业的审计调查查明,此款是该单位以拨给下属企业专项资金的名义转到“小金库”的资金。进一步查实“小金库”资金总额14.2万元,用于招待费等开支,我们依法对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处理处罚。由此可见,审计底稿是专职复核的基础环节也是工作的关键环节,每一张底稿、每一组数字往往可能隐藏着极大的审计风险,同时也是专职复核产生重大成果的源泉,决不能忽视。

  (三)严把审计报告复核关,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及其成果的总结,是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的书面文书,是表达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是上级领导进行决策的参考文件,也是审计项目质量的综合反映。在对审计报告复核中,我们主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审核审计报告反映的审计事实是否客观公正、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实事求是地评价反映审计的情况和结果,客观地表达审计意见。要求报告中的观点和结论必须要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准确的数据和详实的事实材料说明,避免空话套话,超出审计范围。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划分和评价,在审计事实的基础上,着眼于单位总体经济状况,重点以领导干部执行经济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到位情况,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及资产的完整性等方面的内容为主。所作的评价和结论与审计事项的内容相一致,并注重用数据说话,避免模棱两可的用语。对比较复杂的事项,一时难以定论的,则以客观写实的手法将相关情况反映清楚,加以说明,力求严谨。二是审核审计报告的要素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文字表达是否准确。要求审计报告在遵循审计规范基本格式要素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结构,方便报告使用者的阅读和理解。特别是党政领导临时交办的一些专项审计任务,问题复杂、针对性强,往往有一些特殊和具体的要求,这就更需要我们具体项目具体对待,根据领导的意图,灵活报告的结构和格式,清晰准确表达审计结果,避免千篇一律格式化。三是审核审计处理、处罚引用法规是否准确,同一问题定性处理引用法规口径是否统一,有无定性不准、处理处罚不到位问题等,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避免审计复议,有效保证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落实。在对某医院审计项目复核时,原报告对招待费超支140万元的处理依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处以4万元的罚款,显然处理偏轻。按十一条规定应处以30%以下的罚款,则应收缴40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问题的性质及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这种处罚又不太现实,也难以落实。按照复核意见,引用《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就比较恰当,且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处理决定,按期缴纳了罚款,保证了审计决定的落实。在对某局审计项目复核时发现,该局将29户用于抵顶房产交易费的房产私自以房改价格卖给本单位职工,取得收入751582.40元。原报告将其定性为职工房改收入资金。经复核人员与审计组同志反复核实分析,定性为截留应上缴财政的收入,应作为私设小金库处理,将其全额没收上缴财政。

  (四)严把审计程序复核关,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程序既能规范审计执法、防止审计执法过程中的行政诉讼、降低审计风险。同时,通过审计程序的复核也能够促使审计的各个阶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避免漏项少审,控制审计质量。复核中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照审计方案审核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是否进行了深入的审前调查;从领导批准时间看是否存在逆审计程序后补审计方案的情况,从而真正发挥审计调查和审计方案的作用。二是按照审计规范的具体要求对审计组是否在实施审计前3天送达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结束后60日内是否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单位意见;被审单位是否在10日内将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反馈回来,提交局务会讨论审定,并在一个月内下达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审计决定的执行期限是否超过3个月;应当组织听证的是否组织了听证,以及被审单位是否就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作出了承诺等法定程序进行审计复核,检查审计组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对涉及审计质量的重要程序遗漏,报局党组批准后责令审计组进行复审。三是审核实施审计中是否按审计程序进行了内部控制评审、余额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审计抽样,以及这些工作进行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有无工作不细造成遗漏和结果错误的问题。通过执行规范科学的审计程序,保证了审计项目的质量,把审计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

  三、坚持“三结合”,提高专职复核的效果我们在开展专职复核工作中,不仅注意研究探索做好这项工作的具体方法,而且还注重把专职复核工作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日常的审计业务工作、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贯穿始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设立复核台账与严格专职复核工作制度相结合专职复核工作量大、内容繁杂,要保证复核质量,管理方法十分重要。为此,我们一方面严格专职复核工作制度,保证专职复核人员工作态度、工作程序达到最优。另一方面,设立复核台账,进一步规范复核工作。复核台账主要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复核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应扣分数、实得分数、复核意见等内容。专职复核员依据审计规范和省、市有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的标准,对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明材料、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和审计程序等方面进行复核,提出复核意见,将存在的问题逐条登记台账,并打分,作为业务质量考核的依据。同时复核人员把复核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审计组限时纠正。复核台账全面记录了专职复核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记录了一线审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专职复核员和一线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通过设立复核台账和实行边审核边纠正的方法,使专职复核这项繁杂的工作系统化、程式化、规范化,使审计复核和审计质量控制具体化,真正起到了在审计过程中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专职复核结果与岗位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对专职复核发现的问题在边查边纠的同时,逐级落实工作质量责任,对项目审计人员因主观原因漏查的违纪问题和故意隐瞒不报的重大问题,按规定和办法进行过错追究。局复核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通报,按照《审计执法检查计分标准》计算各个审计项目应得分数,每半年实行初考评,按检查情况汇总计入年度岗位目标考核。我们还把专职复核与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复核、考核和评比,使每个审计项目、每个审计环节、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摆在了桌面上,形成了全方位监督,增强了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过去是几个人喊审计质量、抓审计质量,靠阶段性的突击检查促审计质量,效果不大。现在是把审计质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项项具体审计业务,融入日常工作程序中,形成了人人重视审计质量,人人抓审计质量的局面,有效地增强了全体审计人员严格执法、秉公执法的自觉性,为提高审计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专职复核结果与人员培训相结合我们还结合专职复核工作,加强了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专职复核发现的问题,一方面,由专职复核员与审计组有关人员直接对话,对涉及审计取证、审计结论等问题,全面了解审计事项的来龙去脉,与一线人员共同探讨恰当的处理方法,既避免了专职复核员因不熟悉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恰当的复核意见,又起到了直接督促审计人员按规范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疏漏和深层的审计线索,提高审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把审计复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共性的和易出错误的问题,汇总起来,不定期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培训、考试。这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紧贴审计工作实际,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时间集中,效果非常好。同时,我们还经常将复核中发现的审计执法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集中起来及时向业务上级请示,促进了审计执法的准确性。

  通过对专职复核工作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完善,能有效地控制审计质量,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审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